黄承伟. 在共同富裕进程中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理论逻辑、实践挑战及理念创新[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60(1): 5-12.
|
贺坤, 周云波, 成前.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研究——基于城—城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2(7): 94-113.
|
邢成举, 李小云. 相对贫困与新时代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J]. 改革, 2019(12): 16-25.
|
高强, 孔祥智. 论相对贫困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之策[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3): 120-128, 2.
|
汪三贵, 孙俊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相对贫困标准、测量与瞄准——基于2018年中国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3): 2-23.
|
张传洲. 相对贫困的内涵、测度及其治理对策[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 112-119.
|
张林, 邹迎香. 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及其治理问题研究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6): 1-14.
|
石智雷, 杨云彦. 家庭禀赋、家庭决策与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J]. 社会学研究, 2012, 27(3): 157-181, 245.
|
黄祖辉, 王敏, 宋瑜.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村庄微观角度的一个分析框架[J]. 管理世界, 2005(3): 75-84, 169, 171-172.
|
杨磊. 中国医改进程中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与反思[J]. 学习与探索, 2020(9): 38-45.
|
TOWNSEND P. The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 [M].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3.
|
仲超, 林闽钢. 中国相对贫困家庭的多维剥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4): 112-120.
|
张承, 彭新万, 陈华脉. 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识别及其驱动效应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21(11): 15-29.
|
王康. 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内蒙古某旗县的调查数据[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7): 11-13, 16.
|
林闽钢. 相对贫困的理论与政策聚焦——兼论建立我国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J]. 社会保障评论, 2020, 4(1): 85-92.
|
江克忠, 刘生龙. 收入结构、收入不平等与农村家庭贫困[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8): 75-90.
|
伍艳. 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基于四川省平武县和南江县的调查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3): 88-94, 112.
|
刘钊, 王作功.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精准扶贫政策评估与长效性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J]. 江淮论坛, 2020(3): 12-17.
|
潘卓, 李玉恒, 刘愿理, 等. 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稳定性测度及影响机理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8): 1378-1388.
|
周利, 廖婧琳, 张浩. 数字普惠金融、信贷可得性与居民贫困减缓——来自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证据[J]. 经济科学, 2021(1): 145-157.
|
BEHRMANA L. Factors in Functional Assessment [J].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linical Supplement, 1990, 27(2): 17-30.
|
ROBERTS B J. Chronic and Transitory Poverty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Evidence from KwaZulu-Natal [J]. Journal of Poverty, 2001, 5(4): 1-28.
|
LI X, GAO Q, TANG J. Who Are Identified as Poor in Rural China'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Apply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Capability Approach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022, 27(2): 221-246.
|
孙久文, 夏添.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0): 98-113.
|
陈宗胜, 沈扬扬, 周云波.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J]. 管理世界, 2013(1): 67-75, 77, 76, 187-188.
|
李莹, 于学霆, 李帆. 中国相对贫困标准界定与规模测算[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1): 31-48.
|
FOSTER J, GREER J, THORBECKE E. A Class of Decomposable Poverty Measures [J]. Econometrica, 1984, 52(3): 761.
|
汪三贵, 王姮, 王萍萍.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J]. 农业技术经济, 2007(1): 20-31.
|
左停, 贺莉. 基于FGT指数的县级贫困程度多维表达与分类扶贫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7): 173-180.
|
叶兴庆, 殷浩栋. 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 中国减贫历程与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J]. 改革, 2019(12): 5-15.
|
BLOOM D E, WILLIAMSON J G.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 [J].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8, 12(3): 419-455.
|
井睿, 张蚌蚌, 赵敏娟, 等. 近35年中国耕地集约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5): 353-358, 365.
|
周扬, 李寻欢, 童春阳, 等. 中国村域贫困地理格局及其分异机理[J]. 地理学报, 2021, 76(4): 903-920.
|
钱力, 王花. 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的脆弱性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2): 49-58.
|
孙久文, 张倩. 2020年后我国相对贫困标准: 经验、实践与理论构建[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2(4): 79-91, 2.
|
李东麟, 廖和平, 郑萧, 等. 西南丘陵山区乡村经济韧性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13-24.
|
蔡智聪, 廖和平, 洪惠坤, 等. 西南丘陵山区脱贫县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独山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2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