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Y S, LI Y H. 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 [J]. Nature, 2017, 548(7667): 275-277. doi: 10.1038/548275a
|
BENNETT K J, YUEN M, BLANCO-SILVA F.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Recovery after the Great Recession [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8, 59: 111-117. doi: 10.1016/j.jrurstud.2018.02.008
|
刘彦随, 严镔, 王艳飞. 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 经济地理, 2016, 36(7): 1-8.
|
YANG Y, BAO W, WANG Y, et al. Measure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Level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1, 117: 102420. doi: 10.1016/j.habitatint.2021.102420
|
何仁伟.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 地理研究, 2018, 37(11): 2127-2140.
|
杜国明, 刘美. 基于要素视角的城乡关系演化理论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8): 1298-1309.
|
张海鹏.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 从分割到融合[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3): 2-18.
|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650.
|
叶超, 于洁. 迈向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研究的关键与趋势[J]. 地理科学, 2020, 40(4): 528-534.
|
刘彦随, 龙花楼, 李裕瑞. 全球乡城关系新认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J]. 地理学报, 2021, 76(12): 2869-2884.
|
张英男, 龙花楼, 马历, 等. 城乡关系研究进展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J]. 地理研究, 2019, 38(3): 578-594.
|
刘春芳, 张志英. 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 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J]. 地理科学, 2018, 38(10): 1624-1633.
|
方创琳. 城乡融合发展机理与演进规律的理论解析[J]. 地理学报, 2022, 77(4): 759-776.
|
宁志中, 张琦. 乡村优先发展背景下城乡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J]. 地理研究, 2020, 39(10): 2201-2213.
|
戈大专, 龙花楼. 论乡村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272-1286.
|
周佳宁, 段锴丰, 杜焱强, 等. 土地要素配置如何促城乡多维融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J].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36(3): 32-40.
|
周佳宁, 邹伟, 秦富仓. 等值化理念下中国城乡融合多维审视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836-1851.
|
周佳宁, 秦富仓, 刘佳, 等. 多维视域下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测度、时空演变与影响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9): 166-176.
|
MA L, LIU S, FANG F, et al. Evaluation of Urban-r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Based on Quality of Life [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20, 54: 101877.
|
徐维祥, 郑金辉, 徐志雄, 等. 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时空特征与门槛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5): 1051-1063.
|
HE Y H, ZHOU G, TANG C, et al.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An Agglomeration-diffusion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 and Firms [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19, 87: 54-65.
|
贺艳华, 谭惠敏, 康富美.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及效应评价——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22, 42(5): 156-164.
|
李玉恒, 黄惠倩, 王晟业. 基于乡村经济韧性的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县域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 41(8): 28-33.
|
施建刚, 段锴丰, 吴光东, 等. 碳排放约束下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效率[J]. 经济地理, 2021, 41(6): 57-67.
|
刘俊杰. 我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 从分割走向融合[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84-92.
|
潘晔. 城乡关系研究的演变逻辑与评析[J]. 经济问题, 2020(4): 77-85.
|
LIU Y S, CHEN C, LI Y R. Differentiation Regularity of Urban-rural Equalized Development at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China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9): 1075-1088.
|
贾秀飞. 重塑多维空间正义: 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实践与未来延展[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4): 16-27.
|
金成武.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与理论融合——兼谈当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借鉴[J]. 经济研究, 2019, 54(8): 183-197.
|
钟裕民. 城乡生态融合发展: 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9): 23-28.
|
贺艳华, 周国华, 唐承丽, 等. 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J]. 地理研究, 2017, 36(2): 241-252.
|
车冰清, 陆玉麒, 王毅. 江苏省城乡空间融合的形态演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7): 1022-1031.
|
张海朋, 何仁伟, 李立娜, 等. 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0): 2652-2671.
|
廖祖君, 王理, 杨伟. 经济集聚与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软科学, 2019, 33(8): 54-60.
|
刘融融, 胡佳欣, 王星. 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7(6): 106-118.
|
张海朋, 何仁伟, 李光勤, 等. 大都市区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以环首都地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20, 40(11): 56-67.
|
龙花楼, 陈坤秋.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95-309.
|
陈坤秋, 龙花楼. 中国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221-235.
|
黄敦平, 方建. 资源禀赋对乡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 人口学刊, 2021, 43(5): 67-75.
|
温涛, 陈一明. 社会金融化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来自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实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6(2): 46-58, 191.
|
王劲峰, 徐成东. 地理探测器: 原理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16-134.
|
虎帅, 张学儒, 官冬杰. 基于InVEST模型重庆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碳储量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3): 323-331.
|
李涛, 张帅, 廖和平. 重庆市县域农村贫困化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探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4): 1-11.
|
孙群力, 周镖. 财政分权、农村金融服务与城乡融合水平——基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视角[J]. 农村经济, 2021(3): 93-100.
|
张帅, 李涛, 廖和平. 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及协调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10): 186-196.
|
朱琳, 李文琢, 廖和平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易地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测度与提升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5): 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