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慧, 吴靖, 张哲, 等. 复杂性视域下小威廉姆·多尔4R课程标准及原理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11): 56-60, 118.
|
孙东晗.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理论发展的影响反思[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
小威廉·E. 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 王红宇,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
GREENE M. Teacher as strang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age[M]. Belmont, CA: Wadsworth, 1973: 267-268.
|
王姣姣. 美国两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比较分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08(8): 67-70.
|
容中逵. 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当前我国课程实践的定位[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3): 19-22.
|
于慧慧, 刘要悟.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质疑[J]. 比较教育研究, 2006(7): 71-74.
|
小威廉·E. 多尔, 诺尔·高夫. 课程愿景[M]. 张文军, 张华, 余洁, 等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19.
|
李栋. 过程哲学课程话语体系构建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
|
岳刚德. 论课程的丰富性——多尔后现代课程思想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06(4): 27-32.
|
张林林. 泰勒与多尔课程观的比较及其启示[D].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11.
|
张文毅, 于晓敏. 西方课程知识观的演变: 选择、组织与呈现[J]. 中国大学教学, 2016(3): 32-37.
|
王洪席. 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
吕新华.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
高思超. 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设: 逻辑与路向[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 68-73.
|
赵紫娴. 基于多尔课程观的"自组织"式阅读教学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