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选[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77.
|
陈静静, 谈杨. 课堂的困境与变革: 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基于对中小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的长期考察[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15): 90-96.
|
陈佑清. "学习中心课堂"教学过程组织的逻辑及其实现策略[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10): 40-47.
|
裴昌根, 宋乃庆, 刘乔卉.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的实证分析与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3): 43-48.
|
杨清.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2): 6-10.
|
蒋立兵, 赵芳娜. 学习中心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支持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 2021(11): 45-52. doi: 10.3969/j.issn.1672-2221.2021.11.007
|
谢小蓉, 张辉蓉. 五育并举视域下学生增值评价的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1): 32-38.
|
杨莹莹. 教师教学思维的本质、立场与超越[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1(1): 55-62.
|
用制度为教师减负[N]. 新华每日电讯, 2019-12-23(7).
|
刘乔卉, 裴淼. 中小学教师的时间困境——基于T市中学教师的混合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21(6): 76-82.
|
朱秀红, 刘善槐. 我国乡村教师工作负担的问题表征、不利影响与调适策略——基于全国18省35县的调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1): 88-94.
|
周文叶. 试论"学为中心"的教师评价框架[J]. 教育研究, 2021(7): 150-159.
|
张金运, 程良宏. 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及其生成[J]. 现代教育管理, 2014(1): 81-85.
|
丁学东. "双减"落地还需学校给力[N]. 人民政协报, 2021-08-18(9).
|
余瑶. 提升农村教师的课程理解力[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 87-91.
|
陈佑清. 课程即发展资源——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一个新视角[J]. 课程·教材·教法, 2003(11): 10-14.
|
杨四耕. 走向课程自觉[N]. 中国教师报, 2020-12-30(6).
|
张倩. 从资源配置到制度安排——国际比较视域下的教师减负[J]. 教育研究, 2022(2): 29-43.
|
魏叶美. 助力"教"与"学": 英格兰教师减负政策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1): 62-74.
|
杜楠, 周福盛. 论教育评价中人的理性回归: 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J]. 中国考试, 2021(9): 13-22.
|
钟启泉. 发挥"档案袋评价"的价值与能量[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8): 6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