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EN L, MALLOY C, POMORSKI L. Decoding inside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2012(3): 1009-1043.
王玉涛, 陈晓, 薛健. 限售股减持: 利润平滑还是投资收益最大?[J]. 金融研究, 2013(1): 164-176.
CHENG Q, DU F, WANG X, et al. seeing is believing: analysts' corporate site visit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6(4): 1-42.
王柏杰, 孟晓晓, 席建成. 企业家精神、政府支持与军工企业技术创新效率[J]. 统计学报. 2020(6): 33-44.
GIVOLY D, PALMON D.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inside information: some empi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1985(1): 69-87.
朱茶芬, 姚铮, 李志文. 高管交易能预测未来股票收益吗?[J]. 管理世界, 2011(9): 141-152. doi: 10.19744/j.cnki.11-1235/f.2011.09.014
PIOTROSKI J D, ROULSTONE D T. Do insider trades reflect both contrarian beliefs and superior knowledge about future cash flow realizatio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1): 55-81.
曾庆生. 公司内部人具有交易时机的选择能力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卖出股票的证据[J]. 金融研究, 2008(10): 117-135.
蔡宁, 魏明海. "大小非"减持中的盈余管理[J]. 审计研究, 2009(2): 40-49.
易志高, 潘子成, 茅宁, 等. 策略性媒体披露与财富转移——来自公司高管减持期间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17(4): 166-180.
孙淑伟, 梁上坤, 付宇翔, 等. 择机还是共谋——内部人减持前的分析师行为[J]. 管理科学学报, 2019(12): 105-123.
谢德仁, 崔宸瑜, 廖珂. 上市公司"高送转"与内部人股票减持: "谋定后动"还是"顺水推舟"?[J]. 金融研究, 2016(11): 158-173.
章卫东, 李泽宇, 郑鸿锐, 等. 内部人减持前的并购行为: 战略并购抑或套现并购——基于伪市值管理的视角[J]. 证券市场导报, 2021(10): 33-43.
鲁桂华, 张静, 刘保良. 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积极业绩预告: 利公还是利私——基于大股东减持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 2017(2): 133-143.
周铭山, 张倩倩, 杨丹. 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投入与市场表现: 基于公司内外部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17(11): 135-149.
张晓宇, 徐龙炳. 限售股解禁、资本运作与股价崩盘风险[J]. 金融研究, 2017(11): 158-174.
吴战篪, 吴伟立. 大股东减持伤害了实体经济吗[J]. 南开管理评论, 2018(1): 99-108.
孙淑伟, 梁上坤, 阮刚铭等. 高管减持、信息压制与股价崩盘风险[J]. 金融研究, 2017(11): 175-190.
HAN B, KONG D, LIU S. Do analysts gain an informational advantage by visiting listed companie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8(4): 1843-1867.
张勇. 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来自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的经验证据[J]. 证券市场导报, 2018(5): 13-22.
曹新伟, 洪剑峭, 贾琬娇. 分析师实地调研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研究[J]. 经济管理, 2015(8): 141-150.
贾琬娇, 洪剑峭, 徐媛媛. 我国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有价值吗?——基于盈余预测准确性的一项实证研究[J]. 投资研究, 2015(4): 96-113.
陆超, 沈雨霏.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否缓解股价同步性——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金融监管研究, 2021(9): 18-35.
谭劲松, 林雨晨. 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治理效应——基于机构调研行为的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 2016(5): 115-126.
王珊. 投资者实地调研发挥了治理功能吗?——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 经济管理, 2017(9): 180-194.
杨鸣京, 程小可, 李昊洋. 机构投资者调研、公司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J]. 当代财经, 2018(2): 84-93.
杨侠, 马忠. 机构投资者调研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1): 13-25+158.
方红星, 范玉玲. 投资者实地调研与管理层在职消费粘性[J]. 财经问题研究, 2021(9): 93-103.
卜君, 孙光国. 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上市公司违规: 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J]. 会计研究, 2020(5): 30-47.
刘晨, 吕可夫, 阮永平. 实地调研抑制了上市公司的选择性披露吗?[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1(2): 20-35.
程小可, 李昊洋, 高升好. 机构投资者调研与管理层盈余预测方式[J]. 管理科学, 2017(1): 131-145.
谭松涛, 崔小勇. 上市公司调研能否提高分析师预测精度[J]. 世界经济, 2015(4): 126-145.
董永琦, 宋光辉. 基金公司实地调研: 信息挖掘还是走马观花?[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5): 114-122.
周冬华, 张启浩. 投资者实地调研会加剧企业过度投资吗[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7): 83-96.
明泽, 陆建桥.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股价崩盘风险[J]. 会计论坛, 2019(2): 132-151.
ROBERTS J, SANDERSON P, HENDRY J, et al. In the mirror of the market: the disciplinary effects of company/fund manager meetings[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 society, 2006(3): 277-294.
赵新杰. 股权激励、投资者调研与私有信息套利空间[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9(1): 107-124.
谭劲松, 林雨晨, 张京心. 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功能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的证据[J]. 财务研究, 2019(3): 3-17.
JIANG F, KIM K A.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a moder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5(3): 190-216.
翟淑萍, 袁克丽. 分析师实地调研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1): 113-126.
杨胜刚. 行为金融、噪声交易与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研究[J]. 经济评论, 2002(4): 83-85.
付志刚, 沈慧娟, 王伟, 等. 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动机: 推高股价, 抑或拉升业绩?[J]. 投资研究, 2021(10): 88-102.
叶勇, 王思瑞. 机构投资者调研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21(7): 75-80.
罗宏, 黄婉. 多个大股东并存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研究[J]. 管理世界, 2020(8): 163-178.
李昊洋, 程小可, 姚立杰. 机构投资者调研抑制了公司避税行为吗?——基于信息披露水平中介效应的分析[J]. 会计研究, 2018(9): 56-63.
马云飙, 武艳萍, 石贝贝. 卖空机制能够约束内部人减持吗?——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21(2): 171-187.
LEUZ C, VERRECCHIA R E.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3): 91-135.
张程睿. 公司信息披露对投资者保护的有效性——对中国上市公司2001—2013年年报披露的实证分析[J]. 经济评论, 2016(1): 132-146.
王雷, 顾晓敏, 高攀. 公司治理环境对高管减持获利性的制约作用研究——基于中国创业板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 2014(6): 101-107.
辛清泉, 孔东民, 郝颖. 公司透明度与股价波动性[J]. 金融研究, 2014(10): 19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