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张玉钧, 石玲. 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4, 34(9): 2388-2400.
张建萍, 吴亚东, 于玲玲.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 经济地理, 2010, 30(8): 1389-1394.
周彬, 钟林生, 陈田, 等. 基于生态位的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评价[J]. 资源科学, 2014, 36(6): 1142-1151.
罗芬, 钟永德.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细分研究——基于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视角[J]. 经济地理, 2011, 31(2): 333-338.
艾琳, 卢欣石. 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1): 189-195.
孙飞达, 朱灿, 陈文业, 等. 青藏高原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SWOT分析——以若尔盖草原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6): 48-54.
彭红松, 章锦河, 韩娅, 等. 旅游地生态效率测度的SBM-DEA模型及实证分析[J]. 生态学报, 2017, 37(2): 628-638.
张玉钧, 石玲, 贾亦琦.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7(1): 7-10.
张建忠, 刘家明, 柴达. 基于文化生态旅游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后沟古村为例[J]. 经济地理, 2015, 35(9): 189-194.
方怀龙, 玉宝, 张东方, 等. 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起因及对策[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27(4): 252-257.
钟林生, 宋增文. 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及其对环境管理措施的态度——以井冈山风景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10): 1814-1821.
廉同辉, 王金叶, 程道品.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2): 1613-1619.
任婷. 生态经济视角下的农业旅游发展路径[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33(14): 88-90.
武前波, 陈晓旭, 胡晓辉. 创新驱动下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划分研究——以杭州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1, 28(5): 60-69.
钟漪萍, 唐林仁, 胡平波. 农旅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7): 80-98.
刘雨婧, 唐健雄. 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3): 681-700.
宋莎莎.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的渊源及价值拓展[J]. 中国稻米, 2022, 28(3):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