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白居易集[M]. 顾学颉, 校点.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
马承源.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130.
|
胡宁. 从新出史料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 76-93.
|
张强. 乐府沿革与汉代采诗考论[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5): 190-197. doi: 10.3969/j.issn.1003-8671.2009.05.031
|
赵敏俐, 吴相洲, 刘怀荣, 等.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 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85-186.
|
宋文婕. 论汉乐府话语方式的生成——以《郊祀歌》为中心[J]. 江汉论坛, 2016(12): 81-85. doi: 10.3969/j.issn.1003-854X.2016.12.014
|
左汉林. 唐代采诗制度及其与元白新乐府创作的关系[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 47-52.
|
沈松勤. 北宋文人与党争——中国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
|
江合友. 宋初采诗之风辨正[J]. 江海学刊, 2003(3): 62.
|
杜春雷. 山川风土有佳音: 论元代的采诗者与采诗活动[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 106-108.
|
黄二宁. 元代采诗活动综论[J]. 晋阳学刊, 2017(1): 21-26. doi: 10.16392/j.cnki.14-1057/c.2017.01.003
|
杨匡和. 采诗演进论[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8): 37-43.
|
李山. 礼乐大权旁落与"采诗观风"的高涨——"王官采诗"说再探讨[J]. 社会科学家, 2014(12): 133-140.
|
宋文婕. 论杂家话语方式的生成——以《吕氏春秋》为中心的考察[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 114-121.
|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
刘明华. 文体选择与文体自觉——白居易《新乐府》创作之再认识[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6): 21-25.
|
张煜. 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目的、原型等考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 72-79.
|
江合友. 采诗意识与宋初诗风新变[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70-73.
|
史洪权. 论元代采诗的新变[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 28-36.
|
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9: 375.
|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
左丘明. 国语[M].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 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9-10.
|
洪湛侯. 诗经学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4.
|
傅绍良. 论杜甫和白居易谏诤心态差异的文化模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 70-76.
|
元稹. 元稹集[M]. 冀勤,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
刘昫, 等. 旧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
吴相洲. 论元白新乐府创作与歌诗传唱的关系[G]//中国诗歌研究: 第3辑.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111-128.
|
毛诗正义[M]. 阮元, 校刻.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
彭定求, 等. 全唐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0.
|
大唐开元礼[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0: 328.
|
王溥. 唐会要[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5: 1411.
|
宋祁, 欧阳修.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1181-1182.
|
郑炳林.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M].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89: 20.
|
周绍良. 读《沙州图经》卷子[J]. 敦煌研究, 1987(2): 27-33.
|
高国藩. 敦煌《歌谣》的评价和译注[J]. 敦煌研究, 1987(2): 111-120.
|
胡可先. 敦煌写本"沙州歌谣"与"沙州祥瑞"[J]. 古典文学知识, 2019(3): 116-124.
|
曾枣庄, 刘琳. 全宋文[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
傅璇琮, 等. 全宋诗[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
王禹偁. 小畜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096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
梅尧臣.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M]. 朱东润, 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164.
|
李修生. 全元文[M].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4.
|
武玉环, 高福顺, 都兴智, 等.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辽金元卷[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458.
|
刘将孙. 养吾斋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99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
舒岳祥. 阆风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87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378.
|
范梈. 范德机诗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08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117.
|
吴莱. 渊颖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09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39.
|
柳贯. 待制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405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312.
|
吴澄. 吴文正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97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233.
|
赵文. 青山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95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4.
|
刘岳申. 申斋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04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180.
|
王祎. 王忠文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26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116.
|
陶安. 陶学士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25册.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