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 学术月刊, 2006(2): 46-52.
白刚. 资本逻辑与现代性——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批判[J]. 学海, 2013(2): 149-153.
张春玲. 资本逻辑与现代性批判[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3): 66-71.
隋岩, 姜楠. 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 信息现代性的张力[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2): 153-163.
王敏芝. 加速社会的时间结构与情感现代性[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1): 163-172.
连水兴, 邓丹. 媒介、时间与现代性的"谎言": 社会加速理论的传播批判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6): 37-42.
杨慧民, 张一波. "加速"视域下的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1-7.
马希, 刘秦民. 资本主义社会速度批判理论的逻辑架构探析——以左翼加速主义为例[J]. 世界哲学, 2021(4): 5-13.
孙亮. 资本逻辑视域中的"速度"概念——对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考察[J]. 哲学动态, 2016(12): 16-22.
马俊峰, 马乔恩. "社会加速"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张力与超越——基于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逻辑的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9(6): 14-22.
卓承芳. 超级现代性与速度虚无主义——维希留技术批判之"速度学"视角研究[J]. 世界哲学, 2017(6): 45-51.
郗戈. 从资本逻辑看现代性逻辑的生成与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1): 29-3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4.
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 郑作彧,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哈特穆特·罗萨. 加速: 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M]. 董璐,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MACKAY R, AVANESSIAN A, eds. Accelerate: The accelerationist reader[M]. Windsor Quarry: Urbanomic, 2014: 353.
哈特穆特·罗萨. 不受掌控[M]. 郑作彧, 马欣,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21.
VIRILIO P. The university of disaster[M]. Cambridge: Polity, 2010: 152-153.
齐格蒙特·鲍曼. 流动的现代性[M]. 欧阳景根,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25.
米歇尔·艾伦·吉莱斯皮.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M]. 张卜天, 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6.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 范扬, 张企泰,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1: 291.
乔纳森·克拉里. 24/7: 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M]. 许多, 沈清,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国吉, 赵海月. 加速与异化的共鸣——对哈特穆特·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探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4): 82-91.
韩炳哲. 在群中: 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M]. 程巍,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9: 35-36.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 章艳, 吴燕莛,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81.
于尔根·哈贝马斯.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 曹卫东, 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4: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268.
韩炳哲. 倦怠社会[M]. 王一力,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9.
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 监狱的诞生[M]. 刘北成, 杨远婴,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219.
吉奥乔·阿甘本. 潜能[M]. 王立秋, 严和来, 等译. 桂林: 漓江出版社, 2014.
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7卷[M]. 颜一, 苗立田,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215.
别尔嘉耶夫. 历史的意义[M]. 张雅平, 译.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2: 152.
袁祖社. 当代文明形态变革之主题自觉与中国式发展理念的实践—价值逻辑[J]. 学习与探索, 2016(11): 7-14.
詹姆斯·奥康纳. 自然的理由: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 唐正东, 臧佩洪,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84.
吉奥乔·阿甘本. 什么是装置[J]. 王立秋, 译.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10(9):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