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N]. 人民日报, 2023-05-30(1).
|
石中英. 教育强国: 概念辨析、历史脉络与路径方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3(1): 9-18.
|
朱永新. 教育强国建设: 内涵、挑战与实践路径[J]. 中国远程教育, 2023(10): 1-10.
|
薛二勇, 李健. 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内涵、监测指标与战略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7): 1-6.
|
杨晓慧.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目标[J]. 教育研究, 2023(6): 4-7.
|
项久雨. 以教育强国建设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J]. 中国高等教育, 2023(12): 16-19.
|
黄兴胜, 黄少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2): 29-35.
|
李立国. 以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 2023(3): 8-15.
|
卢晓中. 教育强国建设: 教师教育当何为——兼论"国优计划"对师范院校的影响[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5): 107-118.
|
谢维和.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定位——兼谈教育强国的建设途径[J]. 中国高教研究, 2023(7): 9-12.
|
吴立保, 曹辉, 宋齐明, 等. 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7): 14-21.
|
续梅. 以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10): 15-22.
|
郭绍青, 张进良, 贺相春. 美国K-12开放教育资源: 政策、项目与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 2016(7): 122-128.
|
柯清超, 林健, 马秀芳, 等. 教育新基建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11): 48-54.
|
丁雅诵.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N]. 人民日报, 2022-03-29(13).
|
杜江, 韩锡斌.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8): 7-17.
|
杨非.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 人民教育, 2022(Z3): 33-35.
|
袁旭. 让教育协同创新之花映红祖国南疆[N]. 中国教育报, 2017-02-24(3).
|
汪维富, 毛美娟. 多模态学习分析: 理解与评价真实学习的新路向[J]. 电化教育研究, 2021(2): 25-32.
|
余胜泉, 刘恩睿. 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J]. 电化教育研究, 2022(1): 16-2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 (2020-10-13)[2023-09-04].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488.htm.
|
刘邦奇, 袁婷婷, 纪玉超, 等.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 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8): 16-24.
|
袁利平, 林琳. 大数据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的逻辑理路、现实境遇及行动选择[J]. 高校教育管理, 2022(3): 32-45.
|
李世瑾, 王成龙, 顾小清. 人工智能教育治理: 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9): 55-66.
|
雷蕾.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N]. 吉林日报, 2023-07-10(8).
|
朱杰.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 2023(9): 10-13.
|
郑永和, 王一岩. 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价值内涵、表征样态与推进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1): 118-126.
|
胡小勇, 许婷, 曹宇星, 等. 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理论研究: 内涵、路径与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9): 34-40.
|
史秋衡, 常静艳. 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战略特征与制度建构[J/OL].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3[2024-01-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29.C.20230526.1321.002.html.
|
潘海生, 张玉凤.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复杂禀赋、内在机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 176-186. doi: 10.13718/j.cnki.xdsk.2023.04.015
|
石伟平, 郝天聪. 融汇"科"与"教", 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N]. 光明日报, 2023-02-14(14).
|
牛旭峰, 夏海鹰. "双减"政策下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探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6): 55-65.
|
刘邦奇. 智慧课堂引领教学数字化转型: 趋势、特征与实践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 2023(8): 71-79.
|
刘邦奇, 吴晓如. 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报告[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70.
|
范国睿.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价值、内涵与制度保障[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5-13.
|
唐亮. 教育数字化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N]. 中国教育报, 2022-12-16(2).
|
祝智庭, 胡姣. 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 开放教育研究, 2021(1): 13-23.
|
余胜泉. 智能时代的深度教学理念与模式[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12): 34-40.
|
王玉龙. 数智技术赋能区域教育治理: 现状、问题与路径[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10): 86-89.
|
郑勤华. 善用信息技术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N]. 中国教育报, 2022-05-25(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 (2023-06-13)[2023-08-24]. 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6/content_6886116.htm.
|
杨文正, 徐杰, 李慧慧. 生态学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2): 94-102.
|
教育部党组. 筑牢教育强国建设之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 人民日报, 2022-06-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