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37-650.
|
李玉恒, 阎佳玉, 刘彦随. 基于乡村弹性的乡村振兴理论认知与路径研究[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01-2010. doi: 10.11821/dlxb201910004
|
朱晓哲, 马恒运. 基于注意力经济学的乡村产业振兴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57(4): 685-694.
|
郭远智, 周扬, 刘彦随. 中国农村人口外流的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科学, 2020, 40(1): 50-59.
|
杨涛, 陈海, 刘迪, 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社区恢复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2): 245-256.
|
张帅, 廖和平, 朱琳, 等. 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时空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4): 42-54. doi: 10.13718/j.cnki.xdzk.2023.04.004
|
胡卫卫, 李一凡, 豆书龙. 乡村韧性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运行机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6): 59-67.
|
潘卓, 廖和平, 刘愿理, 等. 西南山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研究——以云南省镇沅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6(3): 2-14. doi: 10.13718/j.cnki.xdzk.2024.03.001
|
龚立新. 河南省农户脱贫因素的多尺度特征及乡村振兴路径选择[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58(5): 870-878.
|
朱晏君, 李红波, 胡晓亮, 等. 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研究——以山西省静乐县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2, 45(1): 11-19, 56.
|
和佳慧, 吴映梅, 余丽娇, 等. 西部地区乡村韧性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探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3, 42(1): 144-148, 160.
|
资明贵, 周怡, 罗静, 等. 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别山区罗田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41(10): 1819-1832.
|
李玉恒, 黄惠倩, 宋传垚. 中国西南贫困地区乡村韧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人文地理, 2022, 37(5): 97-105.
|
陈鹏宇, 张露, 郭晴. 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建构: 基于乡村振兴多维构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6(5): 136-149. doi: 10.13718/j.cnki.xdzk.2024.05.013
|
姚爽, 商兆奎, 刘艺璇, 等.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县域乡村经济韧性测度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 16(5): 53-61.
|
李东麟, 廖和平, 郑萧, 等. 西南丘陵山区乡村经济韧性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13-24.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11.002
|
郑小玉, 刘彦随.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 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J]. 人文地理, 2018, 33(2): 100-106.
|
李玉恒, 黄惠倩, 宋传垚. 贫困地区乡村经济韧性研究及其启示——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1): 1839-1846.
|
汪辉, 徐蕴雪, 卢思琪, 等. 恢复力、弹性或韧性?——社会——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中"Resilience" 一词翻译之辨析[J].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4): 29-39.
|
HOLLING C S.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 [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73, 4: 1-23.
|
SCOTT M. Resilience: a Conceptual Lens for Rural Studies? [J]. Geography Compass, 2013, 7(9): 597-610.
|
曹开军, 李如雪, 龙顺发, 等. 黄河流域旅游—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6(4): 92-10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4.04.010
|
HEIJMAN W, HAGELAAR G, VAN DER HEIDE M. Rural Resilience as A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C] //Tomic D, Sevarlic M M.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Proceedings of 100th Seminar of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EAAE). Novi Sad: EAAE, 2007.
|
CARL F. Resilience: The Emergence of a Perspective for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Analyses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3): 253-267.
|
MONIRUL ALAM G M, ALAM K, MUSHTAQ S, et al. How Do Climate Change and Associated Hazards Impact on the Resilience of Riparian Rural Communities in Bangladesh?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Livelihood Development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18, 84: 7-18.
|
AROURI M, NGUYEN C, BEN YOUSSEF A. Natural Disasters, Household Welfare, and Resilience: Evidence from Rural Vietnam [J]. World Development, 2015, 70: 59-77.
|
QUANDT A. Measuring Livelihood Resilience: The Household Livelihood Resilience Approach (HLRA) [J]. World Development, 2018, 107: 253-263.
|
王雨村, 李月月, 潘斌. 精准扶贫视域下河南乡村产业韧性化发展策略[J]. 规划师, 2018, 34(12): 39-45.
|
李玉恒, 黄惠倩, 王晟业. 基于乡村经济韧性的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县域为例[J]. 经济地理, 2021, 41(8): 28-33, 44.
|
程莉, 黄兰稀, 严月岑, 等. 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 45(5): 11-23.
|
李红波. 韧性理论视角下乡村聚落研究启示[J]. 地理科学, 2020, 40(4): 556-562.
|
王成, 吴昕玥. 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韧性扰动因素的空间效应及作用关系[J]. 资源科学, 2022, 44(8): 1604-1614.
|
田健, 眭长清, 曾穗平, 等. 山地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的空间分异机制与优化策略——以西藏昌都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23(2): 29-37.
|
胡霄, 李红波, 李智, 等. 河北省县域乡村韧性测度及时空演变[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1, 37(3): 89-96.
|
韩文维, 陈佳, 袁倩文, 等. 恢复力视角下秦岭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0): 2571-2584.
|
吴宝锐, 叶俊, 洪明泽, 等. 共同富裕视角下城乡融合与乡村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4(7): 92-94.
|
于丽艳, 史晨宇, 杨鑫, 等. 乡村数字化对中国农业韧性的影响机制——基于耦合协调度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28(7): 308-320.
|
郑芳, 杨奎, 侯迎.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异研究——基于ESDA与GWR模型的探索[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4): 193-202.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R]. 北京: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
|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等.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循环利用耦合关系[J]. 资源科学, 2021, 43(3): 577-587.
|
马丽, 金凤君, 刘毅. 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10): 1299-1307.
|
刘耀彬, 宋学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 34(1): 94-99.
|
崔潇, 王永生, 施琳娜. 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40(1): 206-217.
|
李睿倩, 单季香, 赵健, 等. 环渤海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时空演化及障碍因子分析[J]. 地理研究, 2024, 43(3): 736-753.
|
马国庆, 赵金梅, 冯丽媛. 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相关性及障碍度分析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2(1): 103-108.
|
刘彦随, 龙花楼, 李裕瑞. 全球乡城关系新认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J]. 地理学报, 2021, 76(12): 2869-2884.
|
刘彦随, 周扬, 李玉恒. 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511-2528.
|
王群, 银马华, 杨兴柱, 等. 大别山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与影响机理[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663-1679.
|
王彩丽, 闫绪娴. 中国乡村韧性时空分异及障碍因子诊断[J]. 经济问题, 2022(10): 91-97.
|
王成, 任梅菁, 胡秋云, 等.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韧性的科学认知及其研究域[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1): 85-94.
|
龙花楼, 刘彦随, 邹健.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 地理学报, 2009, 64(4): 426-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