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花楼, 屠爽爽. 论乡村重构[J]. 地理学报, 2017, 72(4): 563-576.
刘彦随, 李进涛. 中国县域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与优化决策[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61-173.
LIU Y S, LI Y H. 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 [J]. Nature, 2017, 548(7667): 275-277. doi: 10.1038/548275a
豆书龙, 朱晴和, 丁大增.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谁在谈? 谈什么?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4(2): 38-50.
贺艳华, 刘聪, 周国华, 等. 长江经济带城乡居民福祉测度及其差异[J]. 热带地理, 2021, 41(2): 327-339.
贾伟. 产业融合助推农业强国: 作用机理、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J]. 江西社会科学, 2024, 44(2): 62-69.
刘建生, 亓子青, 邱俊柯. 共同富裕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4, 45(1): 106-115.
周婷婷, 廖和平, 李涛, 等.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评价与分类施策——以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6(3): 15-27. doi: 10.13718/j.cnki.xdzk.2024.03.002
江登斌. 试论农村多元经济融合[J]. 经济问题, 1994(8): 10-12, 17.
李芸, 陈俊红, 陈慈. 北京市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数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2): 204-211.
钱佰慧, 陈思霖, 徐洋, 等. 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1(6): 39-49. doi: 10.3969/j.issn.1674-9189.2021.06.005
梁伟军.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个产业融合理论的解释框架[J]. 求实, 2010(3): 69-73.
陈盛伟, 冯叶. 基于熵值法和TOPSIS法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东岳论丛, 2020, 41(5): 78-86.
王晓建. 主成分分析法在评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应用——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J]. 农场经济管理, 2018(10): 38-40.
张永勋, 闵庆文, 徐明, 等. 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 融合度评价——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1): 116-127.
苏毅清, 游玉婷, 王志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 2016(8): 17-28.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 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6(4): 3-28.
陈红霞, 雷佳.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测度及时空耦合特征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21(S1): 357-364.
卢京宇, 郭俊华. 三产融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 44(11): 105-117.
郭军, 张效榕, 孔祥智.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40(3): 135-144.
王刚毅, 柏凌雪. 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视角[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4): 48-64.
王博杰, 唐海萍. 人类福祉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5): 697-702.
陈宏胜, 王兴平, 刘晔, 等. 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J]. 城市规划, 2020, 44(7): 18-27, 90.
邹玉友, 高凤洁, 马国巍, 等. 农民职业化与主观福祉: 基于互联网使用的中介效应[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5): 75-84.
张超正, 杨钢桥, 陈丹玲, 等. 长江中游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的时空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40(2): 356-368.
ISAAC M E, LIN T, CAILLON S, et al.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s of Farmer Well-Being: a Scoping Review [J].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24, 44(4): 39. doi: 10.1007/s13593-024-00971-7
COUNTED V, COWDEN R G, LOMAS T. Global Diversity in Spatial (Rural-Urban) Well-Being in Over 100 Countries [J]. Cities, 2024, 149: 104987. doi: 10.1016/j.cities.2024.104987
白描. 微观视角下的农民福祉现状分析——基于主客观福祉的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12): 25-31, 110.
谢薇薇, 胡宝清, 张礼黎. 人地共生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与民生福祉耦合关系及模拟预测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为例[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4, 14(2): 583-591.
麻学锋, 赵洁. 旅游城市生态建设提升居民福祉的实现机理及路径[J]. 生态学报, 2023, 43(24): 10454-10463.
朱志航, 马利邦, 宗艳玲, 等. 主客观比较视角下农户福祉差异与提升路径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2(2): 39-52, 134.
吕方.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J]. 新视野, 2023(3): 84-92.
王成, 代蕊莲, 豆浩健, 等. 中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学理认知与实现方略[J]. 经济地理, 2024, 44(5): 144-150.
谌丽, 张文忠, 李业锦. 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J]. 地理学报, 2008, 63(10): 1022-1032.
黄安, 许月卿, 刘超, 等. 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县域乡村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8): 252-261, 304.
胡鞍钢. 中国式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独特道路[J]. 甘肃社会科学, 2024(3): 178-190.
葛继红, 王猛, 汤颖梅. 农村三产融合、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效率与公平能否兼得? [J]. 中国农村经济, 2022(3): 50-66.
邱坚坚, 刘毅华, 陈澄静, 等.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方式——以广州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3): 760-778.
李东麟, 廖和平, 郑萧, 等. 西南丘陵山区乡村经济韧性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13-24.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11.002
林娜, 颜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三产融合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 北方园艺, 2020(22): 144-154.
朱媛媛, 罗源, 罗静, 等. 资源型地区乡村三产融合及其内生动力提升——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3, 38(8): 1989-2008.
陈明星, 周园, 汤青, 等. 新型城镇化、居民福祉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6): 1273-1287.
王淑佳, 孔伟, 任亮, 等. 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9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