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2): 179-211.
|
彭鹏, 候佳萌.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 2021(12): 123-128.
|
吴书新, 刘洋.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意向研究——基于修正的TPB模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5): 95-103.
|
蔺海沣, 左谢兴, 刘碧华. 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驱动路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fsQCA组态探索[J]. 大学教育科学, 2024(1): 66-76.
|
张蕾, 刘晓旋. 返乡的理性与非理性——城市外来毕业大学生的返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2(2): 56-61.
|
潘炳超, 陆根书. 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20(5): 47-54.
|
朱红, 张优良. 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6): 100-107.
|
毋靖雨. 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结构模型与培育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4): 6-12.
|
徐菊, 陈德棉. 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理研究[J]. 科研管理, 2019(12): 225-233.
|
黄忠东, 陶媛. 创业教育与创业情感: 研究综述及展望[J]. 江苏高教, 2021(12): 40-51.
|
何淑贞, 龚英翔. 创业政策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机制研究: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高教探索, 2022(2): 113-121.
|
陈婷, 陈忠暖, 黄梦真, 等. 新市民乡村依恋与乡村特性的关系研究——以大学生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6): 75-81.
|
WILLIAMS D R, VASKE J J. The measurement of place attachment: Valid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of a psychometric approach[J]. Forest science, 2003(6): 830-840.
|
徐虹, 周泽鲲. 气味景观感知对乡村地方依恋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论怀旧的中介作用[J]. 人文地理, 2020(4): 48-55.
|
黄剑锋, 金红燕, 陆林, 等. 旅游本真性对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目的地形象和风险感知的作用[J]. 旅游学刊, 2020(12): 38-51.
|
王芳, 薛涛, 王婷, 等. 抗疫音乐视频中的地方意象对潜在旅游者地方依恋与行为意愿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9): 14-25.
|
王婷, 吴必虎, 王芳, 等. 重大疫情下潜在旅游者风险承受力对出游意愿的作用机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9): 1-13.
|
戴旭俊, 刘爱利. 地方认同的内涵维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5): 662-674.
|
古丽扎伯克力, 辛自强, 李丹. 地方依恋研究进展: 概念、理论与方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86-93.
|
HUANG Y M, LOU S J, HUANG T C, et al. Middle-aged adults' attitudes toward health app usage: A comparison with the cognitive-affective-conative model[J].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19(3): 927-938.
|
黄海平. 返乡青年回嵌乡镇: 双重理性、城乡推拉力与生产重建[J]. 青年探索, 2023(3): 33-43.
|
刘甲坤, 万利. 发展环境与乡土情怀并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3): 36-46.
|
梁春晓, 沈红. 创造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城乡大学生的比较[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9): 77-83.
|
王乐, 张乐. 为什么上大学——乡村学生"离土"选择的教育发生考察[J]. 教育研究, 2021(11): 107-118.
|
杜晶晶, 王晶晶.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 2015(5): 113-119.
|
SOUITARIS V, ZERBINATI S, AL-LAHAM A. Do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s rais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effect of learning, inspiration and resour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4): 566-591.
|
CHEN N C, DWYER L, FIRTH T.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dimensionality of place attachment[J]. Tourism analysis, 2014(3): 323-338.
|
THOMPSON E R. 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9(3): 669-694.
|
熊红星, 张璟, 叶宝娟, 等. 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5): 757-769.
|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泽平宏观. 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2)[R/OL]. [2023-11-10]. http://www.yee.org.cn/qywtzgg/202302/P020230216391280142325.pdf.
|
李明, 么加利, 张健, 等. 基于内源性机制的我国乡村发展新问题与新实践——以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 2021(6): 96-101.
|
赵锦山. 城乡生源地、高校层次与大学生职业获得研究——基于17所高校2 768名大学毕业生的实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5): 76-82.
|
王霆.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视角[J]. 高教探索, 2020(2): 108-114.
|
沈丝楚, 许明星, 张迅捷, 等. 大学生"双创"项目成功者的决策偏好探索[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 98-107.
|
CODURAS A, URBANO D, ROJAS Á,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upport to entrepreneurship with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 Spain: A gem data based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 2008(4): 395-406.
|
黄江泉. 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化形成的现实考量及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9): 111-116.
|
何慧丽, 苏志豪. 返乡青年何以返乡?——基于主体性视角的考察[J]. 贵州社会科学, 2019(10): 72-78.
|
白凯. 乡村旅游地场所依赖和游客忠诚度关联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J]. 人文地理, 2010(4): 120-125.
|
黄颖, 张淑林, 古继宝. 创业教育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意愿影响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1): 36-42.
|
丁京. 从"离土"到"入乡": 农村青年精英反向流动的空间逻辑[J]. 中国青年研究, 2022(8): 76-84.
|
黄巨臣, 焦晨东. 地方高校参与乡村振兴的"多重嵌入"路径[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2(6): 60-67.
|
徐进, 李小云. "人才回乡": 乡村人才问题的历史叙事与现实遭遇[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6): 155-164.
|
徐雅倩, 王刚. "流动"的乡情: 农民流动性、收入公平感与乡村地方依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1): 197-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