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J]. 经济研究, 2024(3): 4-11.
|
罗必良. 论农业新质生产力[J]. 改革, 2024(4): 19-30.
|
姜长云.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内涵特征、发展重点、面临制约和政策建议[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1-17.
|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 2024(4): 81-94.
|
朱迪, 叶林祥.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 水平测度与动态演变[J]. 统计与决策, 2024(9): 24-30.
|
宋振江, 冷明妮, 周波, 等.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 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政策启示[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4(4): 425-434.
|
毛世平, 张琛. 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J]. 农业经济问题, 2024(4): 36-46.
|
高帆. 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J]. 农业经济问题, 2024(4): 58-67.
|
马晓河, 杨祥雪. 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 2024(4): 4-12.
|
李政, 崔慧永.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 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29-144.
|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视角[J]. 经济学家, 2024(5): 5-14.
|
郑建.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3(11): 31-35.
|
高鸣, 宋嘉豪. 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4): 134-142.
|
王静华, 刘人境. 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驱动逻辑及路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2): 16-24.
|
王琴梅, 杨军鸽.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6): 61-72.
|
葛鹏飞, 王颂吉, 黄秀路.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5): 66-74.
|
叶初升, 惠利. 农业生产污染对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4): 116-125.
|
杨骞, 王珏, 李超, 等.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10): 21-37.
|
郭海红, 刘新民.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J]. 中国管理科学, 2020(9): 66-75.
|
李健旋.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J]. 管理评论, 2021(3): 84-95.
|
郭海红. 数字乡村建设、资源要素错配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 102-116.
|
龚斌磊, 袁菱苒.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理论、测度与实证[J]. 农业经济问题, 2024(4): 68-80.
|
高强, 程长明.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 逻辑思路与改革路径[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4): 41-54.
|
钟甫宁. 重新构建农业经济学的思路[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3): 4-12.
|
西奥多·W. 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2版. 梁小民,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
林万龙, 董心意. 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若干思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3): 18-27.
|
杨莲娜, 张心雨. 农产品贸易促进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吗?——基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 财贸研究, 2024(2): 31-41.
|
卢泓钢, 丁永鹏, 吴伟光. 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政策的效果评估——基于浙江省县域样本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4(4): 24-34.
|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10): 110-119.
|
薛蕾, 申云, 徐承红. 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 效率测度及影响效应[J]. 经济经纬, 2020(3): 45-53.
|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J]. 经济纵横, 2023(12): 20-28.
|
杨军鸽, 王琴梅. 数字技术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数字生产力的视角[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4): 47-63.
|
于斌斌.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2): 83-98.
|
金芳, 金荣学. 农业产业结构变迁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124-134.
|
王磊, 马金铭.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制与效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 14-27.
|
刘成坤, 程子婷, 危俊卿.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J]. 青海社会科学, 2024(3): 117-129.
|
唐勇, 吕太升. 农业信贷、农业保险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交互效应视角[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16-128.
|
韩海彬, 赵丽芬, 张莉. 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农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5): 105-112.
|
陈银娥, 邹一源, 李鑫.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鸿沟的调节效应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23(10): 4-22.
|
宋振江, 冷明妮, 周波, 等.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 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政策启示[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4(4): 425-434.
|
郭海红, 刘新民. 数字乡村建设能否通过缓解资源要素错配程度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 宁夏社会科学, 2023(5): 107-117.
|
郭海红, 刘新民.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及收敛性[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10): 65-84.
|
韩海彬, 杨冬燕.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3(6): 29-37.
|
蒋辉, 张驰, 蒋和平.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1): 20-32.
|
HALL R, JONES C I. 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1): 83-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