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舍尔.人是谁[M].隗仁莲, 译.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 6.
|
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陈泽环, 沈国庆, 译.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9: 43.
|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 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14.
|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 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4.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 2018(10): 4-6.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8&filename=DJJJ201810003&v=MDg1MDRSN3FmWU9abkZpSGtWci9NSVNmQlpMRzRIOW5OcjQ5Rlo0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U=
|
靳玉乐, 张铭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5-10.
|
欧阳康.论主体能力[J].哲学研究, 1985(7):3-11.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25.
|
王华.关怀: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11):1-4. doi: 10.3969/j.issn.1005-1058.2019.11.001
|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蕖, 王义高, 等译.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
张华.论教师发展的本质与价值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 2014(22):16-24.
|
胡绪, 徐学福.示范课的"失范"与"归真"[J].中国教育学刊, 2018(1):72-75.
|
靳玉乐, 张良.教师一般育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师发展研究, 2020(1):81-89.
|
左丘明.国语[M].韦昭, 注; 胡文波, 校点.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63.
|
礼记[M].程昌明, 译注.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 2007: 35.
|
高慧斌.新时代教师德性的内涵与提升[J].中国德育, 2019(3):19-22.
|
高清海, 胡海波, 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28.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 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4.
|
谢延龙.超越教育异化之锁链:从"人是什么"到"人是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155-158. doi: 10.3969/j.issn.1001-5957.2011.04.037
|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 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05.
|
孟子[M].何晓明, 周春健, 注说.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237.
|
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 1985:364.
|
项贤明.走向"成人"之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4):51-5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85.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1116.
|
韩延伦, 刘若谷.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 2018(5):83-92.
|
肖凤翔, 张明雪.教育情怀: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5):97-102.
|
王华平.行动的理由[J].学术月刊, 2014(4):29-36.
|
朱小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1):55-60. doi: 10.3969/j.issn.1671-1165.2001.01.010
|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 校定.北京: 中华书局, 2006: 69.
|
杰普莉茨卡娅.教育史讲义[M].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研究班翻译室, 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58: 375.
|
袁采, 朱用纯, 等.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袁氏世范[M].余淮生, 注.合肥: 黄山书社, 2007: 101.
|
周浩波, 迟艳杰.教学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3:184-185.
|
蔡岳建, 谭小宏, 阮昆良.教师人格研究:回顾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6):15-18.
|
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14.
|
冯建军.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0(2):35-41. doi: 10.3969/j.issn.1003-7667.2000.02.008
|
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5(9):3-8. doi: 10.3969/j.issn.1002-3275.2005.09.001
|
黄平, 李太平.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J].教育研究, 2013(7):18-27.
|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 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07.
|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