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翠萍.一种分析范式: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130.
|
曾绍元.新中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五十年与展望[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5):17-24.
|
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1999-08-16)[2018-07-20]. http://www.moe.gov.cn/s78/A04/s7051/201410/t20141021_177417.html.
|
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3-21)[2018-10-30].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203/t20120321_132634.html.
|
蒙有华.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级制度的历史审视与改革建议[J].教师教育学报, 2018, 5(2):63-72.
|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EB/OL].(2014-09-30)[2018-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409/t20140930_175746.html.
|
方明军.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回顾与反思[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1(5):129-136.
|
张艳萍, 郭德红.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运行机制——基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的比较[J].教师教育学报, 2015, 2(04):82-8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EB/OL]. (2018-05-22)[2018-10-30] http://www.moe.gov.cn/s78/A16/A16_tjdc/201805/W020180522573775990138.pdf.
|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75.
|
祁型雨.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9-13. doi: 10.3969/j.issn.1674-5450.2006.03.003
|
江俐, 李志峰.高校教师流动政策:历史演变与当代转型——基于1978年以来的政策文本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 2016, 4(5):59-67.
|
吴合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演变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2(2):8-14.
|
祁占勇, 王佳昕, 安莹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与未来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1):104-111, 164.
|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12-08-20)[2018-04-20].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209/t20120907_141772.html.
|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EB/OL].(2004-06-10)[2018-07-20]. http://www.moe.gov.cn/s78/A04/rss_left/moe_931/s8132/201006/t20100602_169952.html.
|
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2016-08-03)[2018-07-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1608/t20160819_275699.html.
|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409.
|
张兵.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J].江汉论坛, 2008(9):79-82. doi: 10.3969/j.issn.1003-854X.2008.09.017
|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EB/OL]. (2018-11-14)[2018-11-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811/t20181115_3549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