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幸, 包蓉, 谭力.黔东南苗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构成模式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7, 38(1):89-93.
高培, 龙玉杰.社会文化因素对西江苗寨空间形态的影响探析[J].山西建筑, 2015, 41(18):3-4. doi: 10.3969/j.issn.1009-6825.2015.18.002
杨丽.吊脚楼民居的解读——以黔东南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住宅科技, 2011, 31(11):53-56. doi: 10.3969/j.issn.1002-0454.2011.11.011
周真刚.近二十年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 2012, 33(1):31-41.
谢荣幸, 包蓉.贵州黔东南苗族聚落空间特征解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4):52-58, 149. doi: 10.3969/j.issn.1006-3862.2017.04.008
王鑫, 李雄.雷山县南贵、羊排、东引村镇景观空间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4, 35(11):112-115.
史利莎, 严力蛟, 黄璐, 等.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和理想风水模式的藏族乡土聚落景观空间解析——以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村落为例[J].生态学报, 2011, 31(21):6305-6316.
宋建军, 杨仁斌, 李彦旻.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聚落的空间构建[J].生态学报, 2016, 36(3):863-872.
田兵.苗族古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79.
周政旭.基于文本与空间的贵州雷公山地区苗族山地聚落营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6, 37(5):120-127.
冯应斌, 杨庆媛.基于农户分化的村域居民点用地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21):248-258.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5.21.033
李赞红, 阎建忠, 花晓波, 等.不同类型农户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J].地理研究, 2014, 33(4):721-734.
李智伟, 张超, 陈晓光, 等.贵州苗族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 30(5):143-147. doi: 10.3969/j.issn.1004-3926.2009.05.028
麻勇斌.贵州苗族建筑文化活体解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张列, 王成, 杜相佐, 等.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划分及其农户利用差异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12):278-285.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12.036
卢云.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地域适应性研究[D].贵阳: 贵州大学, 2015.
杨京彪, 吕靓, 杜世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3):444-450.
周政旭.贵州少数民族聚落及建筑研究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4):74-79.
王成, 赵帅华.浅丘带坝区近30年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规律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兴坝村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6):135-141.
丁明涛, 庙成, 黄涛.岷江上游河谷聚落特征及其演化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3(8):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