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史力. 黄土高原人工种植油松幼苗的生长特性[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褚洪龙, 李莎, 唐明.黄土高原油松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以黄龙山林场为例[J].土壤学报, 2015, 52(1): 154-161. doi: 10.11766/trxb201312300625
李雪林, 樊娟.油松大田容器育苗技术要点[J].陕西林业科技, 2014(1): 106-107.
梁非凡, 朱清科, 王露露, 等.陕北黄土区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33-41.
宋爱云, 董林水, 周金星, 等.晋西黄土丘陵边缘区油松人工林密度调控与生物量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31(4): 7-11.
张英豪, 毛炎新, 奉国强.不同密度控制下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效益评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 13(4): 80-85.
鞠文鹏.天然更新油松林木生长进程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 2016, 46(1): 67-69.
王梅, 张文辉.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种群结实与更新[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5): 88-93.
蒋思思, 魏丽萍, 杨松, 等.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J].生态学报, 2015, 35(21): 7061-7070.
姬明飞, 张晓玮, 韩瑾, 等.油松天然群体的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 2013, 33(9): 1898-1905.
WANG M B, GAO F Q. Genetic Variation in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a Woody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J]. Biochemical Genetics, 2009, 47(2): 154-164.
王磊, 樊军锋, 刘永红, 等.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7(12): 3-7.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09.12.002
王琰, 狄晓艳, 马建平, 等. 8个油松种源抗旱性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4): 46-50.
王琰, 陈建文, 狄晓艳.不同油松种源光合和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J].生态学报, 2011, 31(23): 7031-7038.
马诗钰. 华山松种实相关数量性状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4.
黄雨洁. 云南松针叶与油松种实性状的种群变异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5.
马书燕. 柔枝松引种及苗期抗逆性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方芳. 刺槐、栓皮栎种子活力与萌发特性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王梅. 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发育评价[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申惠翡, 赵冰, 徐静静. 15个杜鹃花品种叶片解剖结构与植株耐热性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12): 3895-3904.
李俊芳, 马永昆, 张荣, 等.不同果桑品种成熟桑椹的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J].食品科学, 2016, 37(14): 132-137.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61423
邵威平, 李红, 张五九.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在啤酒风味评价分析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 2007(11): 107-110. doi: 10.3969/j.issn.1001-9286.2007.11.031
张玥, 王朝辉, 张亚婷, 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的大米产地溯源[J].中国粮油学报, 2016, 31(4): 1-5.
蒋卉, 韩爱芝, 蔡雨晴, 等.新疆引进红枣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与聚类分析[J].食品科学, 2016, 37(6): 199-203.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606036
罗凯, 卢会翔, 吴正丹, 等.中国西南地区甘薯主要育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3): 593-608.
马绍宾, 姜汉侨.小檗科鬼臼亚科种子大小变异式样及其生物学意义[J].西北植物学报, 1999, 19(4): 715-724.
渠纪腾, 阎毛毛, 戴晓港, 等.马尾松、黄山松及其杂种域球果形态和种子性状变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6): 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