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艳红, 谢世友, 高洁.基于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6):132-139.
|
陈进, 黄薇.跨流域长距离调水工程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水利, 2006(14):11-14. doi: 10.3969/j.issn.1000-1123.2006.14.005
|
张惠远, 刘桂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J].环境保护, 2006, 34(19):49-54. doi: 10.3969/j.issn.0253-9705.2006.19.011
|
欧名豪, 宗臻铃, 董元华, 等.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办法探讨——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3(4):109-112.
|
钟瑜, 张胜, 毛显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鄱阳湖区为案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12(4):46-50.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02.04.012
|
吴保刚.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证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 2006.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2006118284.htm
|
陕西省水利厅. 2016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EB/O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wYxNRMfV.html.
|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
史淑娟, 李怀恩, 刘利年, 等.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模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5):147-151. doi: 10.3321/j.issn:1009-2242.2009.05.031
|
张延龙.陕西发声生态补偿: 付出不该有回报吗?[N].经济观察报, 2014-08-29(12).
|
王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西段)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D].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10.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00-2010139737.htm
|
邱忠恩, 谈昌莉, 朱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价格分析[J].人民长江, 2000(7):6-9, 47. doi: 10.3969/j.issn.1001-4179.2000.07.003
|
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06.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2101-2007156632.htm
|
郑海霞, 张陆彪.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环境保护, 2006, 34(1):42-46.
|
刘玉龙.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
李怀恩, 庞敏, 肖燕, 等.基于水资源价值的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1):149-154.
|
魏丽丽.城市水资源价值与水价弹性研究[D].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08.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403967
|
吴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西段水环境容量及其价值的研究[D].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09.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00-2010141574.htm
|
张永良.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发展[J].环境科学研究, 1992, 5(3):59-61. doi: 10.3321/j.issn:1001-6929.1992.03.014
|
李宝成, 姚静敏, 王新春.哈尔滨市地下水环境容量问题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 1997, 3(4):235-236.
|
牟秦杰, 陈玉成, 魏世强, 等.重庆市不同功能区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2):2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