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291.
|
韩云波.郭沫若与中国侠文化[J].郭沫若学刊, 1993(3):22-29.
|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左东岭.狂侠精神与泰州传统[J].孔子研究, 2001(3):104-112.
|
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318.
|
陈宝良.明代知识人群体与侠盗关系考论——兼论儒、侠、盗之辨及其互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38-48.
|
陈广宏.明代文人文学中的游侠主题[J].汕头大学学报, 1991(2):8-17.
|
王立.武侠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
张志和, 郑春元.中国文史中的侠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204.
|
韩云波.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
|
何宗美, 袁媛.中晚明"山人侠"略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35-41
|
何宗美.李贽与"侠"略论[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33-41.
|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钱谦益. 丁集第十[G]//列朝诗集. 北京: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5082.
|
陈宝良.不务本业:明代社会群体之角色转换与业余精神之勃盛[J].社会科学辑刊, 2014(5):127-136.
|
黄宗羲.明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
陈宝良.禅武僧侠:明清佛教之世俗化及僧人之侠客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90-102.
|
钱谦益. 丙集第九[G]//列朝诗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
钱谦益. 闰集第四[G]//列朝诗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6640.
|
江盈科.江盈科集[M].长沙:岳麓书社, 2008.
|
汤显祖. 汤显祖全集[M]. 徐朔方, 笺校.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9.
|
陈宝良.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
何心隐.何心隐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
陈鼎. 东林列传[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
李贽.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
吕坤.吕坤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
陈鋐.鹿忠节公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
熊开元.鱼山剩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
王艮.王心斋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
唐顺之. 唐荆川先生文集[M]. 丛书集成续编. 台湾: 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3.
|
汪道昆. 太函集[M].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济南: 齐鲁书社, 1995.
|
黄淳耀.陶庵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
韩云波.侠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模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2):91-96.
|
李贽.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
高攀龙. 高子遗书[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吴震编校.王畿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7.
|
袁中道.珂雪斋近集[M].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 1976.
|
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158.
|
归庄.归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 2013.
|
李贽.李贽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
|
张怡.玉光剑气集[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
屠隆. 是非鸿苞集[M].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济南: 齐鲁书社, 1995.
|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59:.
|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
韩云波.从"前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浙江学刊, 2017(2):7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