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仁.我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心理学探新, 1993(1):50-52.
|
黄希庭.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J].心理科学, 2009, 32(1):2-5.
|
王道阳.近十年我国心理学研究取向及其变迁[J].心理学探新, 2015, 35(2):111-117.
|
李培凯, 杨夕瑾, 孙健敏.2010-2014年心理学核心期刊载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6):850-858.
|
刘则渊.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64.
|
辛伟, 雷二庆, 常晓, 等.知识图谱在军事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2):334-347.
|
李峰, 朱彬钰, 辛涛.十五年来心理测量学研究领域可视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7):1128-1138.
|
林静, 傅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998-2015年):热点、演进及其展望--基于CSSC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17(8):67-71.
|
CHEN C M. 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359-377. doi: 10.1002/(ISSN)1532-2890
|
史书侠, 李海亮.2005-2010年《情报科学》刊出论文作者分析[J].情报科学, 2012(2):119-123.
|
黄希庭, 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
莫雷, 王瑞明, 陈彩琦, 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J].心理科学, 2006, 29(5):4-8.
|
林德明, 陈超美, 刘则渊.共被引网络中介中心性的Zipf-Pareto分布研究[J].情报学报, 2011, 30(1):76-82.
|
李杰, 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89.
|
张妍, 任慧莹.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4):423-426.
|
宋佳萌, 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8):1357-1370.
|
廖友国.中国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5):897-900.
|
廖友国, 何伟, 吴真真.EPQ人格维度与中国人心理健康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2):342-346.
|
李凤兰, 周春晓.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特征及走向--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1(5):102-107.
|
舒跃育.学派建设与中国心理学的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6, 3:68-77.
|
靳宇倡, 秦启文.近五年西方心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简评[J].心理科学, 2011, 34(4):1017-1023.
|
孙健敏, 焦海涛, 赵简.2007-2009年心理学核心期刊载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 12(3):137-146.
|
林崇德.国家急需, 世界一流:中国心理学建设的方向[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