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青.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0.
|
乔力.主体意识的高扬:论北宋中后期词的两种艺术精神及创作特征[J].齐鲁学刊, 1998(1):101-108.
|
张晶.返观自我的冷静谛视──从诗禅关系看宋诗的特质[J].社会科学辑刊, 1998(2):144-149.
|
张海沙.宋代文人的自我形象与"老病维摩"[J].求索, 2004(3):198-200.
|
谢佩芬. 自我观看的影像——宋代自赞文研究[G]//新国学: 第9卷. 成都: 巴蜀书社, 2012: 104-160.
|
蒋哲伦.论东坡词的主体意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2):44-51.
|
杨艳梅.论苏轼词中的自我形象[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0(3):54-59.
|
孙立.苏轼词主体意识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研究, 1992(2):96-101.
|
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J].文学遗产, 1989(5):87-96.
|
宁雯.苏轼诗歌中的自注与自我表达的强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108-113.
|
宁雯. 苏轼诗中的自嘲: 举重若轻的自我表达[G]//中国苏轼研究: 第6辑.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16: 41-53.
|
宁雯.苏轼诗中的自喻:自我特质与人生状态的婉曲揭示[J].人文杂志, 2016(11):79-85. doi: 10.3969/j.issn.0447-662X.2016.11.011
|
宁雯.苏轼自然观照中的自我体认与文学书写[J].文学遗产, 2017(6):32-45.
|
李贵.论苏轼七律的自我意识——兼及苏轼在七律史上的地位[J].江西社会科学, 1999(6):34-39.
|
苏轼. 苏轼诗集校注[M]//苏轼全集校注. 张志烈, 马德富, 周裕锴, 主编.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
|
大方广佛华严经[M]. 实叉难陀, 译//乾隆大藏经.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
|
苏轼. 苏轼诗集合注[M]. 冯应榴, 辑注; 黄任轲, 朱怀春, 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629.
|
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 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7.
|
苏轼. 苏轼文集校注[M]//苏轼全集校注. 张志烈, 马德富, 周裕锴, 主编.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
|
川合康三. 中国的自传文学[M]. 蔡毅,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19.
|
刘方.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M].成都:巴蜀书社, 2004:63.
|
谭月娥.西北地区民族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调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 2016(3):12-18.
|
少君.漂泊的奥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
|
苏辙. 栾城集[M]. 曾枣庄, 马德富, 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1414.
|
叶梦得. 石林燕语[M]. 宇文绍奕, 考异; 侯忠义,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152.
|
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474-475.
|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G]//丛书集成初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3.
|
苏轼. 苏轼词集校注[M]//苏轼全集校注. 张志烈, 马德富, 周裕锴, 主编.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
|
白居易. 白居易集[M]. 顾学颉, 校点.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
杜学霞.朝隐、吏隐、中隐——白居易归隐心路历程[J].河南社会科学, 2007(1):130-133.
|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校证[M]. 孙猛, 校证.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997.
|
陶渊明. 陶渊明集[M]. 王瑶, 编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123.
|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M]. 李逸安,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
周裕锴. 维摩方丈与随身丛林——宋僧庵堂道号的符号学阐释[G]//新宋学: 第5辑.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6-22.
|
惠洪. 注石门文字禅[M]. 张伯伟, 郭醒, 童岭, 等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
惠洪. 石门文字禅校注[M]. 周裕锴, 校注. 未刊稿.
|
惠洪. 冷斋夜话[M]. 陈新,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47.
|
脱脱, 等.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
杨万里. 诚斋集[M].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端平二年(1235)跋刊本.
|
陆游. 剑南诗稿校注[M]. 钱仲联, 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