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 2002(2):8-10.
|
于建福.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 2002(2):10-13.
|
翟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 2007(7):22-30.
|
彭义敏.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14(5): 19.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D515511
|
袁梅, 苏德.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基于青海省海南、海北、海西三州的实地调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4-56.
|
张茂聪, 刘信阳.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内发发展理论的构想[J].教育研究, 2015(12):67-72.
|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38.
|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 2006(3):16-28.
|
曾天山, 邓友超, 杨润勇, 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1):5-16.
|
王嘉毅, 赵明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 2012(1):29-39. doi: 10.3969/j.issn.1001-5558.2012.01.004
|
杨军.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思考——来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 2005(3):74-82. doi: 10.3969/j.issn.1001-7178.2005.03.017
|
田梦, 冯建新.浅析西北民族地区师资情况——基于年鉴数据的量化分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6(2):50-55. doi: 10.3969/j.issn.1008-5149.2016.02.011
|
许锋华.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原因及出路——基于武陵山区的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 2013(5):72-76. doi: 10.3969/j.issn.1001-7178.2013.05.013
|
杨军, 王春梅.青海省民族地区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现状分析——以青海省天峻县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6):57-62. doi: 10.3969/j.issn.1674-5779.2010.06.011
|
林坤, 李雁翎.教育资源均等化背景下民族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 2015(11):229-232.
|
黄朝宾.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及教育策略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 2004(2):171-175. doi: 10.3969/j.issn.1002-6959.2004.02.032
|
张洁.德宏边境地区景颇族学生学业成就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 2014.
|
邓春暖, 潘向明.汉、傣、哈尼、基诺学生性格发展比较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1):104-108. doi: 10.3969/j.issn.1671-7406.2006.01.020
|
李辉, 李红.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学术探索, 2002(1):98-101. doi: 10.3969/j.issn.1006-723X.2002.01.029
|
王鉴, 张海, 李子建, 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师生课堂互动的比较研究——以西北地区部分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课堂教学状况为例[J].教育研究, 2011(9):68-75.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40-60.
|
沈有禄, 谯欣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均衡发展指数吗?[J].教育科学, 2009(6):9-15.
|
于发友, 赵慧玲, 赵承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 2011(4):50-54.
|
董世华, 范先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 2011(9):25-29.
|
王善迈, 董俊燕, 赵佳音.义务教育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J].教育研究, 2013(2):65-69.
|
薛二勇.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当前我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评估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21-32.
|
傅禄建, 汤林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综合教育基尼系数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26-127.
|
中国教科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课题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标准研究[J].教育研究, 2013(5):36-45.
|
赵希, 张学敏.我国民族八省区教育经费投入回顾与前瞻——基于2005-2014年的数据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6(17):1-9.
|
杨军.统筹规划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 2010(4):7-9.
|
苏德, 王思人.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113-119.
|
郑克岭.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4):189-192. doi: 10.3969/j.issn.1004-4922.2007.04.039
|
袁梅.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 2018(3):77-82.
|
许春清.西部民族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论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84-87. doi: 10.3969/j.issn.1001-9162.2009.03.016
|
王孔敬.国外义务教育均衡政策及其对重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 2010(2):136-143.
|
贺新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8):226-229.
|
赖长春.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以X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 2014(12):70-72. doi: 10.3969/j.issn.1673-4289.2014.12.025
|
陈选善.个案研究法[J].教育与职业, 1933(1):35-38.
|
李长吉, 金丹萍.个案研究法研究述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6):107-111.
|
高红菊.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发展民族教育——贫困地区民族教育发展途径的个案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 2006(11):13-15.
|
张涛, 徐祖祥.瑶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反思——一个山地民族教育发展的个案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5):31-33. doi: 10.3969/j.issn.1004-3926.2003.05.007
|
唐先滨, 李红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个案分析——基于乌鲁木齐的考察[J].职业技术教育, 2015(27):20-24. doi: 10.3969/j.issn.1008-3219.2015.27.005
|
王宁.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的属性与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J].社会学研究, 2002(5):123-125.
|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冲突现状及归因分析[J].教育学报, 2011(2):89-100.
|
沈洪成.民族地区青少年辍学的文化解释——以云南芒市傣族教育为个案[J].青年研究, 2013(1):20-28.
|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以勐海县第三中学为例[D].重庆: 西南大学, 2011.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1011111692.htm
|
吴炎.民族杂居区主体与非主体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研究——以木里藏族自治县两所学校为例[D].重庆: 西南大学, 2017.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1017847286.htm
|
邓成伦.均衡发展, 是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政策选择[J].中国民族教育, 2004(2):13-15.
|
陈荟.教育均衡发展是民族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 2017(17):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