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尼采的话"上帝死了"[M]//海德格尔文集: 下册.孙周兴, 译.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770-771.
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 凌素心,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1: 280.
钟晓文."作者之死"之后——论自由的读者[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62-65. doi: 10.3969/j.issn.1002-3321.2005.03.014
何芳菊.作者的消逝读者的诞生——对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的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46-51.
史凤晓."作者之死"的再审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105-110.
潘冬梅.关于罗兰·巴尔特"作者死亡论"的思考[J].中国文学研究, 2013(3):15-18.
张卫东.罗兰·巴尔特的文本理论研究[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2.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19-1015569862.htm
唐芙蓉.从作品到文本——罗兰·巴尔特文本理论的探讨[D].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09.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Y1473117
钱翰.二十世纪法国先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本"概念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引言.
汪民安.罗兰·巴特[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169-195.
钟晓文.符号·结构·文本——罗兰·巴尔特文论思想解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2:136-141.
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G]//赵毅衡.符号学文学论文集.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507.
罗兰·巴特.作者的死亡[M]//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 译.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罗兰·巴特.S/Z[M].屠友祥, 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约翰·斯特罗克.罗兰·巴尔特[G]//约翰·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 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渠东, 等译,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63.
菲利普·罗歇.罗兰·巴尔特传——一个传奇[M].张祖建, 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BIROTTI M, MILLER N.What is an anthor?[G].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3: 1.
陈平.罗兰·巴特的絮语——罗兰·巴特文本思想评述[J].国外文学, 2001(1):3-10. doi: 10.3969/j.issn.1002-5014.2001.01.001
傅修延.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18.
穆旦.发现[M]//李方.穆旦诗全集.北京: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 253.
肖伟胜.文学理论霸权的颠覆与文学批评的开始[J].社会科学战线, 2009(2):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