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3 Volume 10 Issue 3
Article Contents

SHI Weiping, JIN Xinglin. The New Missions and New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SHI Weiping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3, 10(3): 1-7. doi: 10.13718/j.cnki.jsjy.2023.03.001
Citation: SHI Weiping, JIN Xinglin. The New Missions and New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SHI Weiping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3, 10(3): 1-7. doi: 10.13718/j.cnki.jsjy.2023.03.001

The New Missions and New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SHI Weiping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15/05/2023
  • MSC: G650

  • Keeping the same frequency andresonance with the times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China. Facing the new era and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working world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an provide new direc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response to the centennial change, vocational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be more responsible. Faced with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forms,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address new issues fa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n the face of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 and deepening reform,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explore new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aths. Therefore, Professor Shi Weiping examined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ed that in order to grow into the qualified teachers needed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general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new proposition proposed by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We should als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ffectiv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tc. In the future, Professor. Shi Weiping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o explore the way to construct a teacher training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cultivate vocational teachers who can tru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 加载中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03-13)[2023-02-01].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Google Scholar

    [2] 石伟平. 《英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介[J]. 职教通讯, 2022(8): 2.

    Google Scholar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3-02-01].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Google Scholar

    [4] 石伟平, 林玥茹. 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 34-40.

    Google Scholar

    [5] 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全文)[EB/OL]. (2018-09-03)[2023-02-01].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03/content_5318979.htm.

    Google Scholar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论纲[J]. 教育研究, 2022(8): 20-30.

    Google Scholar

    [7] 于岩, 朱鹏威.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手机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2): 125-128, 155.

    Google Scholar

    [8] 胡微, 石伟平. 从高适应到高质量: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定位、挑战与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9): 30-37.

    Google Scholar

    [9] 张社字.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04(Z1): 116-118.

    Google Scholar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各级学校生师比[EB/OL]. (2020-06-06)[2023-02-01].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jytjsj_2019/gd/202006/t20200610_464622.html.

    Google Scholar

    [11] 许海峰, 石伟平. 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 职教论坛, 2017(20): 16-20.

    Google Scholar

    [12] 孙翠香. 职教师资培养: 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 职教论坛, 2013(25): 63-70.

    Google Scholar

    [1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2023-02-0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Google Scholar

    [14]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10-18)[2023-02-01]. 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8/content_5441474.htm.

    Google Scholar

    [15]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 (2020-09-29)[2023-02-0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Google Scholar

    [16]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 (2019-10-22)[2023-02-01].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10/22/content_5443312.htm.

    Google Scholar

    [17] 唐瑗彬, 石伟平.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1): 46-53, 61.

    Google Scholar

    [18] 匡瑛, 邓卓, 石伟平. 从"老八所"兴衰看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嬗变、困局与出路[J]. 职业教育研究, 2022(1): 5-9.

    Google Scholar

    [19] 申文缙, 杨瑶. "三性融合"视域下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的现实审视及优化路径[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 68-76.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3010) PDF downloads(284)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The New Missions and New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SHI Weiping from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Keeping the same frequency andresonance with the times i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China. Facing the new era and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working world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an provide new direc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In response to the centennial change, vocational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be more responsible. Faced with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forms,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address new issues fa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n the face of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 and deepening reform,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explore new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aths. Therefore, Professor Shi Weiping examined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ed that in order to grow into the qualified teachers needed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general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new proposition proposed by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We should als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ffectiv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teacher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tc. In the future, Professor. Shi Weiping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o explore the way to construct a teacher training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cultivate vocational teachers who can tru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章中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1]。因此,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作为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石伟平教授一直密切关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石伟平教授在不同场合中多次强调:职业院校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作用和形态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受到政治理念、文化传统、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等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2]。因此,研究者只有基于新时代新需求,具体分析职业院校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才能为其发展指明道路。基于此,金星霖博士受《教师教育学报》委托,对石伟平教授进行了专访。

一.   直面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工作世界的变化趋势
  • 金星霖:石教授您好!感谢您拨冗接受专访。近年来,您在不同场合中都提到了新时代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鉴于此,请问新时代到底“新”在哪些方面呢?

    石伟平: “新时代”的“新”,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来理解“新时代”的“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3]。目前,我国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纲要》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其次,“新时代”的“新”还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产业业态的变化等方面。例如,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都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些新技术影响着人类的方方面面,且会在未来几十年都持续进行。在就业岗位方面,新技术导致产业界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变化[4]。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出现了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虚拟现实、无人技术等。此外,产业业态的变化还表现在传统行业的网络化方面。例如,原来要去银行办理的金融业务,现在通过手机银行就能快速办理等。最后,从职业教育自身来看,“新时代”的“新”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深化改革方面。近年来,为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文件,其中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等。上述文件的出台,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营造了新环境。

    金星霖:刚才您谈到了新时代对职业院校教师工作世界所带来的变革,那么,新时代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这会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石伟平: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展现出更强的担当。“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形势的战略论断,也是谋划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时要考虑的宏观背景[6]。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需要不断应时而变,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我国教师教育体系要走出一条扎根于中国大地且具有世界水准和我国特色的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彰显我国制度优势和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不仅需要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还需要具备育人情怀、工匠精神的“大先生”。职业院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与思想觉悟,坚决落实好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二是受到科学技术与产业形态变化的冲击,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新的课题。目前,科学技术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在教学内容上,由于互联网技术和AI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交叉专业,如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要学习并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在教学手段上,由于会更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职业院校教师要学习如何利用移动化终端采集教学数据等技能[7]。此外,职业教育与产业密切关联。当业态变化时,工作岗位和人才需求可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职业教育如果要适应产业新要求,就需要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标准、设置专业类目、设计课程标准、更新实训设备等[8]。职业院校教师也必须适应这些新变化。三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基本要求,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时代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院校教师;另一方面,制度化、体系化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相对不足,即缺乏成熟的培养制度和完备的培训条件[9]。破解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继续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激发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活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   担当新使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 金星霖:不论职业院校如何变革,育人工作最终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能否适应当下这种变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此,您如何看待当下职业院校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呢?

    石伟平:这是个好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在飞速发展,职业院校教师在工作中会感受到这些变革带来的压力。各类政策文件的出台、各项改革举措的推进、各种新兴技术的涌现等,都使职业院校教师面临新的挑战。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现状仍然很难满足时代需要,主要集中表现为三个问题。

    其一,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足,这是最基本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生师比约是19∶1,从各个地区来看,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的生师比大于18∶1[10]。这里的“生师比”,是指地区所有的学生与专任教师数量的比值。如果要统计“双师型”教师,那么这个比值还会更大。这几年职业院校扩招,教师需求缺口已经非常大。

    其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体制方面的“天花板”和收入分配中的“玻璃门”现象,都造成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受限、绩效工资制度不完善、职称制度存在缺陷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准教师到职业院校任教的意愿。此外,校企双向交流的“旋转门”运行还不够顺畅,缺乏能进能出的双向流动机制,即企业人员缺少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的机会,职业院校教师也缺少进入企业学习的机会。如此一来,职业院校教师存在的企业经历不足、职前准备不充分、岗位实践能力缺乏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11]

    其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与当下课堂教学需求不匹配。一方面,教师对特定生源的适应力较弱,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都是师范类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自身学习表现较好,但不太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很多时候缺乏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无法掌控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需要的教师素养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关专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师型”能力。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来自师范院校的职业院校教师缺乏岗位技能,来自企业的职业院校教师缺乏教学法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2]

    金星霖:的确如此。您刚才提到,当下职业院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困境,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为此,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教师发展的政策。您觉得这些政策对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有什么指导性作用?

    石伟平: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从2019年至今,颁布了一系列与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综合这些政策文本,我个人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来展开的,即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例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要求[13];《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经过5至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确保“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数量充足,双师结构明显改善[14];《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要求[15]

    不同政策文本在具体措施上又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更加强调教师选聘制度和外部资源的建设,根据其要求,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原则上从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13],此外,该方案还提到要建立一百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一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习,落实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1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着重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6];《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更加具体,从实施准入制度、配置教师资源、创建创新团队、建立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实行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划[14]。总而言之,目前国家政策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一支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在具体的培养路径上实践者和相关方都还需要多下功夫,做到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

    金星霖:您刚才提到的一些政策文本大多聚焦于宏观层面,是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顶层设计。职业院校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如何落实政策要求,才能成长为新时代所需的合格教师呢?

    石伟平: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第一,要充分认识职业院校教师的特殊性。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岗位的胜任力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还要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大脑结构、认知特征、学习基础、学习特点等,更要研究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第二,要充分领会当前职业院校改革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新命题意图。例如,“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创新,也是这次职业院校改革的重点,在未来必然会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的主要课程形式和主要证书制度。由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涉及岗位胜任所需的“应知”和“应会”内容,教师在鼓励学生获得证书的同时,自己也应持有这些证书。此外,教师除了要具备“双证”,还应具备对应岗位所需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与时俱进、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再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扩招也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批非传统生源的考生大多是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成年人,且文化基础大多相对薄弱。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于非传统生源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增加更多实训内容、减少理论教学、多纳入企业真实案例等。

    第三,要充分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等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本科的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把课上好”的评价标准上,而是要发展多种能力,成为“多面手”。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实践开展诸如人才培养方案、精品课程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能够将专业知识用于技术革新、工艺改造、技术推广等领域,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金星霖:您之前谈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巨大影响。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这也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会怎样影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呢?

    石伟平: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会影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这是一定的。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来谈科学技术对教师教学的新挑战。

    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多新兴的工作岗位,这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任务,使得社会对技术技能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技术问题都是新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寻找破解之道。其次,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适应性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跨界学科诞生,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跨界领域的技术和知识。最后,教师要把发展学生信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未来我们的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通过在线、远程、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完成[17]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专业的工作形式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特点。例如,传统的旅游业是靠旅行社开展业务的,而目前主要靠携程、途牛、驴妈妈等网络平台提供服务。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都应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应对新的岗位需要。职业院校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专业前沿知识和企业中的真实案例纳入到课堂中来。此外,考虑到学生未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教师还有必要把创新创业融入各专业的教学中,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第三,在教学方式方面,职业院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职业院校教师越来越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适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活力。例如,当下一些职业院校开始引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仿真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实验考核、教学管理、统计分析等。教师只有掌握这些新兴教学技术,才能更加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另外,职业院校教师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将学习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新兴技术的主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   探索新路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方向
  • 金星霖:刚才您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职业院校教师在新时代可能遇到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影响到教师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对照新时代要求,您认为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师范教育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石伟平: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国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开展的师范教育其实是比较薄弱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工作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呈现出被动“应急发展”“应需发展”的基本特征,即缺乏系统化的设计。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这三种典型模式,各具特色与优势。第一种模式是通过独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职业学校所需师资。第二种模式是通过普通师范院校以及其他理工和综合类高校培养职业学校所需师资,即在相关院校接受师范类或专业类的课程培养,到岗后再进行一定的培训。第三种模式是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招收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培养职业学校所需师资。

    就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而言,以上三种模式又各有不足。第一种模式,由于目前职业院校更加欢迎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入职,因此,部分学校为了“升格”而开始转向综合化发展,丢失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特色,导致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职场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18]。第二种模式,硕士学位毕业生尽管受到职业院校的欢迎,但是往往存在不适应职校教学、教学能力不足、职场经验缺乏等问题。第三种模式,职业院校教师在2020年以前主要以应届本科生为主,且在院校内开展教师培养工作,两年的时间根本无法达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

    金星霖:您刚才谈到,我国职业院校教师职前培养仍然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呢?

    石伟平: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职业院校师资职前培养制度,这个空白应尽早尽快填补。这也是一项应该马上建设的基础工程。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与新的改革要求,我们需要升级、改造、优化现有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基本制度。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可以通过升级改造现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教师范生培养模式来实现,也就是探索“4+0.5+1+0.5”的本硕连读、贯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然后,用半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在大学学习职业教育理论、课程开发技术、专业教学法等内容,最后半年时间在职业院校教学实习。二是可以通过招收本科毕业且具有两年以上企业相关工作经历并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来扩大师资来源,探索构建“1+1”两年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用一年时间学习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用一年时间在职业院校实习。三是可以以硕士研究生毕业并有两年以上本专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为师资主要来源,探索构建“1+1”两年制专业博士培养模式。四是对于文化课教师的培养,可以要求准教师在进入职业院校教师岗位前,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学习职业教育相关理论,了解职业院校文化课定位以及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状况等。五是职业院校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应主要来源于企业招聘,坚持工作经历优先而非学历优先原则。六是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根据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三性”(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的特点,探索实行“三导师+三基地”合作培养模式[19]。“三导师”具体指高校职业教育理论指导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职业院校教学指导教师;“三基地”具体指高校、企业、职业院校。

    金星霖:完整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不仅包括职前培养环节,也包括职后培训环节。您如何看待这两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另外,为提高我国职业院校教师职后培训质量,您认为可以做哪些重点工作?

    石伟平:一个完整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应该包括两端,一端是职前培养体系,另一端是职后培训体系,这二者同等重要。因此,要实现这两端的平衡,就要对职业院校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与职后培训体系进行整体设计。

    为了更好地建设我国职业院校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我建议可以从七个方面着力改革。一是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学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可以根据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分类建构。二是基于胜任力模型和不同的受训教师来源(如本科应届生、有相关工作经历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者、师范专业毕业生、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等)分类开发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三是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课程制度(而非学校制度),严格准入制度,只允许具备办学条件、有能力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机构承担。四是恢复或重启面向职业学校校长及管理干部的教育硕士(管理与教学)学位授予制度,弥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结束后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研究生培养的空白。五是把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的培养培训,纳入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系列中。六是尽快启动新一轮全国重点建设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评估工作。上次评估距今已过去多年,不能反映当下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职教国培基地也要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进一步发挥其示范效应,使其保持应有的水准。七是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研究,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学者以专题的形式探讨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具体制度与模式。当下,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研究尤其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为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成功范例。

    金星霖:非常感谢您对上述问题的精彩解答。您详细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工作世界的变化趋势、职业院校教师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改革方向,为我们职业教育科研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

Reference (19)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