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23 Volume 49 Issue 6
Article Contents

CUI Jianxi.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Strength to Promote Chinese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9(6): 68-78. doi: 10.13718/j.cnki.xdsk.2023.06.006
Citation: CUI Jianxi.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Strength to Promote Chinese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9(6): 68-78. doi: 10.13718/j.cnki.xdsk.2023.06.006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Strength to Promote Chinese Moder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 Available Online: 01/11/2023
  • MSC: D619; D64

  •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has guided the CPC to achieve great achievements with its rich connotation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thegreat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support and power source of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need of continuously carrying forward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but also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has provided the necessary strength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n terms of its politics, character, heroes and people. To put it concretely,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olitical essence manifested by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and driven by the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contained in the spirit. It also draws its force from shaped heroic power and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 加载中
  •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1-07-02(2).

    Google Scholar

    [2] 彭正德. 深刻理解"建党精神"的内涵[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4): 12-19.

    Google Scholar

    [3] 高福进. "建党精神": 内涵界定和外延拓展[J]. 湖湘论坛, 2021(4): 17-25.

    Google Scholar

    [4] 章忠民, 孟恩恩. 从整体上把握伟大建党精神[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1): 1-14.

    Google Scholar

    [5] 白显良. 基于四重逻辑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3): 9-14.

    Google Scholar

    [6] 齐卫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J]. 红旗文稿, 2022(3): 16-18.

    Google Scholar

    [7] 解超. 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18): 34-36.

    Google Scholar

    [8] 代玉启.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逻辑[J]. 求索, 2021(5): 33-41.

    Google Scholar

    [9] 李爱琴, 齐兴岭.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J]. 理论探讨, 2023(3): 122-126. doi: 10.3969/j.issn.1000-8594.2023.03.018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0] 金更兴.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重要成就与理论进路[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 1-13.

    Google Scholar

    [11] 王炳林, 张雨. 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探析[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5): 19-30. doi: 10.3969/j.issn.2095-5804.2021.05.003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12] 蒋英州, 王创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起点、主要内涵与使命追求[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 1-13.

    Google Scholar

    [13] 张三元.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求索[J]. 贵州社会科学, 2021(10): 14-22.

    Google Scholar

    [14] 李武装.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5): 12-28.

    Google Scholar

    [15] 任剑涛. 在现代化史脉络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1): 1-11.

    Google Scholar

    [16] 陈金龙.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鲜明特征及重要意义——基于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思考[J]. 党的文献, 2022(2): 3-8.

    Google Scholar

    [17] 杨章文.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性逻辑[J]. 探索, 2022(1): 1-14.

    Google Scholar

    [18] 王炳林, 马雪梅.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3): 1-10.

    Google Scholar

    [19] 董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刻内涵与经验启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3): 15-17.

    Google Scholar

    [20] 邹绍清.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学理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20-35.

    Google Scholar

    [21] 何毅, 冯爱.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4): 27-34.

    Google Scholar

    [22] 雷厚礼. 伟大建党精神百年三个维度的延伸和展开[J]. 贵州社会科学, 2022(4): 4-11.

    Google Scholar

    [23] 黄鑫权, 王琴.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逻辑[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24-32.

    Google Scholar

    [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档案馆.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第1册[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Google Scholar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117.

    Google Scholar

    [26] 田旭明. 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念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要求——基于新中国70年历程的思考[J]. 探索, 2019(5): 25-33.

    Google Scholar

    [27] 成利平, 牛冬梅. 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奋斗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J].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2): 25-33.

    Google Scholar

    [28]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3.

    Google Scholar

    [29]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N]. 人民日报, 2020-03-17(1).

    Google Scholar

    [30]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Google Scholar

    [31] 王雨辰. 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现代化难题的解决及其意义[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1): 1-10.

    Google Scholar

    [32] 郭定平, 梁君思.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的四重逻辑[J]. 探索, 2020(6): 110-122.

    Google Scholar

    [33] 李大钊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71.

    Google Scholar

    [3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年谱(1949—1976): 第1卷[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2.

    Google Scholar

    [35]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Google Scholar

    [36] 江泽民文选: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79.

    Google Scholar

    [37] 胡锦涛文选: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624.

    Google Scholar

    [3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483.

    Google Scholar

    [39] 李斌雄, 袁聪聪.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依据和路径探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 1-9.

    Google Scholar

    [40] 习近平.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7.

    Google Scholar

    [4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3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70.

    Google Scholar

    [42] 陈独秀文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175.

    Google Scholar

    [43]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810.

    Google Scholar

    [44] 朱庆跃. 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中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遵循[J]. 理论与改革, 2023(2): 13-25.

    Google Scholar

    [45] 刘红凛, 刘蓉. 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创举[J]. 理论与改革, 2023(2): 1-12.

    Google Scholar

    [46] 相德宝, 杨月清.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涉华舆论斗争的新形势与新特点[J].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2): 101-108.

    Google Scholar

    [47] 杨凤城, 肖政军. 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百年演进[J]. 社会科学战线, 2021(4): 11-25.

    Google Scholar

    [48]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8-01-06(1).

    Google Scholar

    [49] 廖晓衡, 毛王芳.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遵循[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 14-26.

    Google Scholar

    [50] 习近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 19.

    Google Scholar

    [51] 韩云波.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14.

    Google Scholar

    [52] 陈思思. 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的三重维度[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92-107.

    Google Scholar

    [53] 孙代尧. 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5): 16-24.

    Google Scholar

    [54] 孟鑫.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J]. 科学社会主义, 2020(4): 12-18.

    Google Scholar

    [55] 景君学, 陈悦. 百年政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J]. 南方论刊, 2023(9): 20-22.

    Google Scholar

    [5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Google Scholar

    [57]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77.

    Google Scholar

    [5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档案馆.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第21册[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371.

    Google Scholar

    [59]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Google Scholar

    [60] 韩云波. 中国共产党人英雄观的形成与习近平对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创造性发展[J]. 探索, 2020(2): 172-182.

    Google Scholar

    [61] 颜叶甜, 史可. 中国共产党群众英雄观的系统认知: 基于媒体对重庆山火救援的英雄叙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3): 36-48.

    Google Scholar

    [62] 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 人民日报, 2023-09-10(1).

    Google Scholar

    [63] 马松红, 杨月红.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5): 9-14.

    Google Scholar

    [64]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N]. 人民日报, 2021-04-28(1).

    Google Scholar

    [65] 陈独秀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99.

    Google Scholar

    [6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4册[G].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662.

    Google Scholar

    [67] 习近平.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

    Google Scholar

    [68] 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 中国共产党简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 524.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4817) PDF downloads(412)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Strength to Promote Chinese Modernization

Abstract: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CPC has guided the CPC to achieve great achievements with its rich connotation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thegreat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support and power source of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need of continuously carrying forward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but also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 of promot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has provided the necessary strength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in terms of its politics, character, heroes and people. To put it concretely,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olitical essence manifested by 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and driven by the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contained in the spirit. It also draws its force from shaped heroic power and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重要力量源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党目前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建党精神在实现这一“中心任务”的进程中将发挥怎样的历史伟力呢?作为精神文化的伟大建党精神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居于理论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当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鲜明主题,是一种鲜明的现实考量,属于实践端。二者在新征程上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怎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美妙互动呢?回答这些问题,既是系统解析伟大建党精神学术密码的理论要求,也是全面深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现实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百年伟力
  • 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都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在中国知网分别以“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截至2023年8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有2 876篇和30 185篇。但以“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联合主题检索,则仅有19篇,将二者进行“联姻”开展相关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述,确立研究的问题域及着眼点,目前学界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形成、弘扬等问题展开系列研究。

    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向度出发系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特质。众多学者或从整体出发,或从具体维度出发,进行相关阐释。彭正德认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包括‘理与实’‘国与家’‘生与死’‘公与私’四个维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理论自觉、勇担责任的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忠诚奉献的政治品格”[2]。高福进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3]。章忠民等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4]。白显良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特征[5]。二是从实践向度出发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视角和领域中的弘扬传承。从宏观层面看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传播的一般性、原则性要求,认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从微观层面看弘扬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策略,如解超分析了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7]等。三是从历史向度出发缕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以历史纵深发展为主轴,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兴党、强党历程中产生与发展,不断落地成熟[8],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渊源和实践根基,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基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争取民族独立和复兴的奋斗实践”[9]。四是从价值向度出发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谱系定位和重大意义以及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等,认为“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母体机制”作用[10];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同根同源的整体,前者衍生后者,后者发展完善前者[11]

    第二,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三维视角出发研判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核心问题。

    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解读,成果众多,角度全面,论述深入。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发展的理论根基,在学理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较完整的描述。二是从历史视角缕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和发展。既有从中国式现代化本体出发,对其形成发展的脉络进行的研究[12];也有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历史相结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进程[13];还有从大历史观和世界历史视域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蕴[14],提出“只有在现代化的世界史这个大历史线索中,才能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小历史”[15]。三是从实践维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实要求。从人类文明新形态切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显著优势,同时也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鲜明特质及重要意义进行系统阐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进步,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16];也从宏观角度论述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原则性、纲领性要求,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整体逻辑[17],从微观角度阐释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富裕等进程中如何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第三,将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结合起来的相关研究。

    在不多的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中,主要集中于分析二者的逻辑关联。王炳林等提出:“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能够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奋进力量,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则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坚实基础。”[18]具体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力量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19],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本,可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想信仰、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无私奉献、榜样人格、顽强斗争、抗击风险等方面的精神力量[20]。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举措出发,结合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伟力,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应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阐释,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建章立制,以党的自我革命锻造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意志品质,厚植伟大建党精神的为民情怀[21]。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滋养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演绎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共生共育体系[22]

    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及二者逻辑关联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必要基础。既有研究或从整体上说明二者的关联度,或在某些相关文献中部分涉及二者关系,或从伟大建党精神具体内涵出发就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进行分析,但还较为缺乏基于大历史观的纵向历时性研究。无论是伟大建党精神还是中国式现代化,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都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息息相关,对于二者的逻辑联系,理应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从大历史观的视野入手进行研究。

    本文紧扣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科学内涵,分析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政治力量、品格力量、英雄力量、人民力量,分析其作用于及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内在机理和本质规律。本文分别从四种力量出发建构论述框架:一是从政党政治视角出发论述政治力量,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基石作用;二是从革命品格视角出发论述品格力量,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发展动力作用;三是从英雄主义视角出发论述英雄力量,论析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供领导力量和主体力量的作用;四是从人民至上视角出发论述人民力量,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明确立场的作用。

二.   政治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彰显的政治本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基石
  •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其缔造的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一经生成就体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这种政治底色显著的兜底作用、蕴含的底线原则,是一种伟大的政治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障。

  • 伟大建党精神明确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追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教育领导人民的精神根基,是人民精神塑造的精神灯塔”[23]。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明确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守,党的一大提出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24]1,党的二大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24]133。伟大建党精神强调的理想信念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基,使中国共产党“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25]。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各种经济所有制结构进行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改革,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等群体进行思想改造和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推进国防和科技现代化进程中,满怀坚定理想信念的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孙家栋等报国先驱们,偏偏不信邪,坚定中国人民必将成功的信念,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等众多现代化国防和科技成果,使中华民族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引,成为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和领导力量,无论是与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斗争的革命年代,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和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就不可能实现[26]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全党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也是全党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27]。“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28]这种百年传承缘起于伟大建党精神所形成的关于真理、理想、信仰的政治文化延续至今。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表彰他们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英雄行为,期待他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29]。毫无疑问,这就是理想信念的政治力量。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是需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在精神信仰层面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奠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石。

  •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鲜明的“忠诚”政治文化品格,既表现为维护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道路,也表现为对人民利益、人民幸福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伟大建党精神时将其表述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践行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政治原则,将其内化为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以此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

    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0]22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调,就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现代化成熟的政治领导力量,与党的初心使命、宗旨与党的特质密切相关。”[31]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方向正确,既不走西方现代化老路,也不照抄照搬苏联等国现代化模式,而是在坚守社会主义性质前提下打造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政治准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还是决胜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领导都是贯穿始终的政治主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充分验证了这样的观点:“政党作为国家的领导力量,既能够将群众和社会组织整合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之中,又能够将民众的利益需要输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从而促进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有机统一与协调互动。”[32]

    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事业。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就呼吁要建立一个“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33],伟大建党精神强调的忠诚于人民就源自这种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拥有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品格。毛泽东振臂高呼“人民万岁!”[34],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人民最精练和准确的表达;邓小平从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视角出发,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5]372作为党忠诚于人民和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向;江泽民提出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6];胡锦涛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37];习近平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38]。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不负人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发展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之一[30]27。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人民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坚守的原则遵循。

三.   品格力量: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革命品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革新动力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理论的引领,“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引领”[39]。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40],缔造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党派的革命品格。这种以“革命”为内核的品格力量,其形成和发展需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41]伟大建党精神所缔造的中国共产党独有的革命品格延续至今,成为一种内生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 1921年7月初,陈独秀向全社会明确提出解决中国问题要“改造政党”[42]。党的第一个纲领要求:“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24]1-2党员要自我革除在思想文化上的不足,主动接受共产主义信仰。在大革命失败的转折关头,党召开“八七会议”,批判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王明等人犯了严重教条主义错误给党和红军造成重大损失之际,遵义会议通过自我革命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延安时期,通过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全党认识空前统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整风整党等自我革命运动,净化党的作风,纯洁党的组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通过自我反省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自我革命推向新高度,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毛泽东指出:“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毛病,我们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43]自我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基因,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征程中缔造的精神魂魄,为社会革命提供前提保障和价值旨归。唯有自我革命,“才能坚守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党奋力进行社会革命激发和提供最持久最强大的精神力量”[44]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之源[45]。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需要伟大建党精神的自我革命品格。从外部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逆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大国权力博弈加剧,美西方国家跟随热点事件不断展开反华舆论攻击,其攻击内容涵盖主权、人权、安全等领域,核心焦点是否定中国制度,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妄图颠覆中国政府执政合法性[46]。从内部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30]26。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应对的国内外大背景,各种潜在风险随时可能到来,伟大建党精神在百余年传承过程中塑造的自我革命品格,是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潜在风险的根本保障,促使我们党主动转变思维方式,革新发展制度,探索可行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 推动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获得的实践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可以说‘社会革命’始终是其全部革命言说与实践的根本主题。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从事‘社会革命’而创建的”[47]。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就明确宣告:“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24]1建党先驱们以实现社会革命、中华复兴为己任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就蕴含着这种敢于社会革命的品格。这是一种斗争品格,与各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桎梏进行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武装斗争为主线,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物质生产斗争为主轴,奠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赶上了时代。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48]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场新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涉及的革命领域主要有如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伟大建党精神产生发展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推翻“三座大山”这一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承担社会革命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诠释。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守正创新的精神武器,是深化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精神动力,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对风险考验的精神堡垒”[49],正是在历史主动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敢于亮剑、主动革命的政党。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品格丝毫没有减退。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越是面临艰难处境,越是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主动承担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重任,要根据新的社会变革要求,制定具体的革命策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社会革命任务的最终实现。

四.   英雄力量:伟大建党精神铸造的英雄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保障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50]中国共产党历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艰苦奋斗中,“批判和颠覆了西方超人英雄观念和中国传统个人英雄观念,建立了属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革命英雄文化”[51]。伟大建党精神内含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的新篇章,成为百年来“引领和激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接续创造新的奇迹”[52]的不竭精神动力,也将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指引。英雄精神贯穿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发展和全面推进历程中,一方面塑造了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英雄政党,另一方面成就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英雄人民,“党的领导和人民中心构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的方向”[53],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主体保障。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百年来探索现代化建设历程相结合的产物,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始终“走自己的路”,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17]。“以先进的政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54]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本质的特征[55],通过勇于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将自身锻造成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其本身所具备的强大能力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了新的时代特性和指引作用,不断塑造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潮,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革命性和先进性,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时,基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撼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提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56]74。在这种英雄气概的鼓舞下,无数党员干部作为英雄的个体积极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像“细胞”一样遍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亲自调研扶贫工作50多次,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毛相林坚信“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硬生生地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致富路;被称为太行山“新愚公”的李保国,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扶贫一线,最后牺牲在扶贫路上;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劝回一个又一个辍学女生;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更有1 800多名同志牺牲,他们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中涌现出来的新时代平凡英雄的典型代表。再比如,在面对山火救援、抗击洪涝灾害和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我们常能听到“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英雄话语,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虚无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党的宗旨、品格和立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英雄行为验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属性,是革命英雄气概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 伟大建党精神强调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等英雄品质。这里所说的英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57],“不是为个人利益打算、为反动势力服务的旧英雄主义,而是新英雄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群众的英雄主义”[58]。“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59]19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不仅塑造了英雄的政党,还引领着英雄的人民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些英雄人物,大多是来自平凡岗位的群众英雄。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绘就了从“民族英雄”“群众英雄”到“时代英雄”的英雄谱系[60],形成了新时代“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群众英雄观[51]。这种群众英雄观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第一个章程和第一个宣言中就有充分体现,“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24]1,共产党的任务“一定要向工人、农人、兵士、水手和学生宣传,才成功的”[24]487。群众英雄不是单指某一个或几个人,而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的统称。伟大建党精神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的新篇章,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用英雄的精神指引英雄的事业,缔造英雄的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就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来自于各个行业的英雄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凡英雄,从抗疫斗争中的普通志愿者,到由教师、医生、厨师、学生、农民、外卖员、消防救援人员等广大群众组成的重庆山火救援队伍[61],再到军队英雄“模范空降兵连”和劳动英雄“李志强班”的职工等,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英雄模范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62]的教育家精神,也是对教育行业涌现出来的平凡教育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格的提炼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牵挂和关注着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人民英雄,反复强调要尊重平凡英雄,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英雄,“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59]15。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群众英雄观,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创先争优、革故鼎新的创造活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   人民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坚守的人民至上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立场遵循
  •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56]1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显著的人民立场,明确强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因“人民”而生,也决定其必然以“人民”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伟大建党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牵引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立场和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更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实践的必然要求”[63]

  • 党的一大指出,“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的手里”[24]487,“政权之转移于革命的无产阶级之手”[24]487,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高度凸显人民权益。党的二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24]133,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对人民至上立场的鲜明写照。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的政党,根本任务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根本立场是为人民牺牲一切、奉献一切。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64]的人民信条融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让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内心深处的政治信仰,自觉内化于心,成为一种使命自觉。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到人民群众期待什么、渴望什么、向往什么就坚决实施和完成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善于从人民中挖掘英雄,把人民和英雄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形成了基于人民立场的“人民英雄观”[60],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以“人民”为“英雄”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立场的真实写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30]22。当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工作等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以全面发展民生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切的逻辑起点,都可以追溯至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所坚守的人民至上的立场,使得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者陈独秀说:“恍然于贫富之度过差,决非社会之福。”[6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24]1。党的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立场。在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等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等政策措施,使人民群众共享革命成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首次提出要实现“共同富裕”,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66],通过实施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供养政策,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5]373,从而积极探索缩小贫富差距和防止两极分化的具体策略,提出了积极发展生产力、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是明确提出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0]27,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注重贫困群众的利益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现行标准下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67]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百年发展,百年共富,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本身就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68]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出来的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落脚点,具体表现就是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六.   结语
  • 党的二十大明确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会主题,充分肯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作用。百余年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我们党带领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拥有了广泛而又深厚的群众认可度,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革命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当前,我们党最为迫切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0]21。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政治力量、品格力量、英雄力量和人民力量,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提供持久力量。

    本文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文化属性出发,但又不囿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文化属性,而是站在更加宽广的视域,从政党政治、革命品格、英雄主义、人民立场视角出发,立足大历史观从百余年党史出发,尝试探索和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宏伟力量。概言之,本文以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为基础,但不过于细节化地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某个具体内涵,而是从整体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独特品性及其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精神力量价值,这种思路或许可以为学界进一步深化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融合性研究提供更多的视角,探索二者深度融合研究的可能性,在实践中深层次发挥伟大建党的源泉性精神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Reference (68)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