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连丸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大香连丸,由萸黄连和木香细粉按4:1配伍组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痢名方[1].香连丸有效成分(MACXLP)主要包含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巴马汀以及木香中的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的功效.黄连、吴茱萸和木香作为香连丸的原药材,在单独研究中发现其存在一定的毒性.成方后的香连丸较原药材而言,是否存在毒性或毒性增大还是减小,以及毒性作用靶器官及作用机制,目前都没有系统的报道.本课题组研究了MACXLP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制备的香连丸较市面上已有的香连丸,其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变高、适应症增多,对于其安全性、用药剂量等需要一个更全面的评估.参照“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指导原则”对其进行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2-3],并通过病理学指标确定其毒性靶器官,为香连丸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HTML
-
萸黄连购自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71002431);木香购自河北省安国市镇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20180328),经西南大学药学院李学刚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
昆明小鼠,SPF级,雌雄各半,18~22 g;购自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生产许可证号:SCXD(渝)2017-0003,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00922. S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180~220 g,购自长沙市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4-0011,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43006700017572.所有实验动物均饲养于西南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使用许可证号:SYXK(渝)2014-0002.温度23~25℃,湿度40%~60%.动物的饲养和使用均符合中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本研究严格遵循西南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要求(伦理证件编号:002183).
-
电子天平(EL204),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石蜡切片机(RM2016),上海徕卡显微系统有限公司;显微镜(ECLIPSE Ci-L),上海尼康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HHW-21CU-600B),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2800vet),深圳迈瑞生物医疗有限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K-400),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超纯水系统(Elix3),美国Millipore公司.
-
萸黄连和木香粉末分别用75%和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得浸膏.将萸黄连和木香浸膏按照其生药质量4:1混合,冷冻干燥得MACXLP.将制备好的MACXLP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中香连丸的“含量测定”方法[1],测定有效成分质量分数.
-
预实验:根据文献和临床用药剂量,找到动物100%及0死亡的剂量.
正式实验: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根据体质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MACXLP给药组,共7组,每组10只.根据预实验结果,按照公比r=1.33计算得到各组剂量分别为10.00,13.30,17.69,23.53,31.29,41.62 g/kg(本文中所有给药浓度均按生药计).各小鼠每10 g的给药量为0.4 mL.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6 h,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情况,包括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及颜色、皮毛、肤色、呼吸以及鼻、眼、口腔、生殖器等有无异常分泌物.给药后4 h内,每小时观察临床体征及死亡情况.以后每天观察1次,每日称量,连续观察14 d,于第14 d处死动物.对死亡动物进行系统尸检,称取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计算脏器系数.观察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有无异常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4].
-
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根据体质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MACXLP 2,4和8 g/kg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 1 d给药1次,每周连续给药6 d,停药1 d,连续给药12周,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动物精神状态、行为活动、毛色、二便等一般体征,每周称量1次.给药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6 h,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查、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查,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组余下动物停药进行可逆性观察2周后,同前批动物一样处理[5].
一般指标观察:实验开始后,每周称1次体质量,每天进行一般指标观察: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摄食量和精神状态等.
血液学指标:白细胞数目(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n)、平均红细胞体积(MV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分数(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血小板数目(PLT)等.
血生化指标: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尿素(UREA)、尿酸(UA)和肌酐(CREA)等.
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肉眼观察有无异常,然后进行称量,分别计算脏器系数,并对上述脏器用10%福尔马林固定,用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
实验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x ± SD)表示.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4.1. MACXLP的制备及质量分数测定
1.4.2.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1.4.3. 大鼠长期毒性实验
1.5. 统计学处理
-
经过提取,从100 g香连丸原药材中得到约21 g MACXLP.然后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中香连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MACXLP中小檗碱质量分数为18.32%,见图 1.
-
预实验:动物100%和0的死亡剂量分别为41.00 g/kg和10.00 g/kg.
正式实验:经过单次灌胃给药后,各组均有不同数量的小鼠死亡,且中毒症状相似,均有行为方式改变、活动减少、蜷缩成团、饮食饮水欠佳,严重者出现痉挛、竖毛、震颤、呼吸抑制、明显腹泻等症状.连续观察4 h及恢复观察14 d后,统计各组小鼠死亡数及死亡率以及LD50(以生药计),见表 1.
-
与正常组相比,10.00,13.30,17.69,23.53和31.29 g/kg MACXLP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62 g/kg MACXLP组小鼠,肺脏的脏器系数显著升高(p<0.01),见表 2.
-
单次给药后,对死亡的小鼠立即进行解剖,肉眼观察发现肺、肝和脾的颜色加深,肠胀气,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恢复观察14 d后,对各剂量存活的小鼠进行解剖,观察脏器未见明显病变.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见图 2,41.62 g/kg组小鼠的肺组织部分肺泡腔实变,腔内具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且伴有局灶性肺出血,表现出肺轻度炎症;肝组织肝索不清,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肝轻度炎症.
-
MACXLP连续给药12周及恢复2周,均无大鼠死亡.各组大鼠体质量每周均有一定增长,2 g/kg MACXLP组大鼠体质量与正常组基本一致,两者增长速度均略高于4 g/kg和8 g/kg MACXL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3.与空白组相比,2,4和8 g/kg MACXLP组大鼠的动物皮肤、毛发、眼睛、呼吸、四肢活动、摄食、饮水、尿液以及粪便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
-
连续给药12周和恢复2周,与空白组相比,2,4和8 g/kg MACXLP组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连续给药12周和恢复期2周大鼠血常规检测结果见表 4.与空白组相比,连续给药12周,除8 g/kg MACXLP组大鼠的PLT显著升高(p<0.05)外,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2周后,8 g/kg MACXLP组大鼠的Lymph显著升高,Mon和Gran明显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连续给药12周和恢复2周大鼠血生化检测结果见表 5.与空白组相比,恢复2周后,除2 g/kg MACXLP组UREA明显降低(p<0.05)外,其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连续给药12周和恢复2周后,取大鼠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肉眼观察到8 g/kg组大鼠的肺脏和肝脏有明显病变,见图 4.
病理切片显示正常组大鼠的肺细支气管、肺泡结构正常,肺泡内未见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中央静脉、汇管区结构正常,肝细胞未见变性坏死,肝窦未见淤血和胆汁. 8 g/kg组大鼠肺组织结构不明显,肺泡壁血管充血,肺泡腔实变,局部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中出现肝细胞大片坏死,周边部残存的肝细胞水肿,并且肝小叶内炎细胞呈造性浸润.其余各组脏器均无明显病变,在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结构形态正常,无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横纹存在,未见断裂溶解;脾小体分布结构正常,脾小体内小动脉形态正常,脾窦未见淤血;肾小球、肾小囊形态结构正常,肾小囊未见沉积物,肾小管未见冠心,上皮细胞未见肿胀变性.
2.1. MACXLP的提取及质量分数测定
2.2.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2.2.1. 小鼠死亡情况及LD50测定
2.2.2. 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2.3. 对小鼠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2.3. 长期毒性实验结果
2.3.1. 动物死亡情况及一般生理指标
2.3.2. 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2.3.3. 对大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2.3.4. 对大鼠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2.3.5. 对大鼠脏器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
-
香连丸是治疗肠炎、腹泻的传统方剂,临床使用广泛,但相关毒理研究资料缺乏.本研究参照“中药、天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指导原则”,对MACXLP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MACXLP小鼠口服的LD50为18.561 g/kg(以生药计),大约为临床用药剂量的62倍,说明香连丸属于低毒类药物,且目前推荐的临床用药剂量比较安全.长期毒性实验发现PLT,Lymph升高,Mon,Gran降低,提示其可能存在一定的溶血毒性.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脏和肺脏有明显病变.因此,临床实践中若长期或高剂量用药需密切监测溶血、肝和肺的损伤情况.
文献报道,黄连50%乙醇提取物的小鼠LD50为2.95 g/kg[6],木香灌胃给药小鼠LD50为5.87 g/kg,腹腔注射LD50为0.29 g/kg[7];与单味药材相比,MACXLP的小鼠LD50大大提升,这表明经配伍得到的MACXLP急性毒性明显降低,再次证明香连丸组方的科学合理.贾鹰珏等[8]研究表明,黄连作用于小鼠的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肝、肺、肾等;Lu等[9]研究发现香连丸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肝脏,且质量分数远高于其他脏器,提示香连丸可能有一定的肝毒性.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死亡小鼠和8 g/kg组大鼠的肺组织和肝组织均有明显病变,说明单次超大剂量给药和长期高剂量给药,会对小鼠的肝脏和肺脏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与目前的文献研究相符合.因此,我们推测MACXLP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肺脏和肝脏,但具体的毒性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