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际篮联改制规则,大洋洲和亚洲合并组成亚太区,男篮亚锦赛正式更名为男篮亚洲杯. 2017年8月21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举办的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以下简称“男篮亚洲杯”)决赛中,首次参赛的澳大利亚男篮以79比56大胜伊朗男篮,以6胜0败的成绩,强势夺得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冠军.为了备战2019年篮球世界杯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上任后,推出国家男篮双轨制,中国男篮变成红蓝2队,旨在锻炼更多的优秀球员,发掘具有潜力的年轻队员.中国男篮派出蓝队参加本届赛事,由于易建联受到伤病困扰,周琦和丁彦雨航参加NBA选秀原因,3人未参加本届赛事,中国男篮蓝队以5胜2败成绩,获得第5名,平了历史最差战绩.本届赛事中,中国男篮蓝队队员得到了充分锻炼,同时也加深了对对手的了解,为今后的比赛做准备.男篮亚洲杯是亚洲地区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对其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对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中国男篮和前四强球队各项数据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目的是找出中国男篮与前四强球队在整体攻防的优势和不足,为中国男篮以后的体制改革和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HTML
-
以参加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的5支参赛球队为研究对象,即中国队、韩国队、新西兰队、伊朗队和澳大利亚队.
-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篮球和攻防实力”为关键词,查找近年来有关篮球比赛技术数据和竞技能力分析的相关文献[1-9];登录国际篮球联合会官网,收集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5支参赛球队比赛统计数据.
-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5支参赛球队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
观看央视5套直播本届男篮亚洲杯各支球队赛事.反复观看录像,结合官网数据统计,分析和掌握5支参赛球队在攻防两端的技战术特点.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数理统计
1.2.3. 录像观察
-
由表 1可知,与澳大利亚相比,中国男篮除了在3分球命中率和失误指标上分别领先澳大利亚男篮2.7%和2.2个/场外,其余各项指标全部落后于澳大利亚男篮.其中在总投中数、2分球命中数、助攻和得分方面,中国男篮和澳大利亚男篮场均分别相差5.4个/场、5.2个/场、7.4个/场、12.8分/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发现,澳大利亚男篮技战术打法具有整体性,战术素养高,执行力强,整体防守,统一协作,保护后场篮板能力强,强调激烈身体对抗,采取压迫式打法,单兵防守能力强,局部包夹和抢断较多.反观中国男篮,尽管内线拥有身高的优势,拥有较强的封盖能力,但是在后场篮板保护做得不够好,身体对抗吃亏,犯规较多,送给对方较多罚球机会.在与澳大利亚比赛中,中国男篮和澳大利亚男篮在上半场打得难解难分,但到了下半场,中国男篮由于上半场在身体对抗中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到了下半场,突然之间溃败,可见中国男篮以后还需加强身体对抗训练.
与韩国相比,除了在2分球命中数、进攻篮板和失误方面,中国男篮分别领先0.3个/场、4.0个/场和3.0个/场,其余各项指标全部落后于韩国男篮.其中在助攻方面,中国男篮为16.4个/场,韩国男篮为26.4个/场,场均相差10.0个,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反复观察比赛录像发现,韩国队在本届赛事中,没有归化球员加入,老球员引退,韩国男篮启用大量新人,延续韩国男篮的选人传统,新人球员基本功扎实,投篮能力突出,防守积极.韩国男篮球员平均身高不及中国男篮,坚持秉承“快准灵”技战术打法,整体攻击力较强,多点开花,配合流畅.球员凭借快速脚步移动和积极的拼抢,通过快速转移球,连续单挡掩护,创造出较多的外线机会,球员投篮命中率较高.韩国男篮内线球员个人攻击力较弱,较为常见的进攻技术是控卫和内线挡拆后的顺下跟进,遇到包夹时,内线球员策应传球能力较强,利用内线的支点,串联整支球队,内线和外线配合纯熟,进攻战术呈现多样化.利用球场的宽度,韩国男篮队员在进攻中,通过连续的掩护和转移球,获得了大量的空位投篮机会,本届赛事,韩国男篮场均三分球命中数为41.9%,居于所有参加球队之首.
与伊朗相比,中国男篮在总命中率、2分球命中率、3分球命中数和进攻篮板指标分别领先伊朗男篮0.6%,3.2%,0.6个/场和0.5个/场,优势不明显.其中在罚球命中率方面,中国男篮为69.5%,伊朗男篮为61.1%,场均相差8.4%,两者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投中数、2分球命中数、3分球命中率、罚球命中数、助攻和得分指标上,中国男篮分别落后伊朗男篮1.1个/场、1.7个/场、0.3%、1.0个/场、5.8个/场和2.6分/场.反复观察比赛录像发现,中国男篮在进攻端缺乏整体性,持球队员在单挡掩护之后,更多的选择强行出手投篮,没有和其他队员产生联系,内线和外线的配合较少,进攻手段相对单一.反观伊朗男篮,以中锋哈达迪为核心,将其作为内线的支点,通过不断的传导球,拉开球场空间,利用哈达迪较强的进攻和策应能力,为其他队员创造更多的机会,伊朗男篮整体配合娴熟,球员之间默契度十足.
与新西兰相比,在总命中率、2分球命中率、2分球命中数、3分球命中率和助攻指标上,中国男篮分别领先4.6%、3.3%、2.1个/场、11.1%和1.6个%,其中3分球命中率优势明显.在总投中数、2分球命中数、罚球命中数和罚球命中率、进攻篮板、失误和得分指标上,中国男篮分别落后新西兰男篮0.1个/场、2.1个/场、2.0个/场、14.4%、2.8个/场、2.5个/场和0.1分/场,两者在任何进攻指标上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反复观察比赛录像发现,新西兰男篮打法较为整体,身体强壮,创造得分机会能力较强,注重团队配合,但个人持球进攻能力较弱,球队整体外线投篮能力较差,3分球命中率较低,主要得分手段依靠快攻和罚球.本届亚洲杯上,中国男篮的罚球命中率不到70%,表现较差,这与中国队实行红蓝队双轨制有关,大量的新人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经验不足、表现失常,但同时也说明中国男篮队员罚球基本功较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队员投篮准确性的训练,提高队员个人投篮命中率.
-
从表 2可知,在场均失分方面,中国男篮为76.7分/场,比澳大利亚、韩国和伊朗分别高13.0分/场、3.3分/场和7.0分/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男篮比新西兰男篮稍好一些,少了0.5分/场,说明中国男篮在控制失分方面做得不够好,与顶级强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场均防守篮板方面,中国男篮为23.0个/场,分别落后澳大利亚男篮5.1个/场、韩国男篮3.7个/场、新西兰男篮0.3个/场,伊朗男篮7.7个/场,并与伊朗男篮防守篮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中国男篮与前四强球队相比,保护后场篮板意识不足,整体保护防守篮板协作不够,以后需要加强;在抢断指标方面,中国男篮为7.4个/场,低于澳大利亚男篮、韩国男篮和伊朗男篮,仅比新西兰男篮多了0.2个,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国男篮需提高抢断球能力;在盖帽指标方面,中国男篮为3.1个/场,分别领先澳大利亚男篮、伊朗男篮和新西兰男篮1.4个/场、0.4个/场、1.4个/场,仅落后韩国男篮0.5个/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国男篮具有较强的盖帽和防守的能力.在犯规指标方面,中国男篮为21.4次/场,分别高于澳大利亚男篮、韩国男篮、伊朗男篮和新西兰男篮5.4次/场、1.0次/场、4.2次/场、0.4次/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国男篮控制犯规能力较差.
观看比赛录像可知,中国男篮在本届亚洲杯上防守实力差的原因为:①中国男篮首次实行红蓝队,未尽遣主力,队员新球员较多,配合默契度不够,整体防守协作较差;②伤病和选秀.中国男篮领军人物易建联在本届亚洲杯之前受伤,随队获得CBA冠军的周琦参加NBA选秀,丁彦雨航参加NBA小牛球队训练营,三者并未参加本届亚洲杯,这使中国男篮在内线防守能力、后场篮板和单兵防守能力上大大削弱;③许多球员首次参加国际赛事,冲力十足,但经验不够,队员配合出现很多无谓的失误;④2017年恰逢天津全运会,各省男篮卯足全力备战全运会,导致中国男篮集训时间较短,大批年轻队员刚升入国家队,身体和心理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比赛中球员单打独斗场面较多,心里素质较弱,队员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
2.1. 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中国男篮与前四强球队攻防技术统计对比
2.1.1. 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中国男篮与前四强球队进攻技术统计对比
2.1.2. 2017年国际篮联亚洲杯中国男篮与前四强球队防守技术统计对比
-
努力提高球员身体素质,加强球员在训练中的身体对抗练习.给予年轻队员更多大赛的机会,累积经验,提升年轻队员对比赛的自信心.加强投篮训练,提高罚球命中率,在空位投篮和激烈身体对抗时,提高球员投篮的命中率.增强球员后场篮板保护和争抢前场篮板意识,给予对手抢篮板的压力.加强整体配合,将内外线相结合,丰富技战术手段,增多无球掩护和挡拆的配合.
-
提高抢断预判能力,减少贸然抢断次数.利用身材高大的优势,团结协作,保护好后场篮板,增强团队整体防守强度.端正态度,积极防守,提升脚步移动速度,及时做到补防、协防和换防,减少犯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