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sage Board

Dear readers, authors and reviewers,you can add a message on this page. We will reply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2019 Volume 44 Issue 10
Article Contents

Yu-xiang LIAO, Hai-yang WANG, Zhong CHEN, et al. Analysis on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Yangtze Universi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10): 107-113.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10.019
Citation: Yu-xiang LIAO, Hai-yang WANG, Zhong CHEN, et al. Analysis on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Yangtze University[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44(10): 107-113. doi: 10.13718/j.cnki.xsxb.2019.10.019

Analysis on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Yangtze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hua LU
  • Received Date: 10/10/2018
    Available Online: 20/10/2019
  • MSC: G807

  •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students' usual performance manual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of Yangtze University. By means of data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ssessment forms and assessment resul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hows tha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used in the usual perform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re too monotonous and unreasonable;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in the form of assessment; the record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ubjectivity, are not standardized in the usual performance, and the distinction of scores are smal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valuation of usual performances has also been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provided for the reform of the evaluation of PE grad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加载中
  •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17-06-14)[2018-10-10].http://www.gov.cn/xinwen/2017-07/10/content_5209366.htm.

    Google Scholar

    [2] 谢新观.远距离开放教育辞典[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8.

    Google Scholar

    [3] 许成安, 王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5(7):39-41. doi: 10.3969/j.issn.1005-0450.2005.07.016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4] 薛林, 张英.大学生体育平时成绩的评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8, 22(S1):134-135.

    Google Scholar

    [5] 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0(2):105-109. doi: 10.3969/j.issn.1006-2076.2014.02.020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6] 许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 2015, 37(4):49-54, 60. doi: 10.3969/j.issn.1004-3624.2015.04.011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7] 刘妍妍, 王宪青, 杨楠.高校平时成绩评价现状及在积分式考核方法中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3):84-85. doi: 10.3969/j.issn.2095-6711.2015.03.080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8] 贺鲲鹏.关于改革沈阳大学平时成绩考评体系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2):82-84. doi: 10.3969/j.issn.1008-3863.2012.02.025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9] 颜晓芳.有效利用平时成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21(S2):91-92.

    Google Scholar

    [10] 이운용, 장철원. Research on the Instruction-Learning Method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n Co-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J]. Korea Sport Research, 2003, 14(5):185-194.

    Google Scholar

  • 加载中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Tables(4)

Article Metrics

Article views(2336) PDF downloads(131) Cited by(0)

Access History

Other Articles By Authors

Analysis on Assessment of Usual Performanc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Yangtze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Guo-hua LU

Abstract: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students' usual performance manual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of Yangtze University. By means of data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ssessment forms and assessment resul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hows tha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used in the usual perform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re too monotonous and unreasonable;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in the form of assessment; the record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ubjectivity, are not standardized in the usual performance, and the distinction of scores are smal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valuation of usual performances has also been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provided for the reform of the evaluation of PE grad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2017年6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正式发布,指出要通过体育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平时成绩的考核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利用好平时成绩这根杠杆,可以使学生逐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进行考查、测验的成绩,也是学校用于检查学生学业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是反映学生学业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过程性评价[2].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过程主要由平时成绩评定过程中所依据的评定指标、所使用的考核形式及得出的评定结果等3要素所构成.本文以长江大学体育课教师、学生、平时成绩手册为调查对象,对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长江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的现状,分析影响平时成绩评定的因素,拟为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的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以长江大学32名从事公共体育课一线教师、320名2016级和2017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 随机抽取长江大学15门体育公共课3个学期的成绩数据即原始成绩记录册(包含平时成绩记录),共计1 210名的学生成绩作为主要资料对任课老师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 按照社会学和统计学的基本要求设计问卷,对长江大学320名在校学生、32名体育教师分别发放“普通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平时成绩评定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平时成绩评定调查问卷(教师卷)”.发放学生问卷320份,回收307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4.5%;发放教师问卷32份,回收问卷3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100%.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在问卷设计出来之后,请3名相关专家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评分.学生问卷结构效度的平均分为8.93,教师问卷结构效度的平均分为9.01;内容效度的平均分为学生问卷8.79,教师问卷8.96,说明问卷效度的有效性较好.

    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对统计回收的部分有效问卷随机抽取了30名学生、3名体育教师进行再次问卷调查,时间是第一次问卷调查的20天后.计算出学生问卷信度R=0.856,教师问卷的信度R=0.800(p < 0.01),表明问卷指标体系可靠.

  • 本文所选专家的合适性是影响调查结果精确度的重要因素.选取专家的3个标准为:知识水平、可信度和精确度.由于成本有限,资料不易获取,且缺乏相应的衡量工具,所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替代,如专家学者的职称级别、同事的评价、专家的经验、学术成果、自我评价等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及先前绩效选取专家.经过多角度考察选择从事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学者(副高级职称以上)为访谈对象,列出提纲进行专家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 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3.75%的教师在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中使用了评价指标.表明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中,绝大多数教师使用了评定指标.

  • 高校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指标一般分三大类:学习态度、随堂测验、课后作业.其中学习态度又包含考勤率、回答提问的次数.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统一的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体系标准[3].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本文将平时成绩的评定指标分为出勤率、动作示范次数、体育技能进步幅度、师生配合度、随堂测试成绩、课后练习次数等,作为问卷的选项供教师选择,同时对教师在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中使用评价指标个数情况进行了解(表 1表 2).

    表 1可以看出,在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中使用1个评价指标的教师最多,占68.75%;使用评价指标个数最多为4个指标,占6.25%;有2个教师使用评定指标为0,凭“印象”给分,未计入统计结果中.

    表 2可见,教师在体育课平时成绩中使用出勤率做评定指标的占93.33%,使用随堂测试成绩做评定指标的占66.67%,使用动作示范次数、课后练习次数做评定指标的都是6.67%,有部分教师使用体育技能进步幅度、师生配合度作为评价指标.

    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中都使用评定指标,教师中使用1个评定指标的为大多数,绝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中使用的评定指标是出勤率.

  • 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指标由教师制定,对于平时成绩的指标是否具有合理性,学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以长江大学2016级和2017级共计320名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大一、大二学生的10个体育公选课班级中,每班随机选出16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将选项划分5个层次(如: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进行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发现,87%的学生表示对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指标不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且只有考勤率,学生是存在差异的,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是不合理的”“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的评价”;有部分学生认为“平时成绩的评定有必要增加代偿奖励的指标(比如:随堂测试成绩有进步明显的学生,弥补考勤缺失)来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平时成绩的高低主要是老师随意给的‘印象分’,只需要脸熟就行”.

    总体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指标是不满意的,表明评定指标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平时成绩,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与部分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中评定指标不合理的现状相同[4].

  • 查阅本校相关文件发现,学校2006年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从20%增加到30%,2015年课程改革文件中对平时成绩的具体考核形式进行了一些要求,但始终并没有统一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而是鼓励各个学院根据课程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考核形式.可见,在课改的影响下,学校虽然没有统一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但越来越重视对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考核管理.目前学校对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具体考核形式由体育学院管理者或任课教师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去制定,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体育公共课管理者关于体育公共课的具体考核形式.

    专访体育公共课程的管理者发现,体育学院对于体育公共课没有制定统一的平时成绩评定的考核形式,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是根据教师各自的风格决定的,大体上来看分为3种.一是直接采用考勤次数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例如:上排球选项课的老师在一个学期中采用随堂随机抽点名5次(每次计20分)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平时成绩;二是以体育课考勤成绩加上随堂测试成绩之后的平均分作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测试的次数由老师自行决定;三是采用4个指标进行综合加权平均的方式去考核平时成绩,如表 3所示.

    采用第三种考核方式目前只有2位体育教师尝试过2个学期,因考核的过程复杂而没能继续使用.总之,目前体育课主流的考核方式是第一种即以考勤分数作平时成绩.教师认为“这种主流传统的考核形式的优点在于执行较为简单,可以量化公开透明,但同时也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去上课就是为了点名答到’的目的,往往达不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效果,更达不到对学生在体育课中过程性评价的目的,目前亟需找到较为合理的考核形式”.

    综上所述,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的考核形式没有统一标准的考核形式,学校鼓励体育学院根据体育课的特性去制定相应的考核形式,但缺乏相应的机制去督促或促进体育学院教师制定考核形式.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所使用的考核形式主要是直接采用考勤次数作为平时成绩.

  • 查阅分析长江大学15门体育公共课3个学期成绩手册发现,体育课成绩的统计样本为1 210名学生成绩,将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原始资料进行考察、统计分析,发现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结果现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记录不规范、但平时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比例合理;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中相同指标的参考标准不统一;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分值区分度小、评价次数少.

  • 资料显示,同样的记录考勤,原始成绩手册上各个教师的记录方式均不同,有的用打“√”表示考勤已到次数,还有的用“△”表示,有的用“”表示迟到次数,还有的用“×”表示,记录方式的不规范容易导致平时成绩计入时出现误差.体育课的任课教师所计入的平时成绩都是按照学校所规定的30%权重,比较合理,符合学校规定.

  • 分析原始成绩手册发现,大部分教师虽然都是采用以考勤为平时成绩的评定指标,但教师的参考标准不统一.比如:有的教师比较严格,学生旷课次数达到3次,则平时成绩就计0分;有的教师则在学生旷课次数达到5次时,将平时成绩计0分;还有的教师在学生旷课4次后仍给出80分的平时成绩.另一方面,教师在体育课上点名的时间点不同,点名的次数也不同,学生的考勤得分也会因教师点名的不同时间点及次数而受到影响.极少数教师的平时成绩没有任何记录,直接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平时成绩的评定对学生而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

  • 将体育课成绩手册中1 210名学生成绩的平时成绩及综合成绩进行分段统计,了解各个分段学生的分布情况,结果如表 4所示:

    表 4可以看出学生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分段分别为13.2%,36.1%,32.8%,占总人数的82.1%.表明大部分学生平时成绩的分数普遍较高且相对集中;综合成绩的各阶段人数分布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正态分布,与平时成绩的分布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教师通过“拉分”将学生平时成绩分数打得较高,而让更多同学综合成绩达到及格,从而达到规定的教学任务.

    观察原始成绩手册发现,部分班级学生平时成绩分值的记录只有一个或2个,表明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次数较少,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统计45份成绩手册平时成绩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发现,有71.1%的班级成绩手册中平时成绩最高分值(如:98分)与最低分值(如:76分)差距在20分左右(除去少部分因学生旷课多次而给出低分的班级).由此看出,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分值区分度较小,老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不能很好地区分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和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课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结果现状为:体育课平时成绩记录不规范、平时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比例合理.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中相同指标的参考标准不统一,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分值区分度小、评价次数少,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 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应新教改的考试管理办法,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从以前的20%提高到了30%,对平时成绩的具体考核形式也逐渐有了相应的要求,但目前体育课的平时成绩评定还没有统一的考核形式及参考模式.体育教学的改革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去关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及平时成绩等领域,但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处于磨合期,评价体系不合理,考核形式不统一,缺少合理的评价体系[5],部分高校已建立了公共体育课程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尝试改善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6].可见,体育教学改革促使学者及高校提高对平时成绩的重视度,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考核形式,但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日后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将更加完善.

  • 教师在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中以考勤率作为主要评定指标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可供参考的平时成绩评定体系标准.国内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指标以出勤率为主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之所以用出勤率作为评定指标,主要是教师认为目前没有可参考的评价体系,而采用考勤率作为指标评价平时成绩的效率较高、比较透明、相对公正[7].平时成绩作为一个过程性的评价,教师在评价中可供参考的评价指标太少,只用一个指标去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又过于片面,且上课次数多的同学也不能代表上课学习态度好.如果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从4个方面构建关于“体育学习态度“、平时测验和进步幅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课余锻炼”等的一级指标及其下的二级指标15个[6],教师则可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去选取指标体系中对应的指标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更全面合理的评定.可见缺乏可供参考的平时成绩的评定体系标准是导致教师以考勤率作为主要评定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 考察发现,学校鼓励体育学院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对平时成绩进行自行管理和考核,但体育学院并未将平时成绩的管理纳入课改的范围,因此平时成绩的监管不足可能是导致体育课平时成绩记录不规范、相同指标参考标准不统一、成绩分值的区分度小、评价次数少等现状的主要原因.调查了解发现,体育学院缺乏对关于平时成绩监督和管理的条例,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规范教师对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评定,因而容易出现平时成绩的记录不规范,参考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因缺乏对教师平时成绩评定管理的约束,部分教师为了简便则容易出现凭“主观印象”给予学生平时成绩现象,同时也造成平时成绩的分值区分度小、评价次数少的现象.

3.   结论
  • 1) 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使用的评定指标以考勤率为主,过于单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缺少平时成绩评定的体系标准而造成;

    2) 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的考核形式是以学生考勤次数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结果.而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其现状的主要因素;

    3) 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原始成绩手册记录不规范、平时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比例合理.平时成绩评定中相同指标的参考标准不统一,体育课平时成绩的分值区分度小、评价次数少,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平时成绩监管的不足可能是其现状形成的主要因素.

4.   大学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优化建议
  • 在体育教学改革磨合期,体育课管理者不能仅仅以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主要改革对象,应该加强对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视,将平时成绩评定的管理纳入体育教学改革内容,由一线体育教师和体育理论专家组成课改小组建立符合本校的平时成绩评定体系标准,使平时成绩评定的考核形式、评定指标、成绩记录等既统一尺度、规范管理,又尊重各个体育课程的特点及教师的个性.这样的评定才能达到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目的,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 体育教师应该改掉在平时成绩评定中常见的“事前不说明,事中不公示、事后不备查”的做法[8],采用“课前说明、课中公示、课后备查”的做法代替,保证评定过程的公开公正性.即在体育课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向学生公开说明体育课平时成绩评定的形式和要求;在教学期间不定时地将学生在课堂中考勤率、动作示范次数、体育技能进步幅度、随堂测试成绩等情况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情况,再利用“平时成绩挂钩每节课加分制”作为代偿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9],促使学生通过代偿机制去取长补短,树立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将考核形式多样化,来提高教师在平时成绩中评定的高效性.亦可借鉴韩国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10],教师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使用对应的评定指标制作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自评量表”“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团队互评量表”,在期中及期末各发放一次,教师根据对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及学生互评的权重来计入平时成绩,从而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平时成绩评定的高效性.

  • 体育学院是平时成绩相关考试管理细则的制定和监督者,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管理细则的贯彻和执行者,学生是平时成绩管理细则的反馈者,学院、教师及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教师和学生对平时成绩管理问题的反馈将有助于学院管理人员对其考试管理细则的修正,制定出更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方案,体育学院管理人员组建平时成绩考察组对教师平时成绩的评定进行抽查、监督,规范教师平时成绩评定的成绩记录、考核形式、评价体系等,使平时成绩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体育课教学效果.

Table (4) Reference (10)

Catalog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