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生植物是指未经人工栽培就能够自然生长演替的植物群体[1-2].它们的生长范围可以从较大的空地到很小的微生境,例如地面裂缝或人行道上.研究表明,自生植物可以为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并作出重要贡献,比如为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提供栖息地[3].这些植物长期生长在城市,适应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抗性强,能在无人为管理的情况下自然地生长繁衍,并形成一定的自然景观[4].有研究发现城市公园中植物物种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城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产生了影响[4].而自生植物不仅能在城市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强化城市植物的地域性特色,最重要的是这些植物群落可以在低人工管理强度的条件下自我更新演替,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增加城市生态多样性.对城市自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能够忍受稀薄、贫瘠的土壤和能够抗严重干扰的物种进行应用,对于丰富城市植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CiteSpace是一款用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5].利用CiteSpace进行共词分析可以研究一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共词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关键词或主题词的频次来探测特定领域中研究热点变化的研究方法[6].
为明确近年来国际范围内自生植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本研究根据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信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自生植物的相关关文献进行了分析.
HTML
-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美国Thomson Reuters公司Web of Science(本文简称“WOS”)平台的WOS核心合集.分别以“spontaneous plant(自生植物)”或“spontaneous vegetation(自生植物)”为标题和主题进行搜索,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或“Review”.时间跨度为1980-2020年,最终共检索出958条文献题录.但由于数据显示有关自生植物的论文在2002年才第一次出现,因此本研究最终将搜索时间定为2002-2020年.
-
本研究采用以数量统计为基础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WOS的分析检索功能结合Excel对所得的958条文献数据进行初步的年度、文献主题类别、研究论文的作者、发表时间和地区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对自生植物研究领域的初步认知.
借助CiteSpace v.5.6R4分析工具,主要参数设置为Time Slicing:2002-2020;Node Types:分次选取Author,Institution,Country,Keyword;时间切片:Top N50;Pruning:pathfinder & pruning sliced networks.其余参数按照默认参数设置.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
图 1为2002-2020年WOS自生植物发文数量的分布情况.从图 1中可以看出,发文数量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02-2009年期间,自生植物的发文数量占总发文数量的21.3%,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在2010-2014年期间,自生植物的发文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占总发文数量的31.8%,并在2014年发文数量即将突破80篇;在2015-2020年期间,发文数量出现较大的波动情况,但是总体还是呈现上升趋势,这6年的发文数量占总发文数量的46.9%,将近一半.可以看出自生植物的研究热度和受重视程度正在不断上升.
-
表 1列出2002-2020年WOS自生植物相关文献的前10个发文主题类别,可以看出生态学(ECOLOGY)是最大的主题类别,发文数量278篇,占总发文数量的29.02%,其次是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和植物科学(PLANT SCIENCES),分别占26.20%和17.54%,排名前2名的主题类别的发文数量占总发文数量的55.22%,超过半数,可以看出自生植物与这两个领域关系最为密切.同时自生植物还涉及林学(FORESTRY)、土壤科学(SOIL SCIENCE)、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等方面,由此可知自生植物研究受到多个领域和学科的广泛关注.
-
共有74个国家/地区发表了有关自生植物的论文.本研究选取发文数量最多的前10位国家/地区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表 2).表 2中的“H-index”代表高引用次数,指一个国家、机构或学者最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了至少h次.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机构或学者的研究成果H-index越高,那它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就越大[7-8],但总被引频次与H-index一般与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时间相关.此外被引频次也是衡量研究成果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表 2中可以看出巴西的发文数量最多,为143篇,占总发文数量的14.93%,捷克共和国和西班牙分别以117篇和90篇的发文数量紧随其后.同时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发文数量高的国家H-index和被引频次不一定也高,例如巴西的发文数量虽然是最多的,但是巴西的H-index值只排到第7名.中国的发文数量和H-index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后,可以推测中国在自生植物领域的研究可能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
从出版物统计来看,958篇自生植物相关论文出版在364种期刊杂志上.其中出版文献数量最多的10个出版物见表 3.这10个期刊刊登论文数量一共为247篇,占论文总数的25.78%.其中,《ECOLOGICAL ENGINEERING》《RESTORATION ECOLOGY》和《REVISTA BRASILEIRA DE CIENCIA DO SOLO》刊文量分别为143,117,90篇.通过查找期刊的大类学科可以发现,排名前10的期刊中,有6家期刊属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家属于农林科学.
-
自生植物研究机构的分布和合作情况可通过对自生植物相关领域的发文作者所在机构进行分析而获得.2002-2020年中,共有1 139个机构发表了有关自生植物的文章.发文数量排名前3的机构分别是:捷克共和国科学院(Acad Sci Czech Republic),共有78篇;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排名第2,共有52篇;捷克科学院植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Botany of the 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排名第3. 发文数量为50篇.中国机构排名最前的是发文数量为18篇的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仅排第12名.可以看出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落后于其他国家.在CiteSpace中,设置节点类型Institution,选择每一时间切片发文量排名前50的机构,生成机构合作共现图谱(图 2),图 2中的节点代表机构,节点越大则发文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关系越多,连线越粗[9].
Citespace生成的机构合作图谱中共有节点127个,连线142条,从图 2中可以看出各个机构间的合作还是比较分散的,可能因为自生植物的研究还处在探索发展的阶段,尚未进入研究成熟期.但其中捷克共和国科学院(Acad Sci Czech Republic),捷克布拉格查尔斯大学(Charles Univ Prague)、捷克南波希米亚大学(Univ South Bohemia)、捷克布拉格生命科学大学(Czech Univ Life Sci Prague)的合作研究关系比较的密切,而且这4个机构的发文数量排名均在前10名内,可以看出捷克共和国在自生植物领域的研究领先于其他国家.
-
关键词是对文章最核心的概括,通过对某一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共性分析,能够确定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热点演变[10].
利用CiteSpace进行分析时,将Node Type设置为“Keyword”,阈值设置为T50,其余设置默认,生成关键词聚类视图(图 3).图 3中的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多少,节点颜色代表着不同时间,节点内色环越厚,表示该关键词在该颜色对应时间出现的频次越高.连线的多少说明关键词共线的系数,连线越多代表关键词间的相互联系越密切.
最终生成由327个节点和1 519条连接线组成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共有11大聚类,聚类的具体信息见表 4,顺序是从0到8,数字越小,表示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多,每个聚类是多个紧密相关的词组成的.一般认为:Modularity:聚类模块值Q>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0.5,表示聚类是合理的,S>0.7表示聚类是令人信服的[11].图 3中的Q=0.415 1,S=0.638 2,可以认为图 3中的关键词聚类图谱的聚类结构是显著且合理的.
聚类的大小代表着聚类中所含的文献数量,如聚类0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的聚类大小为60,表示该聚类中包含了60条文献信息;同质性为衡量整个聚类成员同质性指标,该数值越大,则代表该聚类成员的相似性越高,如聚类7中的同质性为0.879,为所有聚类种中同质性最大的聚类,该聚类中文献信息相似性最高,具有较高的统一性;平均引用时间能够用来判断聚类中引用文献的远近,时间距今近的文章为当前的研究前沿,从表 4可知,平均引用时间为2014年的聚类2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2012年的聚类4废弃(abandonment)、2014年的聚类5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2012年的聚类6维管植物群(vascular flora)、2013年的聚类8农业生态系统(agroecsystem),时间较为靠前,是近几年自生植物的研究热点方向.
按照节点大小顺序选择前20个关键词列表所示(表 5).从表 5中可以看出,关键词“vegetation(植被)”“restoration(恢复)”是贡献网络图谱中的节点较大的两个关键词,说明“vegetation(植被)”和“restoration(恢复)”的出现频次很高,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spontaneous succession(自然演潜)”“conservation(保护)”“habitat(栖息地)”这3个关键词的首次出现年份处于2008或2009年,是排名前20中时间较为靠后的,说明这些关键词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对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最新动态进行识别和探索.关键词突现在关键词出现频率的基础上,依据关键词出现次数的增长率确定热点词汇,这些热点词汇与时间的关联特点通常被视为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12].
图 4是2002-2020年自生植物相关文献排名前20的关键词突现图谱.从图 4中可以看出,在排名前20的突现关键词出现最早的是“restoration(恢复)”“regeneration(再生)”“growth(生长)”.说明自生植物在研究初期更倾向关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calcareous grassland(石灰性草原)”“mine(矿)”“growth(生长)”“system(系统)”“spontaneous vegetation(自生植物)”“human disturbed habitat(人类干扰)”这6个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均超过5年,说明在此期间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是持续的热点.“dynamics(动力学)”“habitat(栖息地)”“spontaneous vegetation(自生植物)”“growth(生长)”“system(系统)”“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生物多样性)”这6个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均超过了4,表明在此期间,更多的学者关注于自生植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land(土地)”“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生物多样性保护)”“habitat(栖息地)”“functional trait(功能特性)”都是近5年来出现的突现词,说明这些方面成为近年来自生植物新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2.1. 发文数量的时间分布
2.2. 发文的主题类别统计
2.3. 发文的国家/地区统计
2.4. 出版物统计
2.5. 主要研究机构的分布和合作情况
2.6.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2.7. 关键词突现分析
-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2-202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自生植物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对自生植物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年变化、发文主题类别、发文地区、作者、研究机构、出版物、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2002-2020年自生植物的发文数量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近6年的发文数量占总发文量的46.9%,可以看出自生植物的研究热度和受重视程度正在不断上升.生态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是与WOS自生植物关系最为密切的3个发文主题类别.自生植物相关论文发文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巴西、捷克和西班牙.中国的发文量和H-index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后,可以推测中国在自生植物领域的研究可能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ECOLOGICAL ENGINEERING》《RESTORATION ECOLOGY》和《REVISTA BRASILEIRA DE CIENCIA DO SOLO》是刊载自生植物相关论文最多的3个刊物.发表自生植物相关论文最多的3个机构分别是捷克共和国科学院(Acad Sci Czech Republic)、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和捷克科学院植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Botany of the 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但是中国排名最前的机构是排在第12名的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可以看出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后续中国关于自生植物的研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加大对此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2) 从关键词节点大小和突现分析可以看出,出现较早的关键词是“vegetation(植被)”“restoration(恢复)”“regeneration(再生)”“growth(生长)”等.说明自生植物在研究初期更倾向关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calcareous grassland(石灰性草原)”“mine(矿)”“growth(生长)”“system(系统)”“spontaneous vegetation(自生植物)”“human disturbed habitat(人类干扰)”这6个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均超过5年,说明在此期间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是持续的热点.“dynamics(动力学)”“habitat(栖息地)”“spontaneous vegetation(自生植物)”“growth(生长)”“system(系统)”“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生物多样性保护)”这6个关键词的突现强度均超过了4,表明在此期间,更多的学者关注于自生植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land(土地)”“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生物多样性保护)”“habitat(栖息地)”“functional trait(功能特性)”都是近5年来新出现的突现词,说明这些方面成为近年来自生植物新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因此,未来中国关于自生植物领域的调查研究可从这几个角度去切入,以得到更新的成果.
3)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来看,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和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是大小排名前3的聚类.其中聚类0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的平均引用时间为2008年.随着城市进程化的加快,城市中的自然生境不断减少,同时城市园林在人为建设下,园林植物种类单一,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自生植物多为城市乡土物种,最重要的是这些植物群落可以在低人工管理强度的条件下自我更新演替,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增加城市生态多样性.Madre F等[13]对法国的115个绿色屋顶进行自生植物调查,共发现176种维管植物,其中86%是乡土物种.作者表明如果可以在城市中大规模的发展绿色屋顶,这将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此外该聚类中也有许多关于自然恢复废弃采矿场生态的文章[14-16],比如Baasch A等[14]在一个为期9年的实验中,评估了德国一个矿区的自发演替和辅助场地恢复(通过干草转移和播种引入物种)的效果.
聚类1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的平均引用时间为2009年.在该聚类中的关键词多是与土壤相关的土壤有机质、土壤质量、干物质和土壤有机碳等.其中最高被引文献是Bochet E等[17]对高速公路边坡的坡度特征对植被和水蚀的影响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坡度大于45度的路段几乎没有植被生长.相对于土壤水势而言,土壤中可用水的持续时间短是限制植物在道路路堑和朝南斜坡上定居的一个因素.其次Bonthoux S等[18]在关于荒地如何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综述文章中指出荒地是被定义为具有自生植被(即野生植物)的废弃地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荒地比其他城市绿地拥有更多的物种,在推动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真正的潜力.
聚类2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的平均引用时间为2014年.城市栖息地的特点是干扰程度高、大面积的不透水的铺装.在大多数城市地区,各地的自发植物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Tredici P D[19]认为学习如何管理自发的城市植被以增加其生态和社会价值,可能是一个比尝试恢复城市建成之前生态系统更具可持续的战略.Jim等[20]则对香港城市中的垂直人工栖息地——砖石挡土墙上的自生植物进行了多项调查研究.他们发现香港旧城区中大约270处有明显的植物定植的墙体.其中树木主要由桑科榕属特别是榕树组成.并且乡土物种大大多于外来物种.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幼苗,受水分养分和生境连通性的双重影响.一些鸟类和蝙蝠食用了植物的果实,促进了植物种子的传播和发芽,而太阳能通道、垃圾坑、潮湿的表面和排水管的渗漏为植物发芽和发育提供水分.风化的基质可促进植物定植,从而提高了建筑材料和维护质量较差的旧建筑物的生物接受度[21].
4) 从WOS中搜索到的有关自生植物的最高频次引用文献来看,其中大多数文献是研究开采过后的采矿场、采石场的遗址修复中植被的自发演替过程情况[22-23],或是与农田的土壤恢复有关[24-27],这些文章的发表时间都较早,大多集中于自生植物研究的初期阶段.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学者们比较关注自生植物在人类开发利用后的场所的自然演替的情况.但是近年来,自生植物的研究重点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环境中自生植物的物种组成,以及自生植物对于生态多样性,尤其是对于城市生态多样性的影响[2, 28-30],并且更多地开始探讨自生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策略[31-34].
本研究通过采用以数量统计为基础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WOS的分析检索功能结合Excel对所得文献数据进行客观的统计分析,形成对自生植物研究领域的初步认知.由于该数据库以外文论文为主,因此后续研究可针对国内数据库中的自生植物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系统地分析国内关于自生植物的发展方向以及热点.目前国内关于自生植物的发文数量相对于其他国家还较少,建议未来可加强在此方面的研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农业和城市生态学方向进行创新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