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价值取向

上一篇

下一篇

张传燧;李小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价值取向[J]. 教师教育学报, 2016, 3(5): 52-60. doi: 10.13718/j.cnki.jsjy.2016.05.008
引用本文: 张传燧;李小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价值取向[J]. 教师教育学报, 2016, 3(5): 52-60. doi: 10.13718/j.cnki.jsjy.2016.05.008
Citation: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价值取向

  • 摘要: 新课程改革基本完成了从理想课程形态到文本课程形态的过渡再到实践课程形态的转变,但在学校课程实践中"理念先进、课程完备、课堂依旧、江山未改"等问题仍然严重存在。其原因在于,新课程改革存在着明显的重"课程"轻"课堂"、重"教材"轻"教师"、重"学科"轻"学生"的取向。实践证明,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师生的课堂教与学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的未来改革应当确立"课堂(教学)中心""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从"课程"到"课堂"、从"教材"到"教师"、从"学科"到"学生"的转变。为此,要求做到: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尊重、相信和依靠教师,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尊重学生主体,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67
  • HTML全文浏览数:  616
  • PDF下载数:  27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价值取向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 新课程改革基本完成了从理想课程形态到文本课程形态的过渡再到实践课程形态的转变,但在学校课程实践中"理念先进、课程完备、课堂依旧、江山未改"等问题仍然严重存在。其原因在于,新课程改革存在着明显的重"课程"轻"课堂"、重"教材"轻"教师"、重"学科"轻"学生"的取向。实践证明,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特别是师生的课堂教与学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的未来改革应当确立"课堂(教学)中心""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从"课程"到"课堂"、从"教材"到"教师"、从"学科"到"学生"的转变。为此,要求做到: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尊重、相信和依靠教师,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尊重学生主体,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