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江娟丽, 王晓钰, 杨庆媛. 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8): 158-167.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08.017
引用本文: 江娟丽, 王晓钰, 杨庆媛. 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8): 158-167.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08.017
JIANG Juanli, WANG Xiaoyu, YANG Qingyuan. Coupling Degree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Tourism Integration——Take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4(8): 158-167.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08.017
Citation: JIANG Juanli, WANG Xiaoyu, YANG Qingyuan. Coupling Degree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Tourism Integration——Take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2, 44(8): 158-167.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08.017

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ybgl056);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2021WT0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江娟丽,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地理、国土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研究 .

    通讯作者: 杨庆媛, 教授, 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K928.9;F59

Coupling Degree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Tourism Integration——Take 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 摘要: 选取2010-2019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该文简称石柱县)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指标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分析评价了10年来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 探讨了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 ①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勉强协调趋势,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②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农业滞后型发展状态; ③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基于此, 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石柱县应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 充分利用山地农业特色和优势农业资源, 以需求为导向, 扩大农旅融合发展空间, 以创意和科技引领农旅融合发展, 加强对石柱农旅融合的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
  • 加载中
  • 图 1  石柱县地理区位图

    图 2  2010-2019年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水平

    图 3  2010-2019年石柱县农旅融合协调指数与耦合协调度

    表 1  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指标

    产业系统 指标设置 指标单位 指标类型
    农业产业发展指标X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11 万元 正向指标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X12 万元 正向指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3 万元 正向指标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X14 万人 正向指标
    第一产业GDP占比X15 % 正向指标
    常用耕地面积X16 hm2 正向指标
    旅游产业发展比重X2 旅游业总收入X21 万元 正向指标
    旅游总人次X22 万人次 正向指标
    3A及以上景区数量X23 正向指标
    星级宾馆饭店个数X24 正向指标
    年末旅行社从业人数X25 正向指标
    餐饮住宿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6 万元 正向指标
    旅游投资额X27 万元 正向指标
    注:X1X2分别表示农业与旅游业两大系统,X11为第1个系统中的第1个衡量指标,即农业系统中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这一指标;X21为第2个系统中的第1个指标,即旅游业系统中旅游业总收入这一指标,其他指标标注方法同理.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

    等级 耦合协调度D 协调状况
    1 (0,0.1) 极度失调
    2 (0.100 1,0.2) 重度失调
    3 (0.200 1,0.3) 中度失调
    4 (0.300 1,0.4) 轻度失调
    5 (0.400 1,0.5) 濒临失调
    6 (0.500 1,0.6) 勉强协调
    7 (0.600 1,0.7) 初级协调
    8 (0.700 1,0.8) 中等协调
    9 (0.800 1,0.9) 良好协调
    10 (0.900 1,1) 优质协调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指标原始数据及权重赋值

    项目 指标 指标权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石柱农业X1 X11 0.067 6 194 081 216 037 237 259 254 762 274 561 298 482 335 349 347 621 380 626 423 388
    X12 0.048 9 126 250 152 855 168 951 181 714 192 896 202 900 211 110 222 631 243 813 269 348
    X13 0.061 3 0.464 4 0.582 9 0.667 4 0.756 8 0.858 6 0.964 2 1.067 4 1.175 2 1.284 5 1.423 2
    X14 0.094 5 10.780 10.1400 9.880 12.300 11.320 10.9500 10.540 9.940 9.490 9.510
    X15 0.075 2 21.600 19.900 19.500 18.700 17.900 17.400 16.200 15.500 16.100 16.900
    X16 0.052 1 30 319 30 732 56 959 57 086 57 264 56 611 56 406 56 389 56 517 50 482
    石柱旅游业X2 X21 0.110 3 125 000 152 500 200 000 235 000 261 000 300 000 341 500 501 600 645 000 932 400
    X22 0.093 4 250 305 400 470 522 600 683 822 1 063 1 517
    X23 0.061 6 2 3 3 3 3 3 4 4 5 6
    X24 0.079 3 1 1 2 3 2 5 4 3 5 4
    X25 0.065 9 40 23 27 18 13 9 14 26 30 17
    X26 0.111 9 42 067 44 885 49 038 54 051 71 552 81 930 99 365 118 899 147 621 165 061
    X27 0.077 9 135 000 211 000 200 000 235 000 215 000 148 000 308 000 389 000 220 000 388 000
    注:各指标的单位见表 1.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指标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

    指标体系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X11 0.000 0 0.095 7 0.188 3 0.264 6 0.351 0 0.455 3 0.616 1 0.669 6 0.813 5 1.000 0
    X12 0.000 0 0.185 9 0.298 4 0.387 6 0.465 7 0.535 6 0.593 0 0.673 5 0.821 6 1.000 0
    X13 0.000 0 0.123 6 0.211 7 0.305 0 0.411 1 0.521 3 0.628 9 0.741 3 0.855 3 1.000 0
    X14 0.459 1 0.231 3 0.138 8 1.000 0 0.651 2 0.519 6 0.373 7 0.160 1 0.000 0 0.007 1
    X15 1.000 0 0.721 3 0.655 7 0.524 6 0.393 4 0.311 5 0.114 8 0.000 0 0.098 4 0.229 5
    X16 0.000 0 0.015 3 0.988 7 0.993 4 1.000 0 0.975 8 0.968 2 0.967 5 0.972 3 0.748 3
    X21 0.000 0 0.034 1 0.092 9 0.136 2 0.168 4 0.216 7 0.268 1 0.466 4 0.644 0 1.000 0
    X22 0.000 0 0.043 4 0.118 4 0.173 6 0.214 7 0.276 2 0.341 8 0.451 5 0.641 7 1.000 0
    X23 0.000 0 0.250 0 0.250 0 0.250 0 0.250 0 0.250 0 0.500 0 0.500 0 0.750 0 1.000 0
    X24 0.000 0 0.000 0 0.250 0 0.500 0 0.250 0 0.000 0 0.750 0 0.500 0 1.000 0 0.750 0
    X25 1.000 0 0.451 6 0.580 6 0.290 3 0.129 0 0.000 0 0.161 3 0.548 4 0.677 4 0.258 1
    X26 0.000 0 0.022 9 0.056 7 0.097 4 0.239 7 0.324 1 0.465 9 0.624 7 0.858 2 1.000 0
    X27 0.000 0 0.299 2 0.255 9 0.393 7 0.315 0 0.051 2 0.681 1 1.000 0 0.334 6 0.996 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水平

    类型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石柱农业综合评价U1 0.118 6 0.100 1 0.154 3 0.241 3 0.215 0 0.212 4 0.203 7 0.189 3 0.205 7 0.234 8
    石柱旅游业综合评价U2 0.065 9 0.078 8 0.121 1 0.147 0 0.133 7 0.184 7 0.267 6 0.348 0 0.423 2 0.531 2
    下载: 导出CSV

    表 6  石柱县农旅融合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

    时间/年 耦合度C 协调指数T 耦合协调度D 协调等级 耦合协调程度
    2010 0.958 0.092 0.297 3 中度失调
    2011 0.993 0.089 0.298 3 中度失调
    2012 0.993 0.138 0.370 4 轻度失调
    2013 0.970 0.194 0.434 5 濒临失调
    2014 0.972 0.174 0.412 5 濒临失调
    2015 0.998 0.199 0.445 5 濒临失调
    2016 0.991 0.236 0.483 5 濒临失调
    2017 0.955 0.269 0.507 6 勉强协调
    2018 0.938 0.314 0.543 6 勉强协调
    2019 0.922 0.383 0.594 6 勉强协调
    下载: 导出CSV
  • [1] 钟漪萍, 唐林仁. 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机理与实证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43-52, 17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ZND202003006.htm
    [2] 钟漪萍, 唐林仁, 胡平波. 农旅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7): 80-9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JJ202007005.htm
    [3] GEROWITT B, BERTKE E, HESPELT S K, et al. Towards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Weeds as Ecological Goods? [J]. Weed Research, 2003, 43(4): 227-235 doi: 10.1046/j.1365-3180.2003.00340.x
    [4] 陈琳. 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 王文磊, 李茜. 地理区位特征与山区县农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9): 93-9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MDL202009031.htm
    [6] 张莞.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旅融合提升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4): 44-46.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19.04.017
    [7] GIL ARROYO C, BARBIERI C, ROZIER RICH S. Defining Agritour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takeholders' Perceptions in Missouri and North Carolina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7: 39-47. doi: 10.1016/j.tourman.2012.12.007
    [8] 方世敏, 王海艳.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1-5981.2019.02.011
    [9] 彭华, 向玉成, 司嵬, 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6): 55-58. doi: 10.3969/j.issn.1008-5432.2019.06.013
    [10] 孙美琪, 孙从榕, 肖志雄. 安徽歙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35): 123-12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TG202035055.htm
    [11] 王恒. 西南山地乡村产业重构的实证研究——以重庆黄水镇为例[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12] 刘霞. 基于路径依赖的河南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233-23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Z201603042.htm
    [13] 胡平波, 钟漪萍. 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2): 85-10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JJ201912006.htm
    [14] 贺小荣, 黄东明. 湖南旅游业与农业产业融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2(3): 61-66, 7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LS201803012.htm
    [15] 王丽芳. 山西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J]. 农业技术经济, 2018(4): 136-14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JS201804012.htm
    [16] 朱俊杰, 汤放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城市学刊, 2021, 42(2): 40-46. doi: 10.3969/j.issn.2096-059X.2021.02.006
    [17] 张英, 陈俊合, 熊焰. 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关系研究及实证——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35(6): 109-113. doi: 10.3969/j.issn.1672-433X.2015.06.020
    [18] 李雅, 梁永国. 秦皇岛市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 经营与管理, 2020(2): 140-14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GU202002035.htm
    [19] 庞娇, 魏来.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以中国18个产茶省份为例[J]. 世界农业, 2018(11): 246-25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NY201811042.htm
  • 加载中
图( 3) 表( 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82
  • HTML全文浏览数:  1382
  • PDF下载数:  40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2-08
  • 刊出日期:  2022-08-20

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通讯作者: 杨庆媛, 教授, 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简介: 江娟丽,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与地理、国土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研究
  • 1.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 2. 西南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ybgl056);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2021WT09)

摘要: 选取2010-2019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该文简称石柱县)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指标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分析评价了10年来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 探讨了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 ①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勉强协调趋势,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②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农业滞后型发展状态; ③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基于此, 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石柱县应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 充分利用山地农业特色和优势农业资源, 以需求为导向, 扩大农旅融合发展空间, 以创意和科技引领农旅融合发展, 加强对石柱农旅融合的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

English Abstract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

  • 农旅融合起源于1850年的德国“市民乐园”[1],我国的农旅融合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2]. 农业具有生产和生态等基本功能[3],能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资源,而旅游业也能为农业提供服务,资源与服务相结合,以此来拓展农业的旅游功能,促进产业共同发展[4],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农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5]. 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本质上是产业的交叉融合过程[6],是在学习与娱乐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农业活动[7]. 农旅融合不仅有利于解决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可以推进“三农”政策的落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产业增长[8],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响应乡村振兴战略[9-10]. 因此,分析农旅融合的发展特征,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对策,是乡村振兴中合理配置资源和协调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本文简称石柱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2010-2019年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探讨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 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的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不仅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态经济区. 其南部、北部和东部分别与彭水县、万州区和湖北省利川市相邻,西南、西北与丰都县、忠县接壤(图 1).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近年来,石柱县乡村和休闲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截至2020年底,石柱县山地特色农业增加值达到313 000万元,康养生态休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5 698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达3 520 000万元. 但随着全域康养、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石柱县在农旅融合过程中出现产业融合程度低、产业用地比例分配不合理、农业产业发展较弱和居民参与度不足[11]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耦合度模型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分析,以期为石柱县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促进农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同时促进石柱县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优化,实现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 农旅融合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资源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相互渗透与交融,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资本融合、人才融合和组织融合等途径逐步形成新兴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2],它不仅强调经济的融合,更加强调生态的融合[13]. 本研究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根据研究目标,选取了2011-2020年《石柱县统计年鉴》中农业及旅游业的相关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 耦合最早是一种在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电路网络及其原件通过分工协作以达到传递信息的过程. 本研究将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对旅游业和农业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涉及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评价水平3个方面,耦合度C是对农业与旅游业两个系统之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协调度D反应的是两大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水平;综合协调度T反应的是石柱县农旅两大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对融合发展协调度所做的贡献.

  • 由于农业与旅游业分属于两大不同的产业系统,在选取衡量两大系统发展程度的子系统时,两个产业之间不同指标的基本属性不同,故会有量纲的存在. 为了避免不同指标之间量纲对模型测算结果的影响,构建功效函数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农业与旅游业指标极值标准化公式为:

    式中:i表示系统的数量;j表示系统中子系统的数量,即系统指标的个数;Xij表示第i个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其中最小值表示为Xij(min),最大值表示为Xij(max)Uij反映的是第i个系统中第j个指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uij∈(0,1),其数值越大表示这一指标的功效越高,反之其数值越接近0,表示这一指标对系统的功效越低.

    农业与旅游业的综合评价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λij表示第i个系统中第j个指标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uij反映的是第i个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U1U2分别表示农业综合评价指数与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Ui=1,2的数值越大说明农业或旅游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越高,即其发展状况越理想;反之,Ui=1,2的数值越小则说明农业或旅游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越低,即其发展状况越不理想.

  • 本研究对石柱县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融合程度的评价主要参考了耦合度的概念,两系统间融合发展的程度可以通过融合度来体现,耦合度模型为:

    由于本研究是以石柱县农业和旅游业为研究对象,故n=2,融合度函数最终可以表示为:

    式中:C表示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的融合度,C∈(0,1). 当C越接近1时,说明地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程度越高,发展产生的效果就越好;而当C越接近0时,说明两大产业融合度较低,融合效果不理想,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产业融合的效果.

  • 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主要是为了避免两系统耦合度较高,但其各自的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对分析结果所造成的影响. 即需要综合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共同影响,才能够更加准确、真实与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 耦合协调度模型为:

    式中:D表示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反应两产业间融合程度的水平;T表示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总体的综合协调指数. 由于农业与旅游业在融合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两个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贡献,故将待定系数αβ赋值为0.5.

  • 农旅融合评价指标包括农业因子和旅游产业因子,本研究选取的评价指标是在遵循指标反应产业经营效益与规模的原则下,借鉴贺小荣等[14]、王丽芳[15]、朱俊杰等[16]和张英等[17]关于农业旅游业融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研究成果,选取石柱县近10年来能够真实代表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主要指标内容见表 1.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1-2020年《石柱县统计年鉴》、石柱县2010-2019年统计公报和《重庆市旅游统计年鉴》.

  • 本研究参考李雅等[18]、王丽芳[15]和庞娇等[19]学者对于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划分,将耦合协调度水平划分为10个等级(表 2).

  •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公式为:

    式中,i表示指标的第i个年份,i={1,2,3,…,m},j表示第i个年份中的第j个指标,j={1,2,3,…,n},Xij则表示指标的数据,Xij表示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计算指标权重的方式为:

    (1) 计算第i个年份中第j项指标的比重

    (2) 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

    (3) 确定指标权重

  • 2010-2019年各年指标数据均来自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石柱县统计年鉴. 利用(8)-(9)式,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表 3).

  • 由于13个指标分属于农业与旅游业两个不同的系统,其测量单位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的量纲,又由于本研究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对数据进行(1)式中正向指标所对应的计算公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结果见表 4.

  • 表 3中可以看到,2010-2019年10年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涨幅稍大,10年内增长了229 300万元,同时,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占比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所增长,总体来看,石柱县农业发展态势向好. 根据(2)式和(3)式计算出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2010-2019年各年的综合发展水平(表 5).

    表 5中可以看出,石柱县农业综合评价水平2010年为0.118 6,2019年为0.234 8,在2013年农业综合评价水平达到最高,2019年综合评价水平略低于2013年,前4年波动较大,后4年波动较小,总体看来石柱县农业综合评价水平呈增长状态.

    在旅游业方面,石柱县2010-2019年旅游业总收入涨幅较大,从2010年的125 000万元增长至2019年9 324 00万元,10年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达到807 400万元. 石柱县旅游投资额也从2010年的135 000万元增加至2019年的388 000万元,2016-2019年这4年的平均旅游投资额度达到326 100万元. 从图 2中可以明显看出,石柱县旅游业综合评价水平增长幅度极大,这也反映出2010-2019年石柱县旅游业综合评价水平持续上升,发展状况稳中向好.

    图 2所示,2010-2015年间,石柱县旅游业发展水平U2始终低于农业发展水平U1,即这6年内,石柱县旅游业的发展滞后于农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其旅游投资的增加,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水平在2016年超越了农业,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开始呈现出农业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由此看来,石柱县2010-2019年旅游业发展态势迅猛,呈持续上升趋势,至2019年其旅游业综合评价水平达到0.531 2的较高水平. 而农业发展状况在10年间有所波动,且其综合评价水平多在0.110 0~0.240 0之间,相对当地旅游业,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 根据(5)式和(6)式,计算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由于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在融合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两个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贡献,故将待定系数αβ赋值为0.5. 即综合协调指数T的计算公式为T=0.5U1+0.5U2,计算结果见表 6.

    表 6中可以得出,石柱县农旅融合耦合度始终较高,说明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联程度较高,农业与旅游业两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明显,影响较大,但通过观察耦合协调度可以发现,尽管前些年耦合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

    结合图 3可知,2010-2012年石柱县农旅融合协调程度处于中度或轻度失调状态,协调指数也在较低水平,即石柱县农业与旅游业总体的、综合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发展做出的贡献并不高. 从2013年起,石柱县农旅融合耦合协调度至0.4以上的濒临失调程度,相比2010-2012年有所好转. 2017年后,石柱县农旅融合耦合协调达到较高等级,至2019年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已增长至0.594 6.

    图 3所示,2010-2019年的10年间,农业与旅游业联系始终较为紧密,虽然前期融合发展协调度并不理想,但耦合协调度始终在持续增高,尽管协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增长并不快,但仍可以看出研究期内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态势在向理想方向前进.

  • 本研究建立农业、旅游业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石柱县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石柱县农旅耦合度和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划分类型,得出以下结论.

    1) 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初级协调趋势,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10-2019年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从轻度失调达到勉强协调阶段,距离达到0.9的优质协调阶段仍有一定的空间与潜力,还需加强两个行业之间的协调与互动.

    2) 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农业滞后型发展状态. 石柱县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自2015年开始,呈现出低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情况,形成农业滞后型农旅融合发展状态.

    3) 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2016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重庆香山旅游峰会上,中银汇金产业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对石柱县的投资,拉开了石柱县康养休闲生态旅游转型发展的序幕,随后石柱县2017-2019年3年年平均旅游投资额也由2014-2016年的223 700万元增加至332 300万元,促使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协调指数出现较大涨幅.

  • 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旅融合不仅是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更是产业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 石柱县应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山地特色农业、优势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

    1) 以需求为导向,扩大农旅融合发展空间. 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应根据石柱县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准确定位,并积极整合农业旅游资源,利用大数据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在保持旅游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关注旅游者需求,充分挖掘林业、果园、畜牧业和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新的业态,促进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以不断扩大产业融合发展空间领域,提升农旅融合发展水平.

    2) 落实以旅促农、以创意与科技引领农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农旅融合发展呈现农业滞后型发展状态,旅游业驱动型的发展方向能够同时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鼓励农旅企业相互投资,尤其是旅游企业投资涉农项目,建立农旅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借鉴两产业发展优势,共同突破与开发新发展模式. 同时,也要加大对石柱县农业农村的投入,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创意与科技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的效用. 加强科技创新为基础,大力推进石柱县有机农业品牌战略,深度挖掘以黄连和莼菜为核心的农村农业品牌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品牌. 推进农业与康养产业、体育、研学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石柱县特色的新型休闲旅游模式.

    3) 加强对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的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政策的实施与资金的投入,能够为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提供较为强大的保障与支撑.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和激励政策,改善农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扶持重点项目发展,做好政策体系保障. 同时,也可以借助政府平台与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在资金支持、农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为石柱县农旅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