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
-
农民返乡创业能为现代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民返乡创业不仅能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还能解决农村就业和脱贫问题. 在乡村振兴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农民返乡创业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返乡创业政策的出台掀起了农民返乡创业的新热潮. 2022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22四川省农民工及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推介册》,推出企业家及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共242个,引资额高达340亿元,推出的项目涵盖多领域,整合了资源优势,为农民返乡入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鼓励和推动农民返乡创业已成为我国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潮流,而衡量农民创业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就是创业绩效. 因此,如何提高返乡农民创业绩效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对农民返乡创业绩效的研究也就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
全文HTML
-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很少有专门针对农民返乡创业的相关研究,仅有农民创业的研究. 国外学者从个体特征、创业导向、网络资源、创业能力等方面对农民创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研究. Nakana等[1]提出农场主的个体特征会对农场绩效产生显著作用. Jeong等[2]提出创业导向会对农民的创业绩效产生一定影响. Etriya等[3]提出农民的网络资源、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联系. Sher等[4]认为农民所拥有的创业技能有助于定位潜在市场,提高创业绩效.
国内学者对农民返乡创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的个体特征、创业资源及创业榜样等方面,少有从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视角开展研究. Zhang等[5]验证了非认知技能可以通过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效应促进农民创业绩效的提升. 朱红根等[6]从返乡农民工的年龄、家庭、创业动机等方面验证了其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赵德昭[7]认为政策资源与亲朋好友告知会对返乡农民的创业绩效产生影响. 崔海兴等[8]提出社会资源网络有利于提升返乡农民的创业绩效. 牟小刚等[9]研究了农民的文化程度、机会把握能力与返乡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吴兆明等[10]认为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家庭因素及政策因素等4个因素共同作用于返乡创业绩效. 甘宇等[11]运用回归分析法验证了创业榜样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
心理资本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创业绩效管理视野,若能提升返乡农民的心理素质,引导其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开展创业活动,将有助于增加创业成功率,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 张秀娥等[12]认为需要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因为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会资本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返乡创业农民在当地所处的社会结构中,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获得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问题. 马红玉[13]、张强强[14]等用回归分析法验证了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绩效的作用. 而以返乡创业农民为研究主体,探讨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其创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却比较匮乏.
综上,从研究内容上来说,国内外学者在农民返乡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研究还比较少. 从研究方法来说,目前学者大多运用定性研究、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返乡农民创业绩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双重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对绩效的影响,不仅能够弥补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研究的不足,还能为返乡农民提升创业绩效提供实践借鉴.
-
本研究借鉴Luthans[15]与Funken[16]等的研究,将心理资本划分为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韧性4个维度. 借鉴马红玉[17]与崔海兴等[8]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社会网络、人际信任、互惠关系3个维度.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将返乡农民创业绩效划分为财务绩效、客户绩效、内部管理流程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4个维度.
-
积极的心理资本可以促进创业成功[18],心理资本的各要素能够对创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19-20]. 心理资本通过影响资源提供者或社交网络成员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影响企业资源的获取[21],拥有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22]. 创业过程具有曲折性与反复性的特点,创业者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创业会受到资源的获取、企业的构成与发展、创新机会的识别、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创业的任何阶段,返乡创业农民若能以乐观、充满希望的心态去收集创业信息、挖掘创业机会、进行资金筹集、从事经营管理、处理人际交往等,将有助于促进创业成功.
创业农民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23],还能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 在开展创业活动时,拥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能够迅速判断并预测现有的市场机遇,并能勇于抓住机遇并付诸行动,敢于冲破枷锁,致力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韧性越强的创业农民越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22],韧性对企业绩效起正向作用[24]. 自我效能感和韧性越强的创业农民在面对突发意外事件时会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可以看出创业者的心理资本会显著影响创业绩效.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心理资本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社会资本能够影响农民创业意愿与行为,是提升创业绩效的重要资源[25]. 农民返乡后从事创业活动会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返乡农民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获取资金、创业信息技术等资源,通过社会交往学习经验,提升自身素质,了解更多的创业渠道. 人际信任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信任机制,社会信任有利于促进绩效的提升[17].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与亲人朋友、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商业伙伴之间的信任度会正向影响创业绩效[26],返乡创业农民如果能够建立足够的人际信任,那么在开展创业活动时就比较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以信任为基础形成的关系网络能够促进创业绩效的提高.
互惠关系是指双方展开合作,互利共赢. 创业者需要注重与竞争对手、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积极与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展开合作[24]. 在创业过程中,返乡农民与行业竞争对手、行业与非行业企业之间展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加强商业信息沟通、避免恶性竞争、辨别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潜在危险. 同时,与政府、科研机构保持互惠关系,有利于促进企业科技化与现代化发展,还能够及时深入了解有关创业优惠政策,更好地享受政策优待. 综上,可以发现社会资本有利于创业者在开展创业活动时获得各类社会资源,推进创业进程,提升创业绩效.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关于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少,但有学者证明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互相影响[13]. 心理资本越好的创业农民越容易以饱含热情的心态去处理社会网络关系,更容易获得其他人的认可,更容易结识好朋友. 同时心理资本越强,创业者就更容易以开放真诚的态度给予竞争者、合作者充分的信任,因此更容易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鼓励,促进社会网络关系不断拓宽,即好的心理资本能够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 同样,在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物质积累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创业农民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创业农民会变得更加自信与乐观,抵抗风险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就越强,即社会资本越多越有利于心理资本的积累.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相互产生正向作用.
-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者进行创业决策的起点,也是决定创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资源信息的获取方式和效率是创业者识别和发现创业机会不可或缺的要素,返乡农民在创业过程中,能否精准识别创业机会受到心理资本、社会资本的影响,而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将会影响到创业绩效.
-
心理资本不仅能帮助创业者明确创业目标,还有助于对蕴含创新性与盈利性创业机会的挖掘. 在创业机会挖掘过程中,具有积极心理资本的创业者表现出更明显的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能够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22]. 心理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重要影响[13],要想领先一步感知到创业机会需要有较强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显著影响创业机会能力[27]. 返乡创业农民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识别到创业机会时,需要做出决策,心理资本强的返乡农民,在做决策时能表现出更强的决断力与执行力,心理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心理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社会资本是创业者获得资源、识别创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社会网络关系能够帮助创业者精准识别机会,社会网络的规模与强度对创业机会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28]. 创业农民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结识人脉,从而获得更多创业机会[29]. 社会资本能够给企业提供获得优质资源的途径,解决资源约束,还能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与资金支持,使企业得到良性发展. 在创业过程中,返乡创业农民若能够利用好社会网络关系,提高人际信任程度,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与行业竞争者或利益相关者开展互惠活动,就越容易接触并获取更多的优质与稀缺资源,进而拥有更多的渠道识别和开发出蕴含创新性与盈利性的创业机会.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5: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创业机会识别是影响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30],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创业者通过识别创业机会促使企业成长[31]. 富有价值的创业机会是提升农民创业绩效的强大助力,创业机会识别的盈利性与可行性对创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9]. 要想促使企业发生跨越式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业农民就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在识别到蕴含创业机会的关键时刻抓住机会,推动企业发展.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6:创业机会识别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2.1. 心理资本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作用
2.2. 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作用
2.3. 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2.4. 创业机会识别同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关系
2.4.1. 心理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
2.4.2. 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
2.4.3. 创业机会识别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作用
-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本研究以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创业绩效与创业机会识别为关键要素,构建了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如图 1所示.
-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返乡农民的特征创业设计了调查问卷. 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返乡创业农民的基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则为4个量表,包含心理资本量表、社会资本量表、创业绩效量表以及创业机会识别量表. 本研究的量表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在现有成熟量表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返乡农民创业的特征与相关变量的含义编制,并在正式量表调查之前开展了60份小规模样本预调查,验证了量表的适用性.
1) 潜变量. 本研究的潜变量为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创业绩效与创业机会识别,它们不能被直接观测,需要借助观测变量来进行测量和展开研究.
2) 观测变量. 本研究的观测变量包括心理资本的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韧性4个维度,共14个测量题项. 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人际信任、互惠关系3个维度,共13个测量题项. 创业绩效的财务绩效、客户绩效、内部管理流程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4个维度,共17个测量题项. 创业机会识别共9个测量题项. 通过借鉴马红玉[17]、姚婷婷[24]、王洁琼等[32]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返乡农民创业特性,制定了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量表的测量题项. 心理资本测量题项包括“您对未来的发展抱有乐观的想法”“您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能长时间坚持不懈”“您通常对工作中的压力能泰然处之”等14个题项. 社会资本测量题项包括“您可以从已有的顾客那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您与竞争对手有良好的关系”“经常交流行业信息”等13个题项. 通过借鉴马红玉[17]、王际振等[33]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创业绩效的测量题项,包括“您的公司销售增长良好”“您的公司规章制度完善”“您的公司员工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等17个题项. 通过借鉴马红玉[17]、谢觉萍[29]、杨恬[34]等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创业机会识别的测量题项,包括“您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您能超前预估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您识别的创业机会具有独特性,创造的产品或服务难以被模仿”等9个题项.
-
本研究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两种形式发放给调研对象,即返乡创业的农民群体,由他们线上或线下填写完成. 调研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的新都街道,郫都区的犀浦街道、安德街道、友爱镇,龙泉驿区的同安街道、西河街道、洛带镇,绵阳市游仙区的游仙街道、富乐街道,广元市剑阁县的普安镇、下寺镇、白龙镇、公兴镇、龙源镇、木马镇. 问卷在进行设计时,要求填写对象必须为农村户口且为返乡创业人员. 此次共发放问卷480份,删除无效问卷55份,成功回收有效问卷4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88.5%. 调研样本分布如表 1所示.
-
调研的返乡创业农民性别比例基本相当,已婚占比93.4%. 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比达到74.8%,其中,年龄16~25岁占比22.1%,26~35岁占比28.0%,36~45岁占比24.7%. 大部分人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及初中学历占比54.4%. 创业所属行业排前三的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及文化娱乐业,分别占比20.8%、16.7%、9.0%. 创业动机大多为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家庭收入与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创业资金来源40.6%为家庭自有资金,银行、信用社贷款占比26.0%,亲戚朋友借款占比17.7%. 样本基本特征如表 2所示.
3.1. 模型构建
3.2. 变量测量
3.3. 数据来源
3.3.1. 样本分布
3.3.2. 样本基本特征
-
本研究采用SPSS 25.0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并使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创业绩效的维度构成. 其次,使用分析软件AMOS 24.0进行假设验证,验证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
-
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 3所示,结果显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在0.887至0.972之间,这说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量表的效度检验结果如表 4所示,各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800,且Bartlett球形检验P值均为0.000,这表明调查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于创业机会识别只有一个维度,故未做效度检验.
-
本研究利用SPSS 25.0软件对所收集到的量表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构建各变量的维度. 分别对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创业绩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心理资本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分别是乐观、希望、自我效能感、韧性. 社会资本共提取了3个公因子,分别是社会网络、人际信任、互惠关系. 创业绩效共提取了4个公因子,分别是财务绩效、客户绩效、内部管理流程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 以上分析结果与研究假设预估的因子一致.
-
由表 5所示,绝对指数中的CMIN/DF值为4.910,GFI值为0.832,RMR值为0.023,AGFI值为0.785. 相对指数中的NFI值为0.853,RFI值为0.830,IFI值为0.880,CFI值为0.879. 简约指数中的PNFI值为0.737,PCFI值为0.759. 所有的拟合优度指标均达到通用标准,这说明本研究所使用的结构方程模型有效且与回收数据的匹配程度较好.
-
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分析软件AMOS 24.0同时处理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对前文预测的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进行检验,得到影响路径图,如图 2所示.
其中,创业机会识别的测量题项为:“您总是先别人一步发现商机”(JS1),“您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足够的资源开展创业活动”(JS2),“您非常清楚在创业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JS3),“您善于发现商机,创业项目能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JS4),“您能整合利用创业所需的一切资源”(JS5),“您接受新事物能力强”(JS6),“您能超前预估未来市场发展趋势”(JS7),“您识别的创业机会具有独特性,创造的产品或服务难以被模仿”(JS8),“由创业机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JS9).
-
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如表 6所示. 其中,Estimate表示因子载荷的估计,S.E.表示标准化误差,C.R.表示t值,***表示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01,通常P值小于0.05表示可以支持原假设,反之则拒绝原假设.
由表 6可以得知,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75、0.146,未达到显著水平,假设H1、H2不成立. 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2,P值=0.000,这表明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作为外因潜变量,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共变关系,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相互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3成立. 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05、0.613,P值均为0.000,这表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4、H5成立. 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绩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38,P值为0.000,这表明创业机会识别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6成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假设验证结果,如表 7所示.
4.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2. 变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3.1. 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检验
4.3.2. 结构方程相关路径系数
4.3.3. 假设结果验证
-
本研究基于四川省425份调研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验证了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作用关系.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返乡创业农民的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均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心理资本而言,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作用更显著. 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05、0.613,此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比心理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作用更大. 在创业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多聚焦在资金、信息、技术和管理上,社会资本越多的返乡创业农民更容易获得他人提供的支持,接触更多的优质资源,从而拥有更多的途径识别和创业机会. 而心理资本更多在捕捉创业机会并决策的时候发挥作用. 这就导致了相对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更为显著.
2) 创业机会识别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创业机会识别中,“您识别的创业机会具有独创性,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不容易被模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39,“您能整合利用创业所需的一切资源”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30,“您能从别人那里得到足够的资源开展创业活动”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24,“由创业机会创造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22,“您善于发现商机,创业项目能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19. 这说明相较于其他观测变量,创业产品的独特性、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创业项目的可接受性与收益性对创业机会识别的解释能力更强. 返乡农民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能否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各个资源要素最佳配置,若能比他人先一步识别机会,则可以带来更多的增收盈利空间,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
3) 心理资本、社会资本通过创业机会识别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在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创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心理资本能够促进返乡创业农民在识别到创业机会的时候抓住机会,社会资本能够帮助返乡创业农民获得资源优势.
4) 返乡创业农民的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相互影响. 心理资本优势越强的返乡创业农民处理社会网络关系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并拓宽人脉. 在获得他人帮助、占据资源优势的情况下,返乡创业农民会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充满希望,也能不断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韧性,即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心理资本的积累.
-
1) 不断提升返乡创业农民的心理资本. 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开展创业培训服务,通过创业与技能培训等方式,增强返乡创业农民的风险认知与承受能力,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辨别创业机会的能力. 二是扩大创业宣传力度,通过对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打消返乡农民创业的顾虑,增强创业的自信与决心. 开设专门的创业信息平台网站,及时发布和宣传有关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切实推进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地执行.
2) 充分利用返乡创业农民的社会资本. 建议主要有两点,一是鼓励返乡创业农民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加强与他人的相互交流,积极组织创业信息交流会,引导创业成功的农民与他人分享经验,营造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返乡创业农民应当转变观念,增强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意向,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互惠关系,与商业伙伴、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保持良好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4],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