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大红山地区矿区特征及成因类型探析简

上一篇

下一篇

肖荣洋;李佑国;金廷福;龙腾;. 大红山地区矿区特征及成因类型探析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1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5.12.007
引用本文: 肖荣洋;李佑国;金廷福;龙腾;. 大红山地区矿区特征及成因类型探析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12). doi: 10.13718/j.cnki.xsxb.2015.12.007
Citation:

大红山地区矿区特征及成因类型探析简

  • 摘要: 大红山铁铜矿床整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它包括了7个矿带.大红山铁铜矿床形态明显受地层控制,矿体与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成分主要为黄铜矿和磁铁矿,还有少量的赤铁矿、铜兰、辉铜矿、辉钴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还有少量电气石、磷灰石等.大红山矿区的铁铜矿分布,是高度集中于某一或者某几个区域.根据火山成矿理论,它们应该受到火山机构尤其是火山口的控制,从火山口向四周扩散,矿体逐渐变薄、变贫.对于其矿床成因,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变质改造”,即大红山的成矿物质在早期由火山喷溢到表面沉积,形成矿化点、带,后期经过一系列区域变质作用、热液作用改造富集成矿.对于近年来不少学者将其归入IOCG矿床,尽管大红山地区有一些IOCG矿床特征,但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更多还原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27
  • HTML全文浏览数:  727
  • PDF下载数:  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大红山地区矿区特征及成因类型探析简

  •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 大红山铁铜矿床整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它包括了7个矿带.大红山铁铜矿床形态明显受地层控制,矿体与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整合接触.矿石成分主要为黄铜矿和磁铁矿,还有少量的赤铁矿、铜兰、辉铜矿、辉钴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还有少量电气石、磷灰石等.大红山矿区的铁铜矿分布,是高度集中于某一或者某几个区域.根据火山成矿理论,它们应该受到火山机构尤其是火山口的控制,从火山口向四周扩散,矿体逐渐变薄、变贫.对于其矿床成因,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火山喷发—沉积—后期变质改造”,即大红山的成矿物质在早期由火山喷溢到表面沉积,形成矿化点、带,后期经过一系列区域变质作用、热液作用改造富集成矿.对于近年来不少学者将其归入IOCG矿床,尽管大红山地区有一些IOCG矿床特征,但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更多还原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