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或四级)网络对有效减少自杀的发生率、维持高校安全稳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底线发挥着重要作用[1-2].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提出,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班主任和心理委员是“学生班级”这一级别中的主要实施者,是三级(或四级)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3]. 发挥好班主任和心理委员的作用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抑郁是导致自杀的重要风险因子[4],但有研究者指出[5],并非所有的抑郁都会导致自杀,而无法逃避和无法忍受的心理痛苦感导致自杀的可能性更大,没有心理痛苦就没有自杀. 国外关于大学生自杀的研究发现[6-7],在识别自杀风险方面,心理痛苦感比抑郁更准确;国内研究也发现[8],心理痛苦在有无自杀意念者和有无自杀尝试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心理痛苦可以有效区分非自杀尝试者和自杀尝试者. 心理痛苦三因素模型提出心理痛苦包括痛苦唤醒、痛苦体验和痛苦逃避[9],相对于行为特征,心理痛苦的三因素模型更强调心理痛苦的认知、体验与行动趋向. 如果校园中的大学生一旦有“近乎绝望”或“难以忍受”的痛苦时,就应该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但是目前对心理痛苦相关感受的测量多侧重自评的方式,自评的方式虽然能够比较直接地了解被访者的感受,但是测量结果也受被访者的主动参与意愿、是否投入以及认真的程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及时获得信息和早期干预. 而基于行为特征的心理痛苦模型可以为较早的危机识别提供参考. 班主任和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心理危机早期识别的过程中有独特优势,对有效减少自杀的发生率、维持高校安全稳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底线发挥着重要作用[1-2],但目前尚未有适用于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心理危机他评量表,相关研究多采用问卷测量、重点人群的筛查以及日常工作中的观察等方式进行识别. 心理痛苦行为他评量表的形成可以为以上几种识别途径提供操作性强、识别效果明显的工具.
全文HTML
-
本研究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心理痛苦外显行为表现进行广泛收集. 开放式问卷涉及“个人心理痛苦期的行为表现自述”和“他人心理痛苦期行为表现的客观描述”2个方面. 问卷包括“您的朋友出现那些行为,您可能会觉察到其处在近乎绝望或者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以及“回想您在处于近乎绝望或难以忍受的痛苦中时的行为表现,按照‘我非常痛苦时,我——’的句式,列出十项行为表现. ”等问题,从行为评价的主观及客观角度,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痛苦期的行为表现. 问卷访谈的对象包含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心理咨询师等,也包含学生干部(主要指心理委员)、寝室长以及重点人群,其中学生们要从自评角度和他评角度进行回顾,但教师仅从他评角度对大学生心理痛苦期行为表现进行回顾. 本次量表的编制主要用于初步预警后的他评量表进行再评估,收集行为表现,确定心理痛苦行为表现模式. 对开放式问卷回收结果进行关键词频次分析,选取高频次出现的行为表现作为初始项目编制的内容之一.
其次,通过文献检索[9-13],选择国内外权威并经过信效度检验的中文版相关量表,如贝克抑郁量表[10-12]、症状自评量表[13]、三维心理痛苦量表[9],从中挑选出可反映受试者外显行为表现的条目,特别是挑选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即可发现异常状况的条目. 初步形成27个条目的心理痛苦行为他评量表,如“长时间躺着”“哭”等. 使用5点量表请他人对目标群体进行行为表现程度的评价,指导语为“也许你身边熟悉的人可能正在经历痛苦,请根据她/他最近一个月或现在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其相符合的程度. ”
-
以湖北某民族高校及相邻学校共2所高等院校的部分班主任和心理委员为施测对象,以班主任和心理委员选取的学生作为评估对象,将预测问卷发至班主任及心理委员手中,共同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心理痛苦感量表作为效标进行检验. 通过问卷星形成问卷的二维码,将其发至临时建立的心理委员QQ群. 他评量表共收回443份,删除其中理解错误、无法配对的数据,剩余242份他评数据,其中121份评价者为班主任,另外121份评价者为心理委员,并找到对应评估对象的自评数据102份.
-
Beck抑郁量表-Ⅱ(BDI-Ⅱ)[10]一般用于自评抑郁程度,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抑郁状况自评量表之一,可用于精神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的抑郁症状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该量表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0-3级评分,量表总分为21个条目的评分总和,量表得分范围0~63分. 该量表在中国的非临床和有抑郁障碍的青少年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
-
心理痛苦量表(The Psychache Scale,PAS)由Holden等[14]编制,共13个条目,采用0-4级的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痛苦程度越大.
-
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初测样本进行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配对样本进行评分者信度分析、效标效度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1.1. 量表项目的编制
1.2. 施测方法
1.3. 效标工具
1.3.1. Beck抑郁量表-Ⅱ(BDI-Ⅱ)[10]
1.3.2. 心理痛苦感量表
1.4. 统计方法
-
采取区分度检验和题项相关筛选条目,对所有题项进行项目分析,并且分成高、低组别,使用t检验进行差异对比,结果发现高、低组在27个项目上全部呈现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27个题项具有良好的区分性,予以全部保留. 但计算每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后,删除其中与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3的1个条目.
-
1) 探索性因子分析
使用他评量表中一半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量表的结构效度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前先进行KMO检验和Barlett球形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66,Barlett球形检验值显著(p < 0.00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删除因子负荷值小于0.5、共同度小于0.2的条目,删除因子负荷值在2个或多个因子中比较接近的条目,同时删除条目数小于3的因子,结果显示剩余24个条目,条目负荷值在0.52~0.88之间(表 1),共同度均高于0.5;提取到的4个维度分别命名为“与外界隔绝”“生活作息紊乱”“外显求助”“冲动发泄”,解释总变异的72.854%.
2) 验证性因子分析
经多次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图 1),删除与其所属因子的标准化通径得分过低(0.5)的2个条目,最终形成包含“与外界隔绝”“生活作息紊乱”“外显求助”“冲动发泄”4个维度、22个条目的问卷终稿,各维度的拟合指标基本达到要求(表 2).
3) 维度之间及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
根据量表各维度相关分析,发现量表各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3~0.71之间,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71~0.90之间.
-
由表 3可知,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痛苦感自评总分和贝克抑郁自评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
-
内部一致性信度显示,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4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3,0.78,0.9,0.82. 评分者信度显示,班主任与心理委员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72,相关系数显著(p<0.01)(表 4).
2.1. 条目分析与筛选
2.2. 效度分析
2.2.1. 结构效度
2.2.2. 效标效度
2.3. 信度分析
-
编制大学生心理痛苦他评量表的目的是为危机干预的早期识别提供可依据,因此编制的条目主要聚焦在可供非专业人员(如班主任、心理委员等)识别的行为类型上. 经过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形成了包括24个条目的心理痛苦他评量表;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后,形成了包括22个条目的正式量表,共包括“与外界隔绝”“生活作息紊乱”“外显求助”“冲动发泄”4个维度,基本可以概括大学生在心理痛苦时的行为表现类型,也符合大学生情绪波动大、理性与冲动并存的情绪发展特点[15]. “与外界隔绝”维度中包括沉默、长时间躺着不动、独处等;“生活作息紊乱”维度中包括失眠、进食规律紊乱等;“外显求助”维度包括哭泣、吐槽等;“冲动发泄”维度包括暴躁、自我伤害等行为. 心理痛苦他评量表的这4个维度与现有研究中涉及大学生情绪表达、情绪智力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6-18]. 有研究表明,当今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情绪调控能力比专科生低,情绪表达能力也存在下降的趋势. 当经历心理痛苦这种复杂情绪状态时,适度的情绪表达尤为重要. 但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痛苦下的行为特点中,“外显求助”仍局限在“倾诉”“吐槽”“哭泣”等方式上,“冲动发泄”类行为已超出“易怒、暴躁、大声吼叫”等与情绪体验相联系的典型行为,出现了“自伤、夜不归宿、疯狂购物、拿物品发泄”等极端的行为表现.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痛苦期间“与外界隔绝”的特点与已有研究发现比较一致,在一项关于大学生情绪表达的现状研究[9]中发现,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压抑,不表达自己,即抑制性情绪表达较为普遍. 本研究中抑制性行为表现则聚焦在“故意独处、不与他人交流、发呆”等方面;“生活作息紊乱”主要表现在进食与睡眠方面;“物质摄入”方面也趋明显,与一项关于大学生中酗酒者的心理痛苦研究结果相一致[19].
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心理痛苦他评量表得分越高,评价对象自我评估的抑郁程度越高,心理痛苦感越强. 这说明他评量表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Hays等[20]认为Cronbach α系数在0.7以上就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实际应用时克伦巴赫系数的值至少要大于0.5,最好能大于0.7. 由此可见,本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本研究中评估者涉及心理委员和班主任2类人群,这2类人群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或三级网络)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危机干预的重要力量. 心理委员在危机干预中起到预警信息传递员、参与干预、朋辈辅导、心理支持、协调及干预后支持工作等作用[21-22],班主任在家校沟通、危机处理等环节有独特的优势. 这2类群体在对目标对象进行心理痛苦评价时,有较高的一致性. 但由于这2类人群都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再者因接触目标对象的范围和时间有所不同,导致班主任和心理委员对目标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评分者一致性离专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可结合两者评估结果达到进一步精确评估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高校心理委员和班主任的危机干预识别工具. 但由于本研究未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做对照分析,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提升量表的实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