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1].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风景园林学科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2].中国是目前唯一将风景园林升为一级学科的国家[3].随着社会以及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竞赛不断增多.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设计个性,培养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4].
本研究以竞赛参与地区广泛、参与院校优质、学术认可高、有很强学术探讨性与学科交流性的国际竞赛IFLA与国内竞赛CHSLA为研究对象,从IFLA,CHSLA竞赛设置情况,及我国各地区、各省份、各高校在两项竞赛中的获奖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西南地区获奖前四院校培养方案及博、硕士点设置等相关情况对于西南地区风景园林竞赛教育的影响,以期对我国西南地区风景园林竞赛教育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全文HTML
-
由表 3可知,IFLA学生竞赛2009-2018 10年期间颁奖数为58例,CHSLA颁奖数为356例.在IFLA学生竞赛中中国院校表现较好,近10年获奖占比平均值达69.3%,其中2012,2018年包揽全部奖项. CHSLA学生竞赛中,西南地区平均获奖占比为12.1%,未达地区获奖比例平均值,但近4年获奖呈上升趋势.
-
由表 4、表 5可知,2009-2018年IFLA竞赛中中国获奖作品占67.2%,超过获奖作品半数,其中76.9%的获奖来自于华北地区,共获30例,其他地区获奖数量均未超过5例.西南地区仅有1例获奖. CHSLA学生竞赛中,华北地区获奖占比30.9%,优势明显,位列第一.西南地区获奖占比12.4%,在地区获奖排名中位列第四,处于中游水平.
-
由表 6可知,2009-2018年IFLA学生竞赛中,北京林业大学获奖27例,占全国获奖案例69.2%.其余九所院校均获奖1~2例,其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均获奖2例并列第二,西南地区仅重庆大学2012年获奖1例.
由表 7可知,2009-2018年CHSLA学生竞赛中,北京林业大学获奖数量最多,达93例,占全国获奖案例26.1%,其余院校获奖频次均表现为0~10区间的微幅震动.其中西南地区共有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两所院校进入获奖频次前10,重庆大学排名第三,西南大学排名第十.
-
由表 8可知,西南地区5个省共含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院校29所,重庆市和四川省各占30%,西藏自治区1所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院校.西南地区设硕士点院校11所,设博士点院校3所.由表 9可知,2009-2018年期间,西南地区在IFLA竞赛中仅重庆大学获奖1例,该地区其他院校均无获奖表现. 2009-2018年期间,在CHSLA学生竞赛中重庆大学获奖24例,占整个地区获奖数54.5%,有较强获奖优势.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分别获奖9例、5例,贵州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均在该期间实现获奖零突破,西藏自治区院校在IFLA,CHSLA学生竞赛中均未获奖.
-
由表 10可知,西南地区在IFLA竞赛中仅重庆大学2012年获奖一次,除此外,其他院校均未获奖,西南地区在IFLA竞赛中获奖优势较弱. 2009-2014年间,在CHSLA竞赛中西南地区总体获奖数存在较大波动,2015-2018年4年间获奖呈持续上升趋势. 2009-2018年间,重庆大学获奖情况平稳,西南大学获奖呈明显上升趋势,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均在近两年间实现获奖突破.
3.1. 2009-2018年IFLA,CHSLA学生竞赛获奖数量统计
3.2. 国内各地区IFLA,CHSLA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对比分析
3.3. 2009-2018年我国院校在IFLA,CHSLA学生竞赛获奖频次前10对比分析
3.4. 西南地区院校IFLA,CHSLA竞赛获奖对比分析
3.5. 西南地区在两项竞赛获奖趋势对比分析
-
由表 11可知,对风景园林本科培养学分要求,IFLA、CHSLA、西南地区竞赛获奖前四院校各平均值呈递减;3类院校规划类课程数量设置各平均值均在24门左右,CHSLA竞赛获奖前四院校规划类课程数量比例最高,其他两类院校的比例相当;规划设计类课程学分总计与总课程学分总计比例在3类院校中呈递减,差距在2%~9%之间.
-
由表 12可知,各个院校开设的竞赛活动均在2到3个左右,其中四川农业大学开展竞赛活动数量最多,共9项.由竞赛活动辐射范围可知,IFLA获奖前四院校辐射范围涵盖全球、全国、全校3个层次,CHSLA获奖前四院校所开展竞赛活动多辐射于全国与全校,西南地区获前四奖院校所开展竞赛活动绝大多数针对于本校开展.
4.1. 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4.2. 竞赛活动开展分析对比
-
(1) 西南地区高校竞赛水平与IFLA,CHSLA获奖前四高校竞赛水平差距明显.由以上分析知,2009-2018年间,中国高校在IFLA竞赛中表现突出,但从不同区域来看,西南地区表现较差,仅一例获奖;两项竞赛获奖总数西南地区处于中游水平,在获奖地区对比中仅重庆市位列靠前,院校获奖对比中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分别位列第3、第10.综上分析,西南地区竞赛成果在获奖总数、地区获奖均值、城市获奖排名及院校获奖趋势对比等方面均与IFLA,CHSLA竞赛获奖前四高校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2) 西南地区高校竞赛水平与博士、硕士点设置、学科培养方案及竞赛活动开展情况呈现一定相关性.西南地区风景园林学科成立时间及学科所在院校的创立时间与其余两类相当,但在竞赛获奖方面明显弱于前两类院校.由4种系列对比分析知,西南地区获奖前四院校学术评估值与IFLA,CHSLA获奖前四院校差距明显;西南地区获奖前四院校博士点与硕士点的设置明显少于前两类院校,学科深度研究不足;三类院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对于规划设计类与竞赛相关课程设置相当,但西南地区竞赛类相关课程学分比例明显低于前两类,导致对于竞赛能力培养略有欠缺;且西南地区院校开展竞赛活动范围较窄,未与国内优质高校开展联合学术竞赛,在竞赛水平存在不足.
-
(1) 实现院校均布,构建横向联动.由表 11知,西南地区5省风景园林专业本科院校分布不均,重庆、四川地区因院校设置多,在竞赛获奖方面优势明显,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由于专业院校分布少,在IFLA,CHSLA竞赛中优势明显不足.因此西南地区风景园林学科竞赛教育应依托所在学校、所在地区的相关学科形成交叉互补优势,在学科建设的广度上寻求支撑,获得环境和资源共享的学科平台[7].以优势院校带动劣势院校,深入学科平台交流,加强学科资源往复输送,努力实现院校均布,最终实现西南地区竞赛教育横向联动链条构建.
(2) 优化培养方案,增强竞赛广度.学科的思想理论、专业的科学技术、行业的标准规范,这些都关乎着风景园林的未来[8].因此西南地区院校可参照学习IFLA,CHSLA竞赛获奖排名靠前院校培养方案,对关于竞赛能力培养相关课程设置的比例进行调配,优化培养策略.对于院校开展的相应竞赛活动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多院校竞赛,并促进多学科的交流,深化理论研究成果[9],由此,各院校参赛者可在竞赛中拓宽学术眼界,提升竞赛能力.
(3) 清晰培养目标,明确教育结构.西南地区部分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硕士点设置方面欠缺,此类型高校竞赛教育应明确结构,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培养方式.以风景园林基本人才培养为建设目标,结合西南地区高校特色,突出本科教育,适当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高层次高校联合开展学术研究生培养与教育[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