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李茂林, 刘春莲, 谢雨萍.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7): 76-82. doi: 10.13718/j.cnki.xdzk.2020.07.006
引用本文: 李茂林, 刘春莲, 谢雨萍.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2(7): 76-82. doi: 10.13718/j.cnki.xdzk.2020.07.006
Mao-lin LI, Chun-lian LIU, Yu-ping XI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2(7): 76-82. doi: 10.13718/j.cnki.xdzk.2020.07.006
Citation: Mao-lin LI, Chun-lian LIU, Yu-ping XI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2(7): 76-82. doi: 10.13718/j.cnki.xdzk.2020.07.006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MZ094);桂林旅游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茂林(1974-),男,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旅游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F590.75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Guangxi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 摘要: 以广西21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 ②广西东南部以及中部地区呈现高度集聚特征,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 ③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空间分布较为密集. ④受客源市场和陆路交通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出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 加载中
  • 图 1  广西2015-2019年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

    图 2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分布密度

    图 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集聚特征图

    图 4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密度特征

    图 5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海拔分布

    表 1  广西各市域范围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密度

    地区(市域)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个 地域面积/万km2 平均分布密度/(个·万km-2) 位次
    北海 9 0.33 27.27 1
    贵港 18 1.06 16.98 2
    玉林 21 1.28 16.41 3
    钦州 15 1.08 13.89 4
    南宁 29 2.112 13.73 5
    来宾 14 1.341 10.44 6
    桂林 29 2.78 10.43 7
    贺州 12 1.18 10.17 8
    防城港 5 0.62 8.06 9
    柳州 15 1.862 8.06 10
    梧州 10 1.26 7.94 11
    百色 17 3.63 4.68 12
    河池 15 3.35 4.48 13
    崇左 4 1.74 2.30 14
    全区 213 23.625 9.02
    下载: 导出CSV
  • [1] 刘春莲, 李茂林.黔东南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7): 158-162.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nsfdxxb201707025
    [2] 王璐璐, 周彬.我国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演化与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化农业, 2014(11): 37-40.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hny201411020
    [3] 许贤棠, 刘大均, 胡静, 等.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J].经济地理, 2015, 35(9): 182-188,207.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DL201509024.htm
    [4] 李伯华, 陈容, 窦银娣, 等.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7(6): 37-42.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ysfxyxb201606007
    [5] 曹哲, 邵秀英.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J].世界地理研究, 2019, 28(1): 208-213.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JDJ201901021.htm
    [6] 姜山, 吴银鸿, 李洪波.福建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 29(4): 67-74.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xjjglgbxyxb201704011
    [7] 田东娜, 栗欣如, 尤飞.大连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2): 231-236.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nyzyyqh201612036
    [8] 华伟平, 陈白璧, 李宝银, 等.福建山区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5(5): 98-105.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jsfdxxb201905015
    [9] 李强, 章天成, 杨立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11): 36-43.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nsfdxxb201911006
  • 加载中
图( 5) 表( 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50
  • HTML全文浏览数:  2250
  • PDF下载数:  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3-23
  • 刊出日期:  2020-07-20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 李茂林(1974-),男,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旅游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 桂林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MZ094);桂林旅游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摘要: 以广西21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表明: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 ②广西东南部以及中部地区呈现高度集聚特征,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 ③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空间分布较为密集. ④受客源市场和陆路交通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出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English Abstract

  • 乡村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自然、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的发展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1].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败.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农”工作的“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旅游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时期扶贫新举措,充分彰显了旅游业在改善民生、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农业资源、厚重的民族历史和淳朴的民俗民风等独特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实现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成为落实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然而,广西的乡村旅游经历了快速发展后,也面临乡村旅游地分布不均、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等问题.研究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空间模式,可以为广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化对策.

    空间分布特异性(简称空间分异)是指某一事物的属性值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空间分布特异性可以通过收集事物地理空间位置,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处理软件分析事物的空间特征.旅游空间是研究旅游地社会关系和人文活动的重要领域,旅游空间分布特异性受到旅游学者的重视.部分学者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家或省级旅游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王璐璐等[2]、许贤棠等[3]从国家层面研究了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演化、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李伯华等[4]从省级层面上研究了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也有部分学者利用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旅游地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曹哲等[5]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乡村旅游地的集聚度和分布类型.姜山等[6]采用最邻近指数分析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田东娜等[7]从时间尺度上分析了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华伟平等[8]采用Moran's I、Rosenblatt-Parzen核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分析了福建山区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已有众多学者从宏观和中观尺度,采用大量空间分析的方法从空间视角对乡村旅游地进行了定量研究,为我国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广西近年来乡村特色资源开发较快,打造了一大批休闲农业、森林康养和乡村民宿等类型多样的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目前,全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07家、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13个.但关于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较少,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规划、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端,东连粤港澳大湾区,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唯一沿海沿江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形地貌千差万别,山水风光优美,民俗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广西旅游业不断发展,景区景点个数呈现了逐年增加的态势,2018年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422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5家,4A级旅游景区173家,3A级旅游景区230家,提升了广西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广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创建了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2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13个.有力地推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特别是“三农”发展的作用明显.

  • 本文以广西文化与旅游厅公布的213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借助百度地图软件对其进行地理坐标提取,然后将原始数据经过整理录入Excel数据库,以国家地理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提供的广西政区图为工作底图,通过Arc GIS 10.2操作平台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广西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选用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30 m分辨率的SRT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on) DEM数据.

  • 利用Arc GIS 10.2操作平台将整理好的213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点状要素标注在已配准地理坐标的广西政区地图上(图 1),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对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其集聚特征进行考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现阶段乡村旅游开发方式,从地形特征、客源市场和交通等方面探究了广西乡村旅游地分布的影响因素.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省域空间尺度上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其空间分布可以分为聚集、均匀和随机3种类型.采用最邻近点分析法能很好地反映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最邻近点指数是表示点状要素之间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根据最邻近点指数的测算可以判断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最邻近点指数用R表示,R<1为凝聚分布;R = 1为随机型;R>1则为均匀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E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A为区域面积,n为点状要素的个数,r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采用Arc GIS 10.2软件对广西213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最邻近点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其空间凝聚特征.

  • 核密度估计法能较好地表现点状要素空间分异特征[9],因此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反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密度,可以得到这些点状要素分布水平高低、分布水平的差距大小和极化程度.核密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f(x)为核密度估计值,n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个数,xi为独立同分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观测值,x为均值,k为核函数,h为带宽.本文通过Arc GIS 10.2软件对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核密度进行可视化表达,进一步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

  • 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平均分布密度来表征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形态特征.经计算得出2019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13个,平均分布密度为9.02个/万km2.此外,广西区内14个地级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平均分布密度在2~28个/万km2范围内,地区差异较大(表 1).

    为对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将14个地级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平均分布密度数据导入GIS并划分为7个等级. Ⅰ级分布25~28个/万km2;Ⅱ级分布16~18个/万km2;Ⅲ级分布12~15个/万km2;Ⅳ级分布9~11个/万km2;Ⅴ级分布7~8个/万km2;Ⅵ级分布4~6个/万km2;Ⅶ级分布2~3个/万km2(图 2).

    图 2可知,北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分布密度最大,处于第Ⅰ级;其次是贵港、玉林处于第Ⅱ级;钦州、南宁处于第Ⅲ级;来宾、桂林、贺州处于第Ⅳ级;崇左处于最低的Ⅶ级.可以看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分布密度分级区域化现象非常明显,东南部地区分布密度处于高等级;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分布密度处于中等级;而西部地区分布密度处于低等级.因此,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分布密度极化现象非常明显.

  • 利用Arc GIS 10.2软件空间统计工具的平均最近邻分析工具,得出广西2015-2019年21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理论最邻近距离为19.96 km,实际最邻近距离为14.59 km,最邻近指数为0.731,小于1,表明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聚集型,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态势. Z值得分为-7.517,通过数理特征检验,表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图 3).

  • 最邻近指数是从统计学上来描述地理要素的集中程度,地理要素的实际空间分布特征并不能真实反映.为探求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的分布热点,在空间集聚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 10.2软件的核密度工具对其核密度估计,得到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热点(图 4).从图 4可以看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密度在不同区域差异显著,东南部区域明显高于西北部.除在玉林出现一个高热点以外,次热点区域较多,在南宁、北海、钦州、桂林、百色、来宾、贺州等城市周边地域形成若干个次热点区,崇左、河池等地为冷点区域.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涉农旅游业,其空间分布离不开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等内在因素的制约.通常认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客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吸引物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基础,地形特征直接影响农业发展,海拔较低、坡度和缓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有利于乡村旅游地的开发.使用Arc GIS 10.2软件将广西DEM数据与21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叠加分析(图 5).经过计算得知,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海拔最低点为-1 m,最高点为1 650 m,平均海拔为213.85 m.在213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有170个海拔处于300 m以下,占比达80%;其次是海拔处于300~1 000 m之间的有39个,占比为18%;海拔高于1 000 m的只有4个,占比仅为2%.表明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海拔300 m以内的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地带,可见平原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内生基础.

  • 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富有乡村野趣的农村生活,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远离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体验返璞归真的田园式生活的目的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布局客观上要求邻近城市这个主要客源市场.为了考察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与邻近城市的距离,利用ArC GIS 10.2软件对广西主要城镇(县城及以上城市)进行缓冲分析,可以发现距离城镇5 km范围内有2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 km范围内集中了85个,15 km范围内集中了145个,20 km范围内集中了204个,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96%,而距离城镇中心20 km以外只分布了9个.由此可见,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沿城镇中心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受空间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 利用ArC GIS 10.2软件将广西县道以上的主要陆路交通线进行缓冲分析,发现主要陆路交通线5 km范围内集聚了197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占比达到92.5%.由此可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依赖主要陆路交通线分布,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 本研究综合应用数理统计法并借助ArC 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对广西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空间表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探究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分布格局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在各市均有发展,但空间分布不平衡.通过核算其最邻近指数,证实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呈凝聚型空间分布,空间差异较大. ②东南部及中部地区出现高度集聚特征,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 ③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空间分布较为密集,说明农业发展水平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物质基础. 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受客源市场和陆路交通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出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参考文献 (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