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理论、制度、实践: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蒋英州. 理论、制度、实践: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6(6): 1-1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6.001
引用本文: 蒋英州. 理论、制度、实践: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6(6): 1-1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6.001
JIANG Yingzhou. Theory, System and Practice: Methodology for Solving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the Party Cultivation——A Systematic Study Based on Related Important Exposition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6(6): 1-1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6.001
Citation: JIANG Yingzhou. Theory, System and Practice: Methodology for Solving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the Party Cultivation——A Systematic Study Based on Related Important Exposition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46(6): 1-12. doi: 10.13718/j.cnki.xdsk.2020.06.001

理论、制度、实践: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研究”(17BDJ004),项目负责人:曾维伦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D2-0

Theory, System and Practice: Methodology for Solving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the Party Cultivation——A Systematic Study Based on Related Important Exposition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 摘要: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加强党性修养作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梳理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相关论述具有明晰的问题指向,即当前党性修养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既有思想与理论上的又有制度与实践上的,它们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维度建构起了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经典论述与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共同性来看,解决党性问题、增强党性修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即在实践中解决党性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实际贡献来彰显共产党员党性,使党更好地引领国家与社会发展。
  • 加载中
  • [1] 张福俭.新时代党性修养十二讲[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9:1.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3] 龚少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概念的再认识[J].社会主义研究, 2016(4):28-35. doi: http://www.cqvip.com/QK/82324X/201604/669805388.html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G].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7] 刘贤伍.习近平红色基因党性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5):106-110.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njsfxyxb201905020
    [8] 杨定明.习近平关于加强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2):18-20.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xdjysxjy201822007
    [9] 陈力丹.党性和人民性的提出、争论和归结——习近平重新并提"党性"和"人民性"的思想溯源与现实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6):71-88.
    [10] 郑保卫.习近平"党性人民性统一论"的理论内涵及价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1):35-39.
    [11] 王飞.论习近平互联网新闻舆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J].新闻研究导刊, 2018(20):138-139.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wyjdk201820084
    [12] 陈力丹.将习近平"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落实到新闻实践中[J].新闻界, 2018(9):10-14.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wj201809002
    [13] 丁柏铨.论习近平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观——从有关党性的三组关系切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1):56-60.
    [14] 刘源."赶考"在继续党性要加强——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J].求是, 2014(13):9-11.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ius201413003
    [15] 侯晋雄.习近平对加强党性修养的思考与贡献[J].学习论坛, 2016(11):22-25.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xlt201611004
    [16] 毛文璐.论习近平的党性修养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 2016(3):19-22.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unshkx201603004
    [17] 郭祎.试论习近平的党性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7(1):58-62.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mzdsxyj201701011
    [18] 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N].人民日报, 2009-03-02.
    [19] 黄春明.加强党性修养的思想指南[J].人民论坛, 2018(17):54-55.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rmlt201817022
    [20] 任晓伟.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思想及其时代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144-148.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xmzxyxb-zxsh201803024
    [2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G].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2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5.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24]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6.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2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二)[N].人民日报, 2002-11-18.
    [2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G].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G].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29]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30]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N].人民日报, 2018-09-22.
    [3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9.
    [3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9.
    [33]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20-01-09.
    [34] 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情况为主题进行对照检查[N].人民日报, 2017-12-27.
    [3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6.
    [36] 姜洁.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N].人民日报, 2019-01-12.
    [3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
    [3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8.
    [3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9-11-06.
    [40]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 2015-03-10.
    [41] 列宁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2] 杨献珍.论党性(增订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
    [43]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44] 王婧.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增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探索, 2018(3):123-129.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tans20180301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854
  • HTML全文浏览数:  9854
  • PDF下载数:  52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2-28
  • 刊出日期:  2020-11-01

理论、制度、实践: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系统研究

  •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探索杂志社,重庆 40004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研究”(17BDJ004),项目负责人:曾维伦

摘要: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加强党性修养作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梳理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相关论述具有明晰的问题指向,即当前党性修养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既有思想与理论上的又有制度与实践上的,它们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维度建构起了解决党性修养突出问题的方法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经典论述与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共同性来看,解决党性问题、增强党性修养最主要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即在实践中解决党性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实际贡献来彰显共产党员党性,使党更好地引领国家与社会发展。

English Abstract

  •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什么?从理论上讲,“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政党的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从实践上看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在其党员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性,即政党的性质、理想、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要素在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的综合反映[1]。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党性,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政治理想信念与党员政治人格。马克思主义政党因为其属性与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所以特别强调政党的政治品格与党员的政治人格。在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2]403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性是无产阶级利益和广大人民利益最高而又集中的体现,也是党的先进性品质的集中体现[3],是党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早在1941年《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以担负起伟大而艰难的革命事业,并对党员明确提出增强党性锻炼的具体要求[4]594。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党性对党发展壮大、取得革命胜利和实现革命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性与党性修养,党的历届领导人也对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与党性偏离或者不纯产生的严重危害作了许多论述。习近平也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5]4,“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6]350。这说明,我们已深刻认识到,在党性上出现的严重问题会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资格与执政前途。为此,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党的艰巨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加强党性修养作了许多重要论述。这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拟系统分析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提出的党性修养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更加明确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与研究。

    ①   钟碧惠等编写的《党性和党性修养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选摘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位领导人对党性和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执政兴国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来加强党的建设,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非常重视“红色基因”,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与建设过程中的优秀精神传承对加强党员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重要作用[7],以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党性教育的重要作用[8]。由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特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都离不开人民性,因此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5]154观点。这一观点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但在我们党内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再次提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作为党的领导人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9]。因而这一观点在新时代有着特别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10],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切实地贯彻和落实它[11],坚定地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12],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3]。这些研究也表明了习近平特别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与党的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对加强党性教育、增进党性修养所具有的涵养作用,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党性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修养抓什么、怎么抓、达到什么目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4]。具体而言,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主要针对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诸如党性削弱、惰性突出、派性发展、争权夺利、权力任性等突出问题[15],提出了加强党性修养需要遵循规矩、抓住关键、注重长效的要求[16],需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场,把党性作为“四立”的基石,把讲规矩作为党性的重要检验标准[17];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需要做到“五个必须”,加强“五种修养”[18],搞好党性教育实践,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9]。解决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党性修养融入党的制度建设中,严肃党的政治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环节[20]

    从上述观点来看,目前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研究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内涵(党性修养是什么)及其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指导意义;二是研究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外延(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解决的实践意义。这些研究对推动学习、研究与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有裨益。但我们也发现,目前相关研究更多的是在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的部分内容及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释或者阐发的,对相关重要论述所揭示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还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的研究。

    从党性概念的理解来看,我们不仅要从组织整体的角度也要从党员个体的角度来理解,因为党是由作为个体的党员组成的,党性既有组织整体层面的党性,又有党员个体层面的党性[3]。因而我们讲“党性”,既要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作为中国执政党与领导党的角色定位应具有的本质特点,又要强调这种本质属性与本质特点在党组织与党员个体上的体现。而党性修养,则更多地是指党员个体通过某种或者某些方法来实现或者体现这种本质属性与本质特点。这表明“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的性质规定,而“党性修养”则暗含问题及其解决,是过程规定。这样,党性修养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党性特征在党员个人修养与党组织活动中的体现;党员党性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修养”来加以解决或者矫治。相应地,党员个人党性修养问题的解决就构成党组织党性问题解决的基础与前提。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语境中,“党性修养”也就更多地侧重于解决党员党性修养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主要是从当前党员存在的党性修养的突出问题出发,透过问题的表象分析其实质及其严重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整体性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与党的执政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梳理与系统分析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哪些突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丰富涵义及其重要意义。

  • 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内存在着许多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6]70。其中,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与党组织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尤为重要和紧迫。对于这些突出问题,习近平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将其概括为宗旨意识薄弱、制度观念淡薄、“四风”现象突出、争权夺利严重、贪污腐化蔓延、搞派性活动等[21]408。这些突出问题在党员与党组织中既单独存在,也相互交织,“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21]408,是需要着力解决与防范的。

  • 坚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壮大并一步步取得革命胜利、建设与改革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力,也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党派的政治标志。共产党员宗旨意识薄弱与理想信念动摇乃至缺失或者丧失,既是党性薄弱的一种表现,也是党性变质或者变异的主要诱因。这主要表现为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问计于神”,以及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与浑浑噩噩过日子等[6]339。存在这些问题的党员与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看不清楚,“四个自信”动摇,因此容易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或者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在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6]339。更严重者还在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上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受到敌对势力追捧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6]133。此外,宗旨意识薄弱与理想信念动摇,还表现为党员与干部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重视不够,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目无党规党纪等。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党员、干部宗旨意识薄弱、理想信念动摇甚至缺失,是最严重的党性丧失,是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思想根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5]15。从实践来看,信仰缺失与理想信念模糊的党员与干部,也不可能践行党的宗旨,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这与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以及人民对党的领导与执政提出的更高要求格格不入。因此,习近平特别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22]17

  • 从政党政治来看,腐败是导致执政党能力衰退与执政地位动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政党内部凝聚力式微和丧失群众支持的“催化剂”。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特别重视反腐倡廉,对腐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强化制度监督与权力制约,坚决遏制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权力任性与贪性蔓延的趋势。领导干部权力任性既可以表现为贪污腐化堕落,也可以表现为恣意妄为、耍特权,还可以表现为碌碌无为、慵懒散漫、不受监督约束等。“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22]6因此,站在确保党长期执政、民主执政的政治高度,习近平明确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22]7

    党员干部权力任性与贪污腐化,存在于多个领域。其一,经济领域贪污腐败怵目惊心。这主要表现为“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22]99。还包括贪污挪用惠民资金、科研经费、医保资金、低保资金,以及公款消费屡禁不止[6]771,领导干部纵容家属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经商发不义之财等[23]367。其二,司法领域执法不公与司法腐败成为顽瘴痼疾。一些领导干部出于个人利益,打招呼、批条子、递材料,或者以其他明示、暗示方式插手干预个案,甚至让执法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的事情[6]720-721。其三,政策执行领域歪风邪气猖獗蔓延。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处理一些应该由中央和上级组织统一决定的重要问题时,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6]765,同时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23]368。其四,干部选拔任用领域不正之风严重。这主要表现为任人唯亲、卖官鬻爵,拉关系、找靠山,拉帮结派、跑官要官,以及在选人用人上专断专横[24]47。其五,组织制度领域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被抛之脑后。家长制、一言堂的现象和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屡屡出现,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22]35,目无组织纪律,跟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安排,以及领导班子里各自为政,内耗严重[22]38。这些种种现象与问题,无一不是缺乏党性的表现,都是需要下决心解决的。

  •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承担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的执政党,因此在强调廉政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勤政。“勤”也成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党员与干部中存在的惰性与作风涣散会败坏党廉政勤政的形象,破坏党内的团结统一和党群干群关系。党员与干部的惰性与作风涣散不仅表现为行为上的慵懒无为、懒政怠政,还表现为思想上的党规党纪意识薄弱,不愿意贯彻落实党内法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与党中央决策部署。一些党组织与领导干部没有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担当起来,也导致了部分党员与领导干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与作风涣散。党组织涣散、党员与干部纪律松弛,既产生严重的懒政怠政行为,又导致拉帮结派,在实践中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缺乏责任担当”“理想信念丧失,在党不为党、在党不信党”“完全丧失党性、毫无纪律观念”“党组织形同摆设、疏于管理”[24]120,以及“一些基层组织处于瘫痪状态”[24]117等严重问题均会由此产生。因此,习近平指出“组织纪律松弛已经成为党的一大忧患”[24]37

    党员与干部的惰性与作风涣散问题,在实践中还会造成在干部监督方面习惯于把监督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而其他问题可以忽略不计[25]105的现象。在这种习惯性的错误认识下,一些党组织与领导干部监督其他党员与干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的意识就放松了,对党员与干部疏于管理,也缺乏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24]37,结果这些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组织滑向慵懒无为、懒政怠政甚至腐化堕落,对党的政策也阳奉阴违、说三道四,采取形式主义对抗上级政策以及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24]15。由于缺乏严肃的组织纪律意识,作风散漫,因此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就随意乱评乱议、造谣生事、妄议中央[24]26。党员干部作风涣散、目无法纪还表现在个人重要事项方面不向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瞒报或者知情不报。这既包括个人的重大问题、重要行动,也包括其子女家属的重要事项。这些重要事项不请示汇报,有可能是不懂规矩造成的,也可能有不可告人的隐情[24]47。党员干部与党组织惰性严重、作风涣散,必然会削弱甚至丧失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成为新时代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 政党的存续与发展根植于人民群众这片深厚的土壤。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与宗旨意识决定了党不仅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走在历史发展的前列,而且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强大的动力与支持力。牢记群众路线,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与需要,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优良作风与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26]这一重要论断就是基于历史经验而得出的。因而习近平指出:“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25]154但从目前来看,“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23]44。因此,习近平指出:“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23]47

    从现实来看,“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危害面广、影响很大。具体而言,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23]44,以及“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23]137,“通过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23]45等,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22]75。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官气十足、独断专行[23]45等,其“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22]75。享乐主义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23]45等,其“实质是革命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消减,根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感官享受”[22]75。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23]45等,其“实质是剥削阶级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反映,根源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22]75。习近平指出,这“四风”问题,无论哪个方面都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23]47,“最终会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25]154。“四风”问题突出并长期未得以有效根治,其“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23]177。因此,解决“四风”问题需要整体性、系统性的方法,从思想理论、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层面来予以根除。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也决定了党内要保持统一与团结,不允许出现或者存在不同的派别派系。党内民主不是指党内可以出现不同派别派系,而是指党的组织与运行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人民利益的整体性也决定了作为其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党内不允许出现派别派系。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一个政党内部一旦出现不同派别派系,这个政党就会出现分裂与衰退,尤其是执政党内部一旦出现分裂往往是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习近平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6]770

    从近年来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发展成为派性小集团,背着党组织搞政治阴谋活动,不仅会遗祸参与其中的党员与干部,会严重分裂党组织和打击党内同志,而且严重侵蚀党的团结与统一、领导与执政。除了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外,党员领导干部的派性意识与派性活动还会破坏党内法规与国家法规的程序性与权威性。由于存在派性思维、派性活动,有些党员与领导干部看中所谓的“关系”,导致“讲利益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面子不讲规矩”[25]39。这一方面造成一些领导干部违规用人,使干部制度形同虚设[22]102;另一方面也造成部分党员和干部“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有的办事不靠组织而靠熟人、靠关系,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方方面面的潜规则越用越灵”[24]37。因此,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增进党的团结统一的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团团伙伙与派性问题。

  • 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制度与规矩,包括政党的正式制度如政党章程和非正式制度的传统与惯例等,是维护政党作为政治性组织的统一性和实现政党目标的规范。具有明确的制度与规矩是现代政党区别于古代政治派别的标志。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强调制度与规矩对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性。习近平明确指出,党的团结统一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严密的组织体系、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包括党内规章制度、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23]249-250,因此一定“要加强教育引导,认真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使干部懂规矩、守规矩”[6]350-35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但部分党员与干部对此置若罔闻。习近平具体指出了七个方面的表现,即“七个有之”的问题[22]50。归结起来,一是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员领导干部漠视与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带来的消极影响比一般党员更严重,对党内政治生态的破坏更明显,因此“务必引起重视”[24]28。二是破坏民主集中制,“家长制”作风浓厚[24]100。这尤其表现在领导干部之中,容易造成一把手权力失控。因此遵章守纪不能仅仅靠自觉,还需要用刚性制度来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和权力得到有效监督制约。三是明规则弃之不顾而潜规则盛行[23]369。潜规则在党内逐渐流行起来,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党员与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仍然奉行潜规则,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党内”[27]536-537。四是政治纪律意识不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甚至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以及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6]133。这些党性修养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并要着力解决与有效防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与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6]80。针对党员党性修养,习近平强调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6]341新时代如何解决党性修养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习近平在相关重要论述中提出了很多方法,对提高党员与干部的党性修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其立根固本就是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28]676。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既需要在思想与理论维度上解决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等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价值问题,也需要在实践上解决这些思想与理论问题。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及其方法不是虚的,而是实的。一是在学习与教育实践活动中解决思想与理论认识问题,在思想理论形态上增强理想信念。二是在工作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勤于为人民服务,在实践行为形态上增强理想信念。换言之,党员的理想信念不会凭空而来与凭空加强,需要根植于坚实的实践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思想基础”[29]4

    从思想理论学习与教育维度来看,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加强党章的学习与理解。党章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与历史使命,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贯彻落实党章的要求,是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根本保证与集中体现。因而习近平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23]1。其次,加强党员与干部的思想教育。“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22]141为纯洁党员思想,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23]172。这就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30]。再次,坚定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6]766因此党员与干部“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29]6,“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有鲜明态度,不能听之任之、置身事外”[6]134,坚决维护党的领导与执政。

    从理论向制度与实践的转化维度来看,党员增强理想信念首先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22]141。这种理论学习的关键在于,党员与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31]231。其次,重视党员道德建设,以党员的高尚道德与情操改善、带动、引领社会的道德风尚。这是党的先锋队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6]342。再次,坚持“两学一做”与“三严三实”,既要解决思想理论认识问题,又要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1]672。第四,“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2]190。“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32]229党员的理想信念不能仅停留在思想理论层面,必须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这就是客观标准,而且在实践中方能体现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也才可能使人民群众真切地认识到党员与党组织的党性程度。因此,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时代,习近平特别强调“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33]。为了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党中央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增强全体党员的宗旨意识与使命担当精神,使全体党员内心“始终装着一把党性的尺子,衡量人生得失,把握行为尺度”[25]113

  •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22]144。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党与执政党,是人民群众中的先锋队,而且党员人数众多,且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因此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党风带动政风和社风。在这个意义上,党员与“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31]312。那么,如何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指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22]144这就指出了当前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从当务之急来看,习近平又指出抓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反“四风”,反“四风”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斗争”,必须横下一条心来纠正“四风”[25]165

    由于“四风”问题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成为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的“杀手锏”,因此反“四风”既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与突破口,也是反腐倡廉的切入点,还是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关键点。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反“四风”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22]71。因此,反对“四风”,一是抓住要害、务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使党员与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23]48。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群众评判。针对“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既要纠正禁止,又要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还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解决“四风”问题的成效。“如果‘四风’问题很快就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反弹了,那对我们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就大了。”[25]163三是坚持抓常、抓细、抓长。解决“四风”问题,加强作风建设,需要常抓不懈、抓细抓实、抓出实效、见到长效。四是抓住“关键少数”。抓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25]165。各级领导干部在解决“四风”问题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上需要率先垂范,带动身边党员和下级党组织加强作风建设。这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也是党性修养的表现与标准。

    反“四风”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党性修养,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党员思想的理论教育,而且因为它是一个实践性命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予以解决。从本质上说,“四风”问题的根子是脱离人民群众,因此反“四风”的实践成效需要由人民群众评判。这也表明,反对“四风”在思想维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党员与干部尤其领导干部需要将人民利益、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等体现党性的最主要的衡量标准置于优先位置,做到公私分明、以公为先与清正廉洁、为民服务。这就是习近平所指出的:“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22]79因此,在思想上与实践上,尤其是在工作实践上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有效地根除“四风”。

  • 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要求、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与其他制度一起构成政党的行为规范,是政党成员及其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规则。习近平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6]132这就说明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任何时候“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25]80。从实践角度来看,由于不讲政治规矩、不遵守政治纪律,一些领导干部在政治上出了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25]80,如对党的团结统一、党的指导思想与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形象等造成意识形态层面的危害。因此,党员与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需要认识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中央权威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4]28很多事实证明,“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24]8。全体党员扎牢“四个意识”,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与新时代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党员党性的体现,也是人民的要求。党员与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服从党中央领导。党员与干部和党组织“坚持党性原则,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5]88,“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这是对大家党性的考验,也是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34]。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党中央“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因而抓落实“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34]。三是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的团结,就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同时需要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28]350-351。四是严格遵循组织程序,服从党的决定。“组织纪律性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6]766因此党员与干部必须遵循组织程序,自觉践行“四个服从”。五是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与规矩意识。加强法治建设与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6]770。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或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28]351。党员与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不仅必须遵守法规与纪律规矩,还必须教导身边的人包括工作人员与亲属遵守法规,明白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对党员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政治自觉的表现。

  •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和纪律要求,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党性与彰显党性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腐败在本质上是党性的一种变质,反腐败也就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5]385,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35]122-124

    新时代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一是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化构建与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36]。一方面坚持党内法规制度的“立改废释”,坚持党纪严于国法,有效衔接党内法规与国家法规,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另一方面“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22]93。二是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在实践中就是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三是端正用人导向,落实好干部标准。“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25]142,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来选拔任用干部[6]337-338。这二十字好干部标准集中体现了党性的内涵与外延,是新时代党员与干部应当坚守的标准。四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审计。“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22]70因此要强化审计与监督,健全审计监督制度机制,防止贪污腐化与奢靡之风,使干部与党员都养成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从而在全党上下形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人民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五是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坚守党员的政治立场与法纪意识,其次“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亲属子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37]101。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党员干部搞好家教家风,对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文化保障作用。

  • 习近平指出:党性修养存在的许多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22]87。由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5]391,因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从而使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同向发力[38]321。因而解决党性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就需要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补齐党内法规制度短板,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这就要求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提高和确保党员党性修养。一是需要完善党内权力运行和监督的制度机制。“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监督,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28]678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自觉接受监督外,更需要有外在的强有力的制度监督。新时期要着力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的职能作用[39]。同时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6]136。通过完善监督制度机制,使各种监督形成合力,达到对党员与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制约。二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执政党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很大,应该有一个权力清单”[24]55来规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权力。通过权力清单制度,使党员与干部真正做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三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37]549。在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的同时,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使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规制度建设统筹协调,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三者的有机统一,从而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的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同时,习近平指出需要通过贯彻落实法规制度来形成法规制度权威——不敢腐与不能腐的惩戒机制和威慑力,从而在制度实践的基础上达到思想境界上的“不想腐”。只有“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有效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25]188。因此,在实践维度上,一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23]87。因此党内政治生活特别要注意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要使其起到警示作用,要使党员与干部尤其领导干部认识到“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性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2]403。三是贯通国内国外两个反腐场域,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力度,形成强大的反腐压力,彰显制度的反腐威慑力。总之,通过党内法规与国家法规的严格执行与实践,在培育制度权威的同时促进党员与干部自觉增强遵纪守法的党性意识,从而达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的。

  • 党章明确规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巡察制度、开展巡视工作,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习近平指出,“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要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22]113-114;巡视巡察要“增强对党负责的政治意识、发现问题的责任意识、敢于提出问题的党性意识,切实加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22]107。因此,巡视巡察的重点在于,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四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违纪违法问题、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等[22]107-108。此外,在巡视巡察中发现的党的领导作用不发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样、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选人用人失察、巡视整改不力等问题,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查上一级并追究领导责任、党组织责任[23]366

    习近平对巡视巡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就是要带着问题去,对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盯着线索查,抓早抓小,使有问题的人无处藏身,“凡是涉及腐败问题的,决不姑息,一查到底”[22]112。因而从巡视巡察制度的实践形态来看,一是实行巡视巡察全覆盖。各个“省区市党委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巡视方针,深化聚焦转型,做到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22]116。县级党委要加大巡察力度,着力发现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二是巡视巡察狠抓整改,加强“回头看”,督促落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对巡视巡察发现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要“回头看”,督促落实整改责任,凡是“整改不力的,都要严肃追责”[22]63。三是巩固和深化专项巡视。由于专项巡视目标明确、问题集中、效果明显,因此在常规巡视完成之后逐步转向专项巡视,从而使专项巡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巡视巡察方法,推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从行动实践转化为制度建设来看,一方面巡视巡察暴露出的问题说明需要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巡视巡察中好的实践经验与做法需要上升为制度安排,因此习近平又提出“不断完善巡视制度,更好依纪依法巡视”[22]117。从巡视巡察制度的完善角度来看,一是创新巡视巡察形式,进一步拓展巡视巡察的监督内容,不断创新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二是细化整改问责制度,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这些经验、做法与创新反映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修改里面。总之,加强巡视巡察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目的在于不断发现问题并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监督,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与良好的政治生态[40]

  • 列宁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41]672从这一观念出发,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41]676,需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思考与看待问题,提出鲜明的革命纲领与政策主张;二是“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41]672,“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是社会主义者的始终不渝和绝对必须履行的义务”[41]678。也就是说,共产党组织与党员的党性体现为牢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人民立场,始终不懈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加强党性修养既要改造主观世界,更要体现为客观言行[42]15,即产生实实在在的有利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结果。毛泽东也曾明确指出,“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与“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43]1094。这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党性内涵最好的界定,也指出了加强党性修养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增强党性意识、加强党性修养。进而言之,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以及党组织增强党性,需要将思想理论维度的党性转化为实践维度的党性。因而要做一个党性坚定的共产党员,“仅仅对党忠诚与有组织观念,还是远远不够的”[42]15,因为这是作为政党对其党员的普遍要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体现对党忠诚与有组织观念的党性,还必须看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实效。也就是说,加强党性修养也需要严格遵循实效性规律[44],在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修炼党性、展现党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针对新时代党性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相关重要论述中从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既有理论维度的,也有实践维度的,还有制度维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方法体系,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高度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思想性与政治性的高度统一[20],是新时代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指导方法与基本原则。在这个方法体系中,思想理论上的党性修养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党员理想信念问题;制度上的党性修养方法,既要解决党员与党组织的制度意识问题,又要解决用制度来保障与规范党性修养的问题;实践上的党性修养方法,既要解决理想信念与制度规范的落实落地问题,又要通过实践来增强理想信念与制度意识,解决党员作风问题与党组织的党性问题。这种实践,既包括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也包括理想信念的践行,但最主要的就是在为人民服务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体现党性、增强党性。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党员队伍构成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21]454也就是说,影响党员党性修养与党组织党性的消极因素也是复杂的。因此,新时代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与党组织增强党性既需要在思想、理论、认识上解决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指出的这些突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依照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中提出的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增强党性意识、加强党性修养。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性修养的根本方法。因此,在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党员党性修养与党组织党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党性意识,加强党性修养;需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奋斗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有效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领导国家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4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