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的制备——一个有机制备实验的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巍, 李朝星. 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的制备——一个有机制备实验的设计[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7): 196-20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7.028
引用本文: 文巍, 李朝星. 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的制备——一个有机制备实验的设计[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6(7): 196-20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7.028
WEN Wei, LI Chao-xing. 3-Hydroxy-3-(4-Nitrophenyl)-1-Phenyl-1-Acetone——Experimental Design of Organic Prepar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6(7): 196-20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7.028
Citation: WEN Wei, LI Chao-xing. 3-Hydroxy-3-(4-Nitrophenyl)-1-Phenyl-1-Acetone——Experimental Design of Organic Prepar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6(7): 196-200. doi: 10.13718/j.cnki.xsxb.2021.07.028

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的制备——一个有机制备实验的设计

  •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SWU11905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文巍,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3-Hydroxy-3-(4-Nitrophenyl)-1-Phenyl-1-Acetone——Experimental Design of Organic Preparation

  • 摘要: 设计了一个通过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合成β-羟基酮的有机制备实验方案. 该实验以苯乙酮和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通过对碱的类型、温度、溶剂用量等的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反应条件,能够以97%的产率获得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化合物. 该实验方案绿色环保、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符合本科有机制备实验的要求.
  • 加载中
  • 图 1  碱性条件下苯乙酮与对硝基苯甲醛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图 2  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的1H NMR谱图

    表 1  碱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编号 反应时间/h 产率/%
    1 NaHCO3 22 30*
    2 Na2CO3 6 88
    3 K2CO3 2.5 96
    4 Cs2CO3 2 97
    5 K3PO4 2 88
    注:*为转化率.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碳酸铯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编号 碳酸铯用量/mmol 反应时间/h 产率/%
    1 5.00 2 97
    2 3.75 2 95
    3 2.50 2 93
    4 1.25 2 9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编号 温度/℃ 反应时间/h 产率/%
    1 30 8 92
    2 40 4 92
    3 50 2 97
    4 60 2 90
    5 70 1.5 痕量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溶剂量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编号 溶剂用量/mL 反应时间/h 产率/%
    1 10 2 90
    2 20 2 97
    3 30 2 97
    4 40 2 94
    5* 20 2 92
    注:*苯乙酮用量为5.0 mmol.
    下载: 导出CSV
  • [1] 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M]. 4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482-489.
    [2] 李艳梅, 赵圣印, 王兰英. 有机化学[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3] 马学兵, 解正峰, 敬林海. 有机物制备[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4] 兰州大学. 有机化学实验[M]. 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84-290.
    [5] 张复兴. 相转移催化下的交叉羟醛缩合反应[J]. 衡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 1997, 18(3): 4-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YSF199703001.htm
    [6] 刘小玲, 林穗云. 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实验改进[J]. 嘉应大学学报, 1999, 17(6): 20-2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DB199906006.htm
    [7] LIST B, LERNER R A, BARBAS C F. Proline-Catalyzed Direct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0, 122(10): 2395-2396. doi: 10.1021/ja994280y
    [8] 张浩, 彭云贵. 联二萘酚双锂盐催化的aldol反应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1): 12-1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NND200801004.htm
    [9] doi: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chin.200423097 WANG G W, ZHANG Z, DONG Y W.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fficient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Hydroxyl Ketones [J].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4, 8(1): 18-21.
    [10] 苏学素, 魏沙平, 曹维荃, 等. 非化学类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7(11): 124-127.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id/jscnuhhsexnsfdxxb201211025
    [11] 苏学素. 非独立设课有机化学实验考核体系改革的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5(5): 178-181.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sxb.2020.05.029
  • 加载中
图( 2) 表( 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17
  • HTML全文浏览数:  817
  • PDF下载数:  11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8-19
  • 刊出日期:  2021-07-20

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的制备——一个有机制备实验的设计

    作者简介: 文巍,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研究
  • 西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SWU119059)

摘要: 设计了一个通过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合成β-羟基酮的有机制备实验方案. 该实验以苯乙酮和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通过对碱的类型、温度、溶剂用量等的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反应条件,能够以97%的产率获得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化合物. 该实验方案绿色环保、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符合本科有机制备实验的要求.

English Abstract

  • 羟醛缩合反应又称aldol反应,是含有α-氢原子的醛酮化合物参与的一类重要有机化学反应,该反应也是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1-2]. 在有机制备实验教材中安排的羟醛缩合反应的内容,如两分子丁醛间的缩合反应[3]、苯甲醛与丙酮的缩合反应[3]以及苯甲醛与苯乙酮的缩合反应[3-4],均是以氢氧化钠作为碱以促进烯醇负离子的形成. 但由于氢氧化钠的碱性过强,生成的β-羟基醛酮化合物将进一步脱水,最终得到共轭的α,β-不饱和醛或α,β-不饱和酮. 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两点误解:①认为羟醛缩合反应是两分子羰基化合物加成形成β-羟基羰基化合物后,再脱水形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5-6];②认为β-羟基羰基化合物难以稳定存在,总是会脱水形成α,β-不饱和醛酮. 但事实上,根据反应底物或产物结构的不同,羰基化合物间的反应被冠以了不同的名称,例如芳香醛与含α-H的醛、酮缩合制备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被称为克莱森-施密特缩合反应(Claisen-Schmidt反应). 同时,β-羟基羰基化合物也是一类稳定的化合物,已有许多关于其合成的报道. 如2000年,List等人[7]报道了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2008年,张浩等[8]报道了联二萘酚双锂盐催化的羟醛缩合反应;2004年,Wang等[9]报道了在催化量Na2CO3存在下α-甲基酮与芳香醛的羟醛缩合反应.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熟悉有机化合物性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11]. 同时,本科有机制备实验还需满足操作安全、避免使用高毒和强腐蚀性试剂,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等要求.

    结合文献[9]报道,本研究设计了一个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合成β-羟基酮的实验,以苯乙酮和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以水作为溶剂,在碳酸铯存在的条件下制备3-羟基-3-(4-硝基苯基)-1-苯基-1-丙酮. 本研究设计的实验中涉及薄层色谱监测反应和抽滤等基本操作,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技能.

  • 掌握羟醛缩合反应的反应机理,学习β-羟基醛酮的合成方法;学习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和抽滤等基本操作.

  • 苯乙酮与对硝基苯甲醛的交叉羟醛缩合反应方程式为

    其具体的反应机理见图 1.

  • 仪器:电子天平,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浴,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布氏漏斗及抽滤瓶,圆底烧瓶等.

    试剂:苯乙酮(重庆川东化工);对硝基苯甲醛(安耐吉化学);碳酸铯(阿达玛斯试剂);碳酸氢钠(重庆川东化工);碳酸钠(重庆川东化工);碳酸钾(重庆川东化工);磷酸钾(阿达玛斯试剂);实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苯乙酮(0.62 mL),对硝基苯甲醛(755 mg)和水(30 mL),室温下剧烈搅拌数分钟,以形成足够的浊度和良好的分散度. 然后加入碳酸铯(1.63 g),在50 ℃下继续反应,并通过薄层色谱监测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析出大量白色固体,由油水两相体系变为固液两相体系. 反应完成后(约2 h),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布氏漏斗抽滤,固体用水洗涤(20 mL×3),干燥后得白色至米黄色粉末,称质量并计算产率(经3次实验,其收率的平均值为97%). 以氘代氯仿作为溶剂,用Bruker-600核磁共振仪进行核磁共振分析:1H NMR (600 MHz,CDCl3) δ 8.23 (d,J=8.6 Hz,2H),7.95 (d,J=7.4 Hz,2H),7.61 (t,J=8.4 Hz,3H),7.48 (t,J=7.8 Hz,2H),5.46 (dt,J=8.7,2.7 Hz,1H),3.86 (d,J=3.0 Hz,1H),3.38 (qd,J=17.8,6.0 Hz,2H);13C NMR (150 MHz,CDCl3) δ 199.47,150.26,147.42,136.26,133.99,128.83,128.16,126.57,123.79,69.25,46.98.

  • 按照1.4的实验方法,首先考察了不同的无机碱对反应的影响(表 1).

    表 1可见,以碳酸钾和碳酸铯作为碱时反应效果较好,能够分别获得96%和97%的产率. 当使用碱性较弱的碳酸氢钠时,反应22 h原料的转化率也只有30%;使用碳酸钠反应时间也较长,需要6 h才能反应完全. 以磷酸钾作碱能够在2 h完成反应,但监测到较多的脱水产物α,β-不饱和酮的产生,且所得产物的颜色较深. 最终,选择以碳酸铯作为碱,进行后续的条件筛选.

  • 考察了碳酸铯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 2. 随着碳酸铯用量的减少收率略有降低. 最终,决定碳酸铯的用量为5.0 mmol.

  • 考察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 3.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对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反应时间需要相应延长;而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脱水副产物的量会逐渐增加. 如当反应温度为30 ℃时,反应时间需要延长到8 h;而当反应温度升高到70 ℃时,原料能够在1.5 h内转化完全,但通过TLC监测发现,主要生成的是脱水产物α,β-不饱和酮. 因此,温度的准确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 探究了溶剂水的用量和反应物比例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 4. 当使用10 mL的水作为溶剂时,产物析出困难且产物颜色较深,同时有脱水副产物的生成导致产率降低明显. 随着溶剂用量的增加,脱水产物随之消失,所得产物成白色. 当溶剂用量为20~30 mL时,获得最高的产率. 当将苯乙酮的用量由5.3 mmol改为5.0 mmol时,产物的收率有所降低,因此决定苯乙酮的用量依然为5.3 mmol.

    通过反应条件的系统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当对硝基苯甲醛用量为5.0 mmol时,苯乙酮的用量为5.3 mmol,碳酸铯用量为5.0 mmol,溶剂用量为20~30 mL,并在50 ℃下反应2 h.

  • 本研究对苯乙酮和对硝基苯甲醛制备β-羟基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其产物的1H NMR谱图见图 2. 整个实验过程约需要3 h,实验方案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可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适合作为本科有机制备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