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从“占有”到“创生”:“新课标”视域下中小学教学范式的转型与实施

上一篇

下一篇

韩雪童. 从“占有”到“创生”:“新课标”视域下中小学教学范式的转型与实施[J]. 教师教育学报.
引用本文: 韩雪童. 从“占有”到“创生”:“新课标”视域下中小学教学范式的转型与实施[J]. 教师教育学报.
HAN Xuetong. From “Possession” to “Generation”: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ng and Learning Paradig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Vis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Citation: HAN Xuetong. From “Possession” to “Generation”: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ng and Learning Paradig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Vis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从“占有”到“创生”:“新课标”视域下中小学教学范式的转型与实施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韩雪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G420

From “Possession” to “Generation”:The Trans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ng and Learning Paradig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Vis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 摘要: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聚焦,迫使教学必须实现转型。当前,“占有”为本的教学,因其简化取向的知识观、存储取向的学习观、灌输取向的教学观,以及直接性的概念传递,致使学生停滞于符号识记,从而难以激活诗性想象、无法涵育情感理解、未能培养实践能力。而“创生”为本的教学,则以复杂取向的知识观、探究取向的学习观、适性取向的教学观,通过间接性的活动体验,促进个性潜能的激活、价值意义的深化、综合素质的建构。因此,从“占有”到“创生”的范式转向,是孕育核心素养的必然之举。为突破头脑对符号信息机械识记的桎梏,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激活研究兴趣;通过知识系统的组建,提供探险资源;通过线索暗示的埋藏,导引复演历程;通过精彩表现的捕捉,延展创造空间。

  • 加载中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OECD.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EB /OL].(2005-05-27)[2023-08-29].https://www.oecd.org/pisa/35070367.pdf.
    [3] 陈子丽,罗生全.从知识获得到知识创生:数字教科书建构的知识逻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2):70-76.
    [4]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08(2):21-25.
    [5] 刘云杉.拔尖的陷阱[J].高等教育研究,2021(11):1-17.
    [6] 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70.
    [7] 林梓媛,魏善春.过程哲学视域中的教师发展:境遇、图景与路向[J].教师教育学报,2023(2):20-27.
    [8] 郭华.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2):8-26.
    [9] 小威廉·E.多尔,M.杰恩·弗利纳,唐娜·楚伊特,等.混沌、复杂性、课程与文化(一场对话)[M].余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10] 李洋洋.知识视角下的深度学习:意涵阐释、现实阻隔与进阶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22(11):58-64.
    [11] 周建强,杨文静.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核心要义与思想精髓探究——基于“隐喻”与“自组织”视点[J].教师教育学报,2023(3):73-81.
    [12] 费多益.心身关系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72.
    [13] 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1.
    [14] 张良,王永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过程与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22(6):65-7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37
  • HTML全文浏览数:  1637
  • PDF下载数:  198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从“占有”到“创生”:“新课标”视域下中小学教学范式的转型与实施

    作者简介: 韩雪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聚焦,迫使教学必须实现转型。当前,“占有”为本的教学,因其简化取向的知识观、存储取向的学习观、灌输取向的教学观,以及直接性的概念传递,致使学生停滞于符号识记,从而难以激活诗性想象、无法涵育情感理解、未能培养实践能力。而“创生”为本的教学,则以复杂取向的知识观、探究取向的学习观、适性取向的教学观,通过间接性的活动体验,促进个性潜能的激活、价值意义的深化、综合素质的建构。因此,从“占有”到“创生”的范式转向,是孕育核心素养的必然之举。为突破头脑对符号信息机械识记的桎梏,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激活研究兴趣;通过知识系统的组建,提供探险资源;通过线索暗示的埋藏,导引复演历程;通过精彩表现的捕捉,延展创造空间。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