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玛克辛·格林“全面觉醒”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王爽, 王宏方. 玛克辛·格林“全面觉醒”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J]. 教师教育学报.
引用本文: 王爽, 王宏方. 玛克辛·格林“全面觉醒”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J]. 教师教育学报.
WANG Shuang, WANG Hongfang. Maxine Green's 'wide-awakeness' teacher view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Citation: WANG Shuang, WANG Hongfang. Maxine Green's "wide-awakeness" teacher view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玛克辛·格林“全面觉醒”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爽, 教育学硕士, 邯郸学院学生工作部教师; 王宏方, 教育学博士,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 中图分类号: G451

Maxine Green's "wide-awakeness" teacher view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 摘要: “全面觉醒”是玛克辛· 格林教师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 “全面觉醒”的提出是基于对技术理性危害的反思、 对过度追求教育工具价值的纠偏以及对教师对于教育生活与个人生活的麻木和忽视自我存在的警惕。 这一概念自社会学领域借鉴而来, 旨在描述保持高度意识张力和充分关注教育生活的教师理想意识状态, 兼顾教师自我意识层面和身份意识层面觉醒双重诉求。 对当代教师而言, 实现“全面觉醒”有着助推个人成长与角色成长的双重价值: 既帮助教师有意识地去改变现状, 追求更好的生活, 也促使教师突破自身认识和思维局限,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助力学生发展个性、 发挥潜能。
  • 加载中
  • [1] 张善超,勒玉乐,马克辛・格林的"全面觉醒"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21(2):14-23.
    [2] 玛克辛・格林、释放想象教育、艺术与社会变革[M].部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GREENE M. Toward wide-awakeness:an argument for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in education[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77,79(1):119-125.
    [4] 玛克辛・格林.学习的风景[M].史林,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 GREENE M. Teacher as stranger: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age[M]. Belmont, 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73.
    [6] 阿尔弗雷德-许荻.社会实在问題[M].修订版.霍桂 桓,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226.
    [7] [7] 郭芳. 教师作为 “陌生人”: 玛克辛・格林教师哲学思想研究 [J]. 比较教育研究,2014(8):37-43.
    [8] KOHLI W. The passionate mind of Maxine Greene: 'I am …… not yet'[M]. London: Falmer Press, 1998.
    [9] 阿尔弗雷德-许荻.社会理论研究[M].霍桂桓,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95.
    [10] 叶阐."新基硣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358.
    [11] 林梓授,魏善春,过程哲学视域中的教师发展:境遇、图景与路向[J].教师教育学报,2023(2):20-27.
    [12] 姜勇,庞丽娟.论教师的意识唤醒[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5):38-40.
    [13] AYERS W, MILLER J L. A light in dark times:Maxine Greene and the unfinished conversation[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8:152.
    [14]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702.
    [15] 伍叶琴,李森,戴宏才.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J].教育研究,2013(1):119-125.
    [16] 施宜煌,赖郁㻌。"教师即陌生人"隐喻对教师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研究季刊,2010(1):111-145.
    [17] 郑楚楚.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困境及其超越:时间哲学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22(8),30-37,62.
    [18] 杜启达,李如密.教学陌生化的形态、意蕴及实现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 2023(1):1-7,111.
    [19] GREENE M. Teaching:the question of personal reality[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the Voice of Scholarship in Education, 1978,80(1):24-3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78
  • HTML全文浏览数:  1078
  • PDF下载数:  169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玛克辛·格林“全面觉醒”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王爽, 教育学硕士, 邯郸学院学生工作部教师; 王宏方, 教育学博士,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 1. 邯郸学院学生工作部, 河北邯郸 056001;
  • 2.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摘要: “全面觉醒”是玛克辛· 格林教师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 “全面觉醒”的提出是基于对技术理性危害的反思、 对过度追求教育工具价值的纠偏以及对教师对于教育生活与个人生活的麻木和忽视自我存在的警惕。 这一概念自社会学领域借鉴而来, 旨在描述保持高度意识张力和充分关注教育生活的教师理想意识状态, 兼顾教师自我意识层面和身份意识层面觉醒双重诉求。 对当代教师而言, 实现“全面觉醒”有着助推个人成长与角色成长的双重价值: 既帮助教师有意识地去改变现状, 追求更好的生活, 也促使教师突破自身认识和思维局限,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助力学生发展个性、 发挥潜能。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