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冯运, 沈萍霞.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引用本文: 冯运, 沈萍霞.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FENG Yun, SHEN Pingxia.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Value Implications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Spirit of Educationalist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Citation: FENG Yun, SHEN Pingxia.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Value Implications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Spirit of Educationalist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冯运,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沈萍霞,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 中图分类号: G451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Value Implications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Spirit of Educationalists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热爱国家与热爱教育事业的统一、道德修养与行业操守的统一、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追求卓越与开拓创新的统一、教育情感与教育情结的统一、教育视野与教育格局的统一。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助于丰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精神支撑,凝聚教师队伍精神内核,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教育家精神的辐射作用。培育教育家精神符合强国强教的需要,应通过明确培育目标把握培育的正确方向、构建培育格局打造立体化的培育体系、探索培育策运用科学的培育方法、实施培育监测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等途径,形成“目的—培育—评价—再培育”的良性培育机制,用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队伍的修为与精气神。
  • 加载中
  • [1]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5-29)[2024-01-04].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
    [2]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3-02-18)[2024-01-04].https://hudong.moe.gov.cn/s78/A10/tongzhi/202304/t20230427_1057568.html.
    [3] 中国教育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强国建设使命[EB/OL].(2023-09-10)[2024-01-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309/t20230911_1079583.html.
    [4] 吴刚.教育家与教育精神[J].教育发展研究, 2019(24):1-7.
    [5] 纪大海,刘高,黄培森.教育家成长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7(10):75-79, 100.
    [6]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755.
    [7] 王烽.也谈教育家精神[J].中小学管理, 2023(9):32.
    [8] 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EB/OL].(2023-09-09)[2024-01-04].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3-09/09/c_1129854536.html.
    [9] 习近平谈理想信念[EB/OL].(2019-07-26)[2024-01-04].http://www.qstheory.cn/2019-07/26/c_1124799011.htm.
    [10] 王迎.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1] 余慧娟,赖配根,李帆,等.人民教育家于漪[J].人民教育, 2019(20):6-35.
    [12]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1):41-46, 72.
    [13] 张东刚.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10):31-35.
    [14] 何星亮.创新性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J].思想战线, 2023(5):1-10.
    [15]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16]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59.
    [17]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4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5.
    [18]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 2021(4):4-11.
    [19] 王炳林.精神之美--我们为什么需要精神[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1-3.
    [20] 马勇.近十年高校师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3(11):89-94.
    [21] 薛峰,李彦杰.从失范到示范: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审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2):89-92.
    [22] 蒋福超.论教师精神的现代困境--兼论教师教育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 2021(4):7-13.
    [23] 周彬.论技术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的路径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 2023(2):1-8, 14.
    [24] 马勇军,姜雪青,王子娴.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师教育学报, 2020(6):22-29.
    [25] 李达仁.人民网评: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EB/OL].(2018-09-10)[2021-01-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8/zt1818_pl/mtpl/201809/t20180910_348142.html.
    [2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1.
    [2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2(30):4-27.
    [28] 程建平,张志勇.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和路径[J].教育研究, 2022(4):132-136.
    [29] 谢泽源,余必健.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体系:目标、构建与实施[J].教育学术月刊, 2023(6):49-56.
    [30] 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EB/OL].(2023-09-15)[2024-01-04].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4156.htm.
    [31] 中国教育报.躬身育才铸师魂.[EB/OL].(2021-09-08)[2024-01-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13/202109/t20210908_560785.html.
    [32] 凯瑟琳·埃尔金,李雁冰.教育的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 2016(18):1-6.
    [33] 廖志诚.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机制的建构逻辑[J].探索, 2015(2):155-15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69
  • HTML全文浏览数:  2169
  • PDF下载数:  49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

    作者简介: 冯运,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沈萍霞,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陕西 西安 710062
基金项目: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热爱国家与热爱教育事业的统一、道德修养与行业操守的统一、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追求卓越与开拓创新的统一、教育情感与教育情结的统一、教育视野与教育格局的统一。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助于丰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精神支撑,凝聚教师队伍精神内核,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教育家精神的辐射作用。培育教育家精神符合强国强教的需要,应通过明确培育目标把握培育的正确方向、构建培育格局打造立体化的培育体系、探索培育策运用科学的培育方法、实施培育监测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等途径,形成“目的—培育—评价—再培育”的良性培育机制,用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队伍的修为与精气神。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