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召唤与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谢冕. 召唤与抉择[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7(6).
引用本文: 谢冕. 召唤与抉择[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7(6).
Citation:

召唤与抉择

  • 摘要: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9
  • HTML全文浏览数:  134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召唤与抉择

  • 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北京市,100875

摘要: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