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 C.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278.
格特·比斯塔.测量时代的好教育:伦理、政治和民主的维度[M].张立平,韩亚菲,译.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11-12..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1-05-24].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刘云生.论新时代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2):13-24.
杨聚鹏.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6):181-190.
辛涛,李雪燕.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6):38-43.
TYLER R W. Changing concept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6, 10(1):1-113.
CRONBACH L J. Course Improvement through Evaluation[M].Boston:Kluwer-Nijhoff. 1983:101-115.
STUFFLEBEAM D L. A depth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requirement[J].Theory Into Practice, 1966, 5(3):121-133.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7.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约翰·杜威.评价理论[M].冯平,余泽娜,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19.
格朗兰德.教学测量与评价[M].郑军,等编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4.
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 2012(4):69-73.
靳玉乐.教育评价改革的"去三化"与"兴三化"[J].大学教育科学, 2021(1):13-15.
张善超,仇国伟.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困境与化解之道[J].大学教育科学, 2022(1):89-96.
新华社.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EB/OL].(2021-03-06)[2021-09-24].https://www.gov.cn/govweb/xinwen/2021-03/06/content_5591047.htm?eqid=ee17888500022c13000 000036474bed1
JACKSON M R.Unified clinical science, or paradigm diversity?Comment on Melchert (2016)[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17, 72(4):395-396.
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50.
司林波,裴索亚.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评价制度发展的历程、特征与展望[J].现代教育管理, 2021 (10):1-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EB/OL].(1958-09-19)[2021-05-09].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2-09/10/content_26746856.htm.
冯丹,朱德全.中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变迁:脉络、逻辑与路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 (10):69-77, 86.
古贝,林肯.第四代评估[M].秦霖,蒋燕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
曹渡帆,朱德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数字正义何以可能[J].电化教育研究, 2023(12):21-27, 34.
王哲.解决问题——劳丹科学进步模式述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S1):85-87.
秦建平,陈晓松,周亚,等.科学进步视野下教育评价理论的代际发展审思[J].教育导刊, 2022(12):5-12.
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64-76.
卢岚.社会转型与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及其运作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 (7):14-20.
刘云生.抢占教育智能化评估的制高点[J].教育发展研究, 2019(3):3.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M].林俊宏,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2017:340-341.
罗生全,陈卓.大数据时代教育评价的价值重构与逻辑理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4):116-128.
刘云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立体评价的时代意蕴与探索思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10):3-10, 23.
马丁·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37.
吴龙凯,程浩,张珊,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时代内涵、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 研究, 2023(9):19-25.
曾水兵.什么是好的教育[J].人民教育, 2007(17):60.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M].周红,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39.
朱德全,许丽丽.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J].中国电化教育, 2019(9):1-6.
周作宇.论教育评价的治理功能及其自反性立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8):1-19.
蔡心心,秦一鸣,李军.教育改进学的创建与中国探索:知识基础与学科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 究, 2020(3):25-33.
吉永桃,冯建军.加速社会教育中的时间困境及其超越[J].基础教育, 2022(5):5-16.
祁占勇,杜越.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2):29-42.
菲利普•W.杰克逊.课堂生活[M].丁道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204-205.
刘志军,徐彬.教育评价: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博弈及超越[J].教育研究, 2019(5):10-17.
逯行.智能技术引发的教育主体行为失范如何判定:方法、类型与表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2 (2):37-46.
万永奇.好的教育评价及其实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6):109-115.
谢小蓉,张辉蓉.五育并举视域下学生增值评价的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 2021(11):32-38.
谢小蓉,张辉蓉.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2(5):27-35.
范涌峰,宋乃庆.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及其范式构建[J].中国社会科学, 2019(12):139-155, 202-203.
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2:3.
杜明峰.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取向及其伦理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 2022(6):65-70, 77.
张进良,杨苗,谈桂芬.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然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 2023(2):18-27.
宋乃庆,郑智勇,周圆林翰.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数据赋能与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 2021 (2):1-7.
胡伶.教育政策评估标准体系的架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34):20-24.
吴康宁.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J].教育研究, 2012(1):24-31.
刘云生.论新时代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2):13-24. 刘志军,徐彬.教育评价的实践定位及其实现——基于实践哲学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 2022(4):64-70.
刘云生.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中国路向[J].教育与经济, 2023(4):3-12.
司林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背景、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22(1):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