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67-77.
|
李洪华.论五四时期的"大学叙事"小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140-148.
|
李洪华.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学书写——论1990年代以来的大学叙事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3):119-130.
|
田青艳.架空的畸形成长——对新世纪大学叙事长篇小说的一种反思[J].新文学评论, 2018(4):65-69.
|
蒋鹏."无根"的象牙塔——论民国初至抗战前文学中的大学叙事[J].名作欣赏, 2017(3):39-41.
|
李洪华."五四"大学叙事中的留学书写[J].文艺研究, 2018(3):57-6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教育成就:统计数据1949-198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40.
|
吴叶林, 崔延强.歌以载道:大学校歌与战时大学精神论析[J].重庆高教研究, 2019(4):110-121.
|
王美, 曲铁华.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科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90-96.
|
王展志, 张文峰.大学西迁档案, 见证知识精英的家国情怀——陕西省档案馆"抗战"相关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纪实[J].中国档案, 2019(11):28-31.
|
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86.
|
李洪华, 任宗雷.革命救亡语境中的抉择与坚守——论19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大学叙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5):117-122.
|
巴金.巴金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426.
|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296.
|
梁实秋.偏见集[M].南京:正中书局, 1934:53.
|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2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105.
|
凌宇, 张森.联大时期沈从文的知识分子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1):122-125.
|
曾丙健.抗战中"存知"与"救世"的不同教育精神——西南联合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比较简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9(4):125-134.
|
鹿桥.未央歌[M].合肥:黄山书社, 2008.
|
朱光明, 范蕊.我们时代的大学精神:危机与重构——基于雅斯贝尔斯陶冶思想的启发[J].重庆高教研究, 2018(5):20-29.
|
钱锺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208-209.
|
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6.
|
万迪鹤.中国大学生日记[M].上海:生活书店, 1937:2.
|
苏雪林.新文学研究[M].武汉:国立武汉大学, 1934:236.
|
陶清.中国大学生日记[J].清华周刊, 1935(2):34-37.
|
阳翰笙.大学生日记[M].上海:湖风书店, 1933:13-15.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58.
|
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