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2014-08-19)[2020-02-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
柳海民, 谢桂生.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11(11):96-101.
|
谢芝玥, 钟发全.卓越教师的专业修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4:12.
|
付淑琼.美国中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68.
|
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3):36-38.
|
刘阳科.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探究、实践探索及其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9):20-24,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01-06-08)[2020-02-2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001/201404/xxgk_167343.html.
|
龚孝华.变:学校教育评价观探索之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4.
|
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39.
|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301.
|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249.
|
大卫·M.菲特曼.使能性评估理论[M].张玉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2.
|
GRONBACH LJ. Toward reform of program evalu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981(1) :60-63.
|
FETTERMANDM.Steps of empowerment evaluation:from california to cape town[J].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1994 (3):305-313.
|
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6.
|
马晓萍.新课程视阈下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银川: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3.
|
黄永刚.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7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