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士谋, 张平宇, 余成, 等.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 地理科学, 2014, 34(6): 641-647.
|
姚士谋, 冯长春, 王成新, 等. 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
王静, 郑振源, 黄晓宇, 等. 对中国现行土地利用战略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反思[J].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4): 9-12.
|
孙宇杰, 陈志刚.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J]. 资源科学, 2012, 34(5): 889-895.
|
张乐勤, 陈素平, 陈宝平, 等.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J]. 城市问题, 2014(2): 75-82.
|
张祚, 周敏, 金贵, 等. 湖北"两圈两带"格局下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18, 27(2): 65-75.
|
PROMPER C, PUISSANT A, MALET J P, et al. Analysis of Land Cover Changes i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as Contribution to Landslide Risk Scenarios [J]. Applied Geography, 2014, 53: 11-19. doi: 10.1016/j.apgeog.2014.05.020
|
TALEAI M, SHARIFI A, SLIUZAS R, et al. Evaluat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Multi-Functional and Intensive Urban Land Us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2007, 9(4): 375-391. doi: 10.1016/j.jag.2006.12.002
|
WARD D P, MURRAY A T, PHINN S R. A Stochastically Constrained Cellular Model of Urban Growth [J].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00, 24(6): 539-558. doi: 10.1016/S0198-9715(00)00008-9
|
PONTIUS G R, MALANSON J.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e and Accuracy of Two Land Change Model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5, 19(2): 243-265. doi: 10.1080/13658810410001713434
|
熊鹰, 陈云, 李静芝, 等.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仿真模拟[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62-577.
|
杨忍, 王洋, 徐茜, 等.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空间特征及其优化战略决策解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10): 53-58.
|
魏宁宁, 陈会广, 徐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10): 1556-1563.
|
吴佳, 邓旭晖, 刘平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9(5): 828-831.
|
谢天, 濮励杰, 张晶, 等. 基于PSR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3): 279-284.
|
廖喜生. 基于STIRPAT模型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效应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2): 94-97.
|
李景刚, 张效军, 高艳梅, 等. 基于改进熵值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4): 118-123.
|
吴嵩, 姜琦刚. 基于RS和GIS的小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S1): 53-57.
|
王群, 王万茂, 金雯.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综述与展望[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S1): 95-100.
|
乔伟峰, 孙在宏, 兰晓华, 等.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比较——以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12, 32(12): 127-132.
|
邓际洪. 基于PSR模型的四川省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D]. 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 2015.
|
曹竞文, 李淑杰, 李高行, 等. 基于PSR模型和熵权法的扶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9, 51(1): 125-132.
|
钟少华, 时鹏, 杨文刚, 等.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延长县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2): 283-289.
|
郑华伟, 张锐, 杨兴典, 等.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9): 1099-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