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炜. 历史·诗学·文本[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孙建江. 出版的力量——从三套丛书看出版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推动[J]. 出版广角, 2019(9): 38-41.
金婧. 1997: 幻想之花初开——论"大幻想文学"丛书(中国卷)的诞生与式微[D].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卢宁. 英语儿童幻想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分析[J]. 东方翻译, 2020(3): 6-15.
高红梅. 中国玄幻小说对英国现代奇幻文学的变异性接受[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 137-141.
滕巍. 中国玄幻文学研究十年述评[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1): 38-43. doi: 10.3969/j.issn.1009-8135.2011.01.009
韩云波. 大陆新武侠和东方奇幻中的"新神话主义"[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5): 65-68.
姜淑芹. 《哈利·波特》系列的双重叙事运动[J]. 外国语文, 2020(6): 32-38. doi: 10.3969/j.issn.1674-6414.2020.06.006
贺欣晔, 王纯菲. 多丽丝·莱辛幻想小说中的真幻意识[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215-220.
HUME K. Mimesis and Fantasy: responses to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M]. Slingsby: Methuen, 1984: 20-21.
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M]. 苏炳文, 译.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84: 93.
MANLOVE C N. The Fantasy literature of England [M]. New York: Palgrave, 1999.
郭星. 符号的魅影: 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的文化逻辑[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 2.
吴翔宇. 思想资源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学术化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127-136.
白璧德I. 卢梭与浪漫主义[M]. 孙宜学, 译.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16.
苏耕欣. 自然与文明、城市与乡村——评英国哥特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意识形态[J]. 国外文学, 2003(4): 44-49. doi: 10.3969/j.issn.1002-5014.2003.04.007
布赖恩·奥尔迪斯, 戴维·温格罗夫. 亿万年大狂欢——西方科幻小说史[M]. 舒伟, 孙法理, 孙丹丁, 译.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1: 37.
彭懿. 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M]. 上海: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
舒伟. 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DARTON H. Children's books in England: five centuries of social lif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8: 82.
EILERS M. On the orgins of Modern Fantasy[J]. Extrapolation, 2000(4): 317-337.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 杨德豫, 译.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6: 251-253.
朱自强. 儿童文学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安徒生. 安徒生童话[M]. 李可, 译.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08.
马丁, 乔治. 冰与火之歌1权力的游戏[M]. 谭光磊, 屈畅,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4: 12-13.
吴翔宇. 代际话语与性别话语的混杂及融通——《彼得·潘》的性别政治兼及儿童文学"不可能性"的理论难题[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9): 30-36.
王卫新, 隋晓荻. 英国文学批评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72.
易晓明. 优美与疯癫: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 164-165.
朱自强. 小说童话: 一种新的文学体裁[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4): 63-67.
梅子涵, 方卫平, 朱自强, 等. 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M]. 天津: 新蕾出版社, 2008.
朱自强, 李琦. 新时期儿童幻想小说的现代性反思[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 124-129. doi: 10.3969/j.issn.1672-335X.2018.03.018
舒伟. 历久弥新的艺术, 难能可贵的名称——"童话"的汉语名称辨析[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4): 80-84. doi: 10.3969/j.issn.1673-8039.2006.04.018
舒伟. 关于西方文学童话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外语研究, 2010(4): 86-91. doi: 10.3969/j.issn.1005-7242.2010.04.015
陈晓明, 彭超. 想象的变异与解放——奇幻、玄幻与魔幻之辨[J]. 探索与争鸣, 2017(3): 29-36. doi: 10.3969/j.issn.1004-2229.2017.03.003
叶祝弟. 奇幻小说的诞生及创作发展[J]. 小说评论, 2004(4): 41-43. doi: 10.3969/j.issn.1004-2164.2004.04.010
韩云波. 论2007年中国奇幻文学[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6): 29-34. doi: 10.3969/j.issn.1009-8135.2007.06.007
黄孝阳. 2006中国玄幻小说年选[G].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6: 前言14.
黎慧. 中国玄幻/奇幻小说研究二十年(2000—2019)[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6): 57-71.
韩云波.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形式建构的生成——一个类型学的分析[J]. 浙江学刊, 2019(6): 21-31.
冯琦. 网络玄幻小说的特征、发展及其价值[J]. 网络文学评论, 2019(2): 84-89.
韩云波. 从"后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 浙江学刊, 2020(4): 40-50.
刘国辉. 论2010年以来的中国大陆武侠小说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2): 51-64.
黄露. 中国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