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瑜, 孙博文, 王兵. 面向水源保护的秦巴山区生态补偿研究[J]. 环境保护, 2020, 48(19): 33-37.
黄利, 于焕生, 何丹, 等. 国内碳汇研究进展与前沿动态追踪——基于CNKI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林业经济, 2020, 42(4): 46-55.
匡耀求, 欧阳婷萍, 邹毅, 等. 广东省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12): 56-61.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12
胡剑波, 王青松. 基于碳平衡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量化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 2019(6): 145-154.
冯源, 朱建华, 刘华妍, 等.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县域碳收支空间格局预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2(4): 852-862.
EGGLESTION H S, BUENDIA L M K, et al.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M]. Kanagawa: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 Stantegies, 2006.
吕靖烨, 王腾飞. 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价格波动的长期记忆性和杠杆效应研究——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例[J]. 价格月刊, 2019(10): 29-36.
汪中华, 胡垚.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8, 37(2): 128-136. doi: 10.3969/j.issn.1004-910X.2018.02.016
闫梦, 王聪. 基于多尺度集成模型预测碳交易价格——以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为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5): 19-24. doi: 10.3969/j.issn.1004-292X.2020.05.004
赵领娣, 王海霞. 碳交易价格预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2): 76-79.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2017年全国碳市场价格水平与交易规模展望[EB/OL]. (2017-07-24)[2020-10-03]. 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7/0724/60103.html.
张巍. 区域碳补偿标准及额度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9, 35(24): 55-58.
周嘉, 王钰萱, 刘学荣, 等.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差异及碳补偿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 39(12): 1955-1961.
杨光春. 基于理论碳赤字的东北三省碳补偿费用预测[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9(1): 87-96.
蒋金荷.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 2011, 33(4): 597-604.
张贵, 齐晓梦.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生态补偿核算与机制设计[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1(1): 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