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小平. 师范学校与中国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 1897~1937[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83.
|
顾明远, 刘复兴. 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1921-2012)[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
马啸风. 中国师范教育史1897-2000[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5.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崔运武. 中国师范教育史[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
|
郝和国. 新中国扫除文盲运动[J]. 党的文献, 2001(2): 71-74. doi: 10.3969/j.issn.1005-1597.2001.02.011
|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
|
俞嘉怡, 荀渊. 1949年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变革特征及其政策价值[J]. 全球教育展望, 2015, 44(4): 80-85, 103.
|
余新, 王婷.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师在职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7): 21-26, 80.
|
朱旭东, 胡艳. 中国教育改革30年: 教师教育卷[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李廷洲, 王秋华, 吴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师队伍建设回眸[J]. 人民教育, 2019(17): 12-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5-20)[2021-05-09].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
王后雄, 李猛. 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J]. 教育科学, 2020, 36(6): 40-46.
|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 中国教育年鉴2015[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270.
|
董奇. "国培计划": 示范引领中国教师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9): 4-8.
|
徐建华, 周跃良, 殷玉新. 过程本位: 教师教育质量监测的路径选择[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 32(1): 8-13.
|
谭诤, 卢小陶. 中国教师教育政策70年演进历程及理性反思——基于价值取向与工具选择的双重视角[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 7(1): 63-69.
|
王定华. 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缘起与方略[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18): 20-22.
|
王有兰, 曾子桐. 教师专业伦理的失落与重塑[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2): 80-81.
|
刘铁芳. 从"敬业"到"乐业": 当前师德建设的基本问题[J]. 教育科学研究, 2005(7): 54-56.
|
王艳.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2): 49-56.
|
陈时见, 胡娜.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5(3): 69-74.
|
荀渊. 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4): 38-39.
|
宋磊. 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 7(6): 1-6.
|
李森, 崔友兴. 论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0(5): 65-72.
|
褚宏启. 教育治理: 以共治求善治[J]. 教育研究, 2014, 35(10): 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