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曹银贵, 王静, 等. 三峡库区近30a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4): 294-300, 401.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1.04.052
|
罗志军, 赵越, 李雅婷, 等. 基于空间组合特征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4): 265-272, 314.
|
包颖, 王三, 刘秀华. 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整治分析——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8): 108-115.
|
宋文, 吴克宁, 刘霈珈, 等.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区域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2): 70-77. doi: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1211
|
谭博文, 宋伟, 陈百明, 等. 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5): 183-192.
|
曲衍波, 张凤荣, 姜广辉, 等.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11): 290-296.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0.11.050
|
李玉华, 高明, 吕煊, 等.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12): 225-232.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4.12.028
|
闵婕, 杨庆媛, 唐璇. 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以库区重要区万州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 36(2): 149-158.
|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等. 经济发达地区镇域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空间差异研究——以太仓市陆渡镇和浏河镇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6): 759-766. doi: 10.11870/cjlyzyyhj201406003
|
毕国华, 杨庆媛, 王轶, 等. 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与模式——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12): 83-88.
|
张贵军, 朱永明, 臧亮, 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昌黎县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评价与分区[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12): 237-246.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6.12.034
|
卢德彬, 毛婉柳, 禹真, 等. 基于改进MCR模型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增长模拟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5): 322-326, 349.
|
张颖, 徐辉. 基于MC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11): 1485-1492.
|
洪步庭, 任平.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都江堰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6): 1386-1396.
|
文博, 刘友兆, 夏敏, 等.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36(4): 280-285.
|
杨立, 郝晋珉, 王绍磊, 等.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10): 308-315.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1.10.054
|
王成, 费智慧, 叶琴丽, 等. 基于共生理论的村域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与实现[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3): 205-214, 294.
|
张瑞頠, 杨庆媛, 范垚, 等. 村域功能分区与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模式研究——以潼南区中渡村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8): 107-112.
|
李卫民, 李同昇, 武鹏. 基于引力模型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以西安市相桥街道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1): 77-82.
|
樊天相, 杨庆媛, 何建, 等. 重庆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以长寿区海棠镇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5): 883-894.
|
邹亚锋, 刘耀林, 孔雪松, 等. 加权Voronoi图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60-563.
|
申月静, 雷国平, 曲晓涵, 等. 基于加权Voronoi图扩展断裂点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4): 284-289, 295.
|
肖展春, 危小建, 文莹, 等. 基于MCR和多因素评价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调控分区[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 37(2): 121-127. doi: 10.3969/j.issn.1003-2363.2018.02.023
|
KNAAPEN J P, SCHEFFER M, HARMS B. Estimating Habitat Isol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2, 23(1): 1-16. doi: 10.1016/0169-2046(92)90060-D
|
RAY N, LEHMANN A, JOLY P. Model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mphibian Populations: a GIS Approach Based on Habitat Matrix Permeability[J].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2002, 11(12): 2143-2165.
|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 生态学报, 1999(1): 8-15.
|
叶玉瑶, 苏泳娴, 张虹鸥, 等. 生态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14, 69(4): 485-496.
|
李胜坤, 张毅, 闫欣, 等. 竹溪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及空间分布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4): 203-207, 218.
|
吴春华, 胡远满, 黄培泉, 等.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阜新市城市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J]. 资源科学, 2013, 35(12): 2405-2411.
|
谢保鹏, 朱道林, 陈英, 等. 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1): 219-227.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14.01.028
|
周锐, 王新军, 苏海龙, 等. 平顶山新区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构建[J]. 生态学报, 2015, 35(6): 2003-2012.
|
黄木易, 岳文泽, 冯少茹, 等. 基于MCR模型的大别山核心区生态安全格局异质性及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771-784.
|
刘爱华, 谢正观. 加权Voronoi图在城镇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十堰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4): 79-82.
|
李圣权, 胡鹏, 闫卫阳.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划分[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37(1): 94-97.
|
梁照凤, 袁媛, 陈文波, 等.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 39(6): 1244-1255.
|
DONG P L. Generating and Updating Multiplicatively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s for Point, Line and Polygon Features in GIS[J].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08, 34(4): 411-421.
|
许婷, 饶磊, 赵小敏, 等. 基于MCR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6): 333-337.
|